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新藤黄酸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理
据报道,新藤黄酸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其抗瘤谱广,且毒性较低,能选择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而对正常动物造血系统和免疫功能没有影响,对肺癌、胰腺癌、胃癌等具有较好的疗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的研究表明:通过将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白血病细胞(K562)、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和人结肠癌细胞(HT-29)与不同药物浓度温育72 h,采用硫基碱性蕊香红B(sulphorhodamine B,SRB)法评价新藤黄酸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程度,比较了新藤黄酸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对以上5种癌细胞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IC50(半数抑制浓度)依次分别为3.33,4.80,3.17,5.12,4.71 μmol/L。体内抗肿瘤研究表明,新藤黄酸4~16 mg/kg 静脉给药对人肝癌BEL-7402 的疗效不明显;但8~32 mg/kg新藤黄酸静脉给药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 有较好的疗效[4],因此,新藤黄酸在体抗肿瘤作用可能与肿瘤细胞种类有关,也有可能与不同类型肿瘤细胞的独特型靶点或者与其体内分布特点相关。
曲宝玺等[12]通过实验发现新藤黄酸对小鼠白血病的抑制作用优于藤黄酸,最高生存期延长率可达292%,而藤黄酸最高只达到119%。对艾氏腹水癌疗效的研究也表明了新藤黄酸有较强的剂量依赖性,剂量在3.6~7.0 mg/kg 范围内其生存期随剂量的增大而延长。给药方式以隔日、隔4日或一次大剂量给药对艾氏腹水癌均有明显疗效,且比每日给药为优。新藤黄酸抗瘤谱较广,对S180、ARS腹水癌、Lewis肺癌、白血病P388、肺腺癌La795等实体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有一定的选择性抗转移作用。新藤黄酸与马蔺子甲素及放射合用,可明显增强对小鼠宫颈癌U14的疗效。腹腔注射及口服新藤黄酸,对La795肺腺癌的肺转移亦有明显抑制作用[13]。
程卉等[14]采用MTT方法观察新藤黄酸对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4,8,16,32 mg/kg剂量新藤黄酸作用于人肿瘤裸小鼠(BALB/c-nude)模型,观察新藤黄酸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显示新藤黄酸对培养的人肿瘤细胞(人结肠癌细胞HCT-8、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胃癌细胞BGC-823、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人卵巢癌细胞A2780)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作用72h的IC50在1.75~3 μmol/L;8,16,32 mg/kg新藤黄酸静脉注射给药,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肿瘤移植的模型小鼠有一定的抑制肿瘤增长作用(P<0.05)。但4~16 mg/kg剂量的新藤黄酸静脉注射给药,对人肝癌BEL-7402肿瘤模型的抑制生长作用不明显。认为新藤黄酸能够抑制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的生长;静脉注射给药时对A549细胞肿瘤移植的模型小鼠肿瘤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方面,曲宝玺等[12]应用显微分光光度术和扫描测量的方法研究新藤黄酸对L1210 白血病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新藤黄酸(ip,10 mg/kg)作用后6 h,S期细胞由对照组的31%下降到17%,G2期下降为零,G1期细胞明显增加,并出现DNA含量很低的细胞,且在较低通道处出现新的细胞峰。这些低DNA含量细胞的出现说明了新藤黄酸可抑制和减缓细胞周期时相的进行,其主要作用点是使G1→S期的运转减慢;也有可能是药物直接或通过酶系而间接破坏DNA分子,使其含量下降。同时,新藤黄酸(ip,10 mg/kg)可使RNA含量明显下降,G2→M期的运转减慢,药物作用后,RNA恢复较DNA慢,出现DNA/RNA比值升高,说明新藤黄酸对RNA抑制作用长,且能持续较长时间,提示RNA可能是该药作用敏感位点。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新藤黄酸的研究进展(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