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表明,阿司匹林组和茜草胶囊高、中、低剂量组的扭体次数均明显减少,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01),茜草胶囊高剂量组的疼痛抑制率高于阿司匹林组,提示茜草胶囊对小鼠腹腔注射冰醋酸引起急性腹膜炎而产生的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2.3 茜草胶囊对小鼠热板法痛阈值的影响[2]取体质量18~22 g雌性小鼠,实验前于智能热板仪(55±0.5)℃上测定痛阈值3次(以出现舔后足反应为观察指标),挑选3次平均痛阈值在5~30 s内的合格小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按表2给药,灌胃给药1次/d,连续5 d,末次给药后30,60,90 min测定痛阈值,若给药后小鼠的痛阈值超过60 s,立即取出,以免烫伤,其痛阈值以60 s计算。结果见表2。表2 茜草胶囊对小鼠热板法痛阈值的影响(略)
结果表明,阿司匹林组给药后30 min明显提高热板法小鼠的痛阈值,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茜草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小鼠对热反应的痛阈值,且最大痛阈值均出现在给药后60 min,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或P﹤0.001);给药前后自身比较,各剂量组给药后60,90 min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01),而空白对照组小鼠的痛阈值前后无明显差异,提示茜草胶囊对小鼠热刺激引起的疼痛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2.4 茜草胶囊对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3]取体质量18~22g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按表3给药,各组灌胃给药1次/d,连续7d,末次给药后30 min,将50 μl二甲苯均匀地涂在每只小鼠右耳的正反两面,左耳用相同方法涂等量盐水,1h后脱颈椎处死小鼠,沿耳廓基线剪下双耳,用直径6 mm打孔器将左右两耳廓相同部位等面积取下两圆耳片,立即称定重量(mg),计算肿胀抑制率(%)。结果见表3。表3 茜草胶囊对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略)
结果表明,茜草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对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廓肿胀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且存在量效关系,吲哚美辛胶囊抑制率高于茜草胶囊,提示茜草胶囊对急性炎性肿胀具有抑制作用。
2.5 茜草胶囊对蛋清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4]取雄性大鼠40只,体质量160~180 g,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按表4给药,灌胃给药1次/d,连续5 d,用足跖容积测量仪测定每只大鼠右后肢正常的足趾容积,末次给药1 h后,于每只大鼠右后肢足趾皮下注射10%蛋清液0.1 ml/只,测致炎后0.5,1,2,4和6 h的足趾容积,以致炎前后足趾容积之差为肿胀度(ml)。结果见表4。表4 茜草胶囊对蛋清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略)
结果表明,茜草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对大鼠足跖肿胀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作用强度随剂量增加而加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剂量组给药后2,4,6 h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高剂量组给药后1,2,4,6 h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01),给药后2 h就有明显地抑制大鼠足跖肿胀的作用,且药物作用持续4 h。说明茜草胶囊有抗蛋清诱发的大鼠急性渗出性炎症作用,起效时间早,作用时间长。
3 讨论
本实验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研究茜草胶囊的镇痛作用,结果显示茜草胶囊能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延长热刺激小鼠痛阈值,其中以高剂量作用最强(P﹤0.001);以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研究茜草胶囊的抗炎作用,茜草胶囊中、高剂量对二甲诱导的小鼠耳廓肿胀和短效致炎剂鸡蛋清所致小鼠足肿胀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或P﹤0.001),能减轻局部毛细血管渗出和水肿,改善红、肿、热、痛等早期急性炎症反应,其镇痛抗炎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因此,藏药茜草胶囊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与其清肾热、消炎止痛的功效相符合,但对于茜草胶囊镇痛抗炎作用的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藏药茜草胶囊镇痛抗炎药效学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