2 结果
2.1 灯盏花的花器特征短葶飞蓬的头状花序单生于茎或分枝的顶端,直径2~3 cm。花序由外围的舌状花和中央的管状花构成,舌状花花数为90~220,管状花花数为130~350。舌状花舌片长1~1.3 cm,宽0.1 cm左右,近管部1/4处被稀疏毛,舌片基部连合成短管,管部长0.2~0.25 cm,被毛,仅具雌蕊,单性花,可结实。舌状花的柱头长,颜色呈紫红色、黄色或白色等,表现出丰富的多态现象。萼片特化为冠毛。管状花黄色,长0.35~0.4 cm,花冠管基部具环形蜜腺,两性花。聚药雄蕊由5枚雄蕊形成,花丝互相分离而花药边缘互相连合形成空筒形。结果与李鹂等[7]的观察一致。通过初期的实验观察,发现灯盏花的茎高及基部叶片数、茎叶片数等与小孢子发育进程都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对花序径长及其高度也同样如此。雌花与两性花的相对高度及两性小花径粗虽与小孢子发育有一定的关联,但不易观察测量,且有不少例外。经反复比较,确定以两性小花顶端颜色、苞片开度及小花长度三者作为相关的形态学指标。
2.2 两性小花顶端颜色在小孢子发育过程中,孢母细胞依次经历了减数分裂期、四分体期、单核期、成熟花粉期(见图1),与此同时小花顶部的颜色依次按:白、白绿、嫩绿、绿、黄绿、黄发生变化(见图2)。随机取各种颜色的小花,对其雄性发育过程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见表1。表1 灯盏花中两性小花顶端色泽与雄核发育过程的相关性(略)
从表1可以看出,小花顶端由绿开始,雄核发育成为成熟花粉粒的比例已很大,而白、白绿时开始减数分裂的小孢子母细胞还较少,所以减数分裂活跃期及单核花粉期均主要处在两性小花顶端颜色为嫩绿时。但嫩绿时包含的发育阶段过多,且对各期颜色的界定多具主观性,所以仅凭小花顶部颜色无法对小孢子发育阶段作出准确的判定。同时在灯盏花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没有发现异常的多价体、染色体桥及落后染色体,表明灯盏花的雄核发育是正常的。
2.3 苞片开度在灯盏花的小孢子发育过程中,苞片逐步开放。经镜检发现,苞片开度与小孢子发育进程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同时还观察到,在每一个花序中,外层两性小花较中部、中部小花较内部发育早,但相差不多。如外层为刚形成的成熟花粉阶段时,中层常为单核期,而内层多在四分体期,在同层内发育程度则近似。同一枚小花的花药发育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即以某个发育期为主导,而未见到在一枚小花内有多个发育期且各期数目都均等的情况。据苞片的开度,我们将其分成若干类(见图3),对每类随机采30朵花,从每朵花的外层、中层及内层各取1枚两性小花显微观察,以确定苞片开度与小孢子发育的关系。
由于本实验的主要的目的是判定减数分裂活跃期和单核花粉期,为此在表2中仅列出与二者所对应的苞片开度。由表2可知,苞片开度B、D分别是减数分裂活跃期和单核期的较好形态学标志,当开度小于B时小孢子母细胞大部分还未开始分裂,当开度大于D时则单核花粉逐渐向内层转移,随着开度的进一步增大,整个花序均将处于成熟花粉粒期。表2 苞片开放度与雄核发育的相关性(略)
2.4 两性小花长度随着小孢子的发育,两性小花逐步变长,二者的相关性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两性小花长在0.05cm以下时,只观察到间期和分裂期,二者出现的比例分别是60%,40%。当小花长在0.05~0.10 cm时,以分裂期为主,为77.1%。小花长在0.10~0.15 cm时,四分体期最多占43.4%,但分裂期及单核期也不少。在0.15~0.2 cm范围内,成熟花粉最多占50%,而四分体及单核期也较多。0.2 cm及以上基本均在成熟花粉期。为此,如以观察灯盏花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变化为目的,可以0.05~0.1 cm的小花为材料;如以花药、花粉培养为目的,可以0.10~0.20 cm的小花为实验材料,此时单核花粉的比例为30%左右。进一步的实验表明,如选择在0.13~0.17 cm,单核花粉的比例可高达65%。表3 小花长度与各发育时期的相关性(略)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灯盏花小孢子发育及其与花器形态变化特征的相关性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