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组 34 7.15±1.37 2.91±1.36
对照组 32 7.16±1.14 4.13±1.48
注: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例和2例患者出现轻微的头痛。但是,治疗结束即停药后,头痛随即消失。此外,在对照组中出现了3例白细胞轻微下降,但并没有其他不适,因此,并没有给予处理。治疗前后两组的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未见异常改变。
3 讨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简称PHN,是带状疱疹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带状疱疹病毒可以通过自然界原发感染,亦或免疫接种感染后,在脊髓后根感觉脊神经节的神经元中,病毒可以保持潜伏的状态,然后在各种诱发刺激如感染、外伤、疲劳等因素的作用下被激活,从而再度繁殖。随后,沿着三叉神经节或脊髓后根的神经纤维,通过感觉神经,移至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向中心移动,从而使得受到侵犯的神经节,发炎坏死,产生疼痛。同时,由于带状疱疹病毒的活化,导致脊根神经节发炎,使得传入神经受阻。以上这些改变,将导致中枢系统中传递疼痛信号的神经元的活动异常增多,即引起中枢神经病变。神经纤维的变性,导致2级神经元的兴奋性异常增高,放电亦异常,进而产生痛觉。
更昔洛韦具有广谱、快速、高效的抗病毒作用,是一种新合成的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物,可渗入病毒及宿主细胞的DNA中,并且对病毒DNA 多聚酶呈高亲和力,其对巨细胞病毒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其最大的特点。
用半导体激光照射组织不会引起不可逆性的损伤,具有很高的安全系数。通过激光的生物刺激效应,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患者皮肤的营养,促进细胞的吞噬功能,加速致痛物质的清除,有利于水肿消退和炎症吸收。同时,半导体激光照射还加强了一些生物酶的活性,能够促进血管的再生以及上皮细胞的生长,有利于创面加速愈合。由于半导体激光的主导波长为810nm,其穿透的深度可到达皮下5~7cm深,因此,其对深部的组织起到了生物调节及生物刺激效应作用;而对于发炎的神经节,起到镇痛、消炎、修复作用。此外,半导体激光照射还可降低局部组织疼痛物质的释放量,使五羟色胺的形成受阻,从而达到镇痛的效果。
在本研究中,更昔洛韦联合半导体激光从早期开始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后VAS 评分比治疗前有较明显的降低,这与单纯更昔洛韦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提示了两者的联合应用在临床上有积极地协同作用,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PHN的痊愈率。而且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也较轻,患者可以耐受。因此,本研究认为,更昔洛韦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疼痛,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此疗法无创伤,无痛苦,副作用亦很少,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参 考 文 献
[1]胡兵,代杰,罗朝琼,等.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对疼痛评分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3):1550-155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半导体激光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