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实验材料
Waters 515 HPLC系统(Waters 公司);BS100A自动部分收集系统(上海市沪西仪器厂);Start-4半自动四通道血凝仪(法国STAGO公司);4300-Pro紫外分光光度计(瑞士安玛西亚公司);HR2838型匀浆机(菲力普公司);LP115 pH计(METTER TOLEDO公司);DDS-ⅡA电导率仪(上海理达仪器厂);移液枪(0.1 mL和1.0 mL,日本);半微量凯氏定氮装置;Z-16和Z-26层析柱(上海化学仪器厂)。制僵蚕(购自湖南振兴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葡聚糖凝胶(Biotech公司);凝血酶试剂(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批号N25006);兔血浆(自制);15种氨基酸对照品(Sigma公司);水为超纯水;甲醇(色谱纯)、三氟乙酸(THF)、2-巯基乙醇、邻苯二甲醛(OPA)、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等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样品溶液的制备
称取制僵蚕1 500 g(样品A),用8倍量水浸泡过夜,以3 000 r/min匀浆,然后煎煮2次,每次30 min,过滤,合并滤液,离心,得提取液8 450 mL(样品B),将其浓缩至含原药材2 g/mL,加无水乙醇浓度至60%,4 ℃放置过夜,3 000 r/min离心,取上清液水浴浓缩至含原药材约6 g/mL,即得粗提液240 mL(样品C)。将30 mL该液加到用0.05 mol/L NaCl的0.02 mol/L Tris-HCl (pH 7.4)缓冲液平衡的Sephadex G-25凝胶柱(φ2.6 cm×80 cm)上,用相同缓冲液洗脱,自动分步收集器收集,2.5 mL/ (10 min·管),每2~3管按文献方法[8]测定凝血酶时间(TT,s)、紫外吸收光谱,用重量法测定质量百分浓度(m/v)、电导率仪测定溶液电导率,得洗脱曲线(见图1)。将TT在40~100 s之间的组分合并得洗脱液69 mL(样品D),TT≥100 s的组分合并得洗脱液82.5 mL(样品E),E即为抗凝活性部位。
图1表明, 紫外吸收光谱法(UV)检测的最强色谱峰的前半部分为具有抗凝活性的部位,与UV法测得的G-25凝胶色谱峰值不重合,而按质量百分浓度(M/V)和电导率法测得的色谱峰值与抗凝活性峰值基本重合。
2.2 抗凝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理化鉴别
2.2.1 茚三酮反应、pH值、电导率、AgNO3/HNO3反应和CaCl2/HNO3反应 分别取B~E样品溶液进行理化测定,结果表明,僵蚕提取分离后的B~E样品所检测的理化性质结果一致,提示所含主要成分基本相同。茚三酮反应阳性,活性部分电导很大,与AgNO3产生白色沉淀,滴加HNO3后沉淀部分溶解,与CaCl2产生沉淀,滴加HNO3沉淀溶解。提示抗凝活性成分可能是盐类(如氯化物、草酸盐等)、蛋白质、肽类或其它含氨基酸的化合物。
2.2.2 紫外吸收光谱
取各样品稀释适当后在200~400 nm扫描,其紫外吸收光谱见图2。
图2表明,样品B~E的UV光谱形状均不相同,表明提取分离所得样品化学成分有所不同。提取分离后除去了大量的无活性物质,特别是经过凝胶色谱纯化后,UV光谱变化较大。
2.2.3 样品E的凝胶色谱分析及其分子量分析
取样品E中TT≥600 s的馏分2 mL上Sephadex G-15(φ1.6 cm×50 cm)柱,用水洗脱盐,4.0 mL/(10 min·管),自动分步收集器收集,测定各管的TT值、260 nm和280 nm处的吸光度及化学反应特性,结果见表1。表1 TT≥600 s馏分的凝胶柱脱盐中馏分的抗凝活性和理化特性检
测结果(略)注:*必要时,通过稀释馏分,测定吸光度在0.2~0.8之间,计算而得
2.3 定量分析
2.3.1 固形物含量测定
精密吸取样品B~E各2.0 mL,80 ℃下烘至近干,100 ℃下烘至恒重,精密称定,按每1 mL样品溶液扣除5.0 mg的Tris和NaCl重量,得固形物重量和浓度(各样品均为n=3,RSD不超过0.8%),结果见表2。表2 僵蚕各部位中的固形物和蛋白质测定结果(略)注:*与样品A比
2.3.2 指标检测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僵蚕抗凝活性部位中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