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选取成年健康新西兰兔58只,性别不限,体质量为2.3~3.3 kg,由山东农业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 实验动物模型建立和分组
应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所有模型均于缺血1 h后行MR检查,DWI上出现异常高信号区作为模型成功的标准[4]。将制作成功的永久性缺血动物30只分为A1~A6组,即缺血后1、3、6、12、24及48 h组,每组5只。另取5只作为对照组(A0),线栓插入颈内动脉后即刻退出,其余步骤同实验组。
1.3 MR扫描方法
采用GE Signa 1.5 T MR扫描仪,标准头线圈,在定位像上以视交叉平面为中心行冠状位连续扫描5层,层厚3.0 mm,层距1.0 mm。DWI扫描参数:TR 7 000 ms,TE 84 ms,FOV 14 cm×14 cm,矩阵128×128,在X、Y和Z轴三个方向分别施加扩散敏感梯度(b值取0和1 000 s/mm2)。A1~A6组分别于缺血后1、3、6、12、24及48 h时间点行DWI检查。各组动物的DWI原始图像转到ADW 2.0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Functool软件重建ADC图。采集各模型DWI的ADC,并计算rADC,计算方法为:rADC=(病侧ADC/对侧ADC)×100%。在DWI显示病灶范围最大的层面上测量高信号区的面积,并计算其占同侧大脑半球面积的比率(p值)。
1.4 血清NSE和S?100蛋白检测
各组动物在规定的时间点,经心脏穿刺取血5 mL,4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20 ℃冰箱保存待测。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NSE和S?100蛋白含量。试剂盒由天津灏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取出包被有抗NSE或S?100蛋白特异抗体的酶标板,每孔加入100 μL标准品和待测家兔血清,37 ℃温育60 min。洗涤液洗板3次,用吸水纸拍干,加入100 μL生物素化抗家兔NSE或S?100蛋白抗体,37 ℃温育60 min。洗涤液洗板3次,吸水纸拍干,加入100 μL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生物素蛋白链菌素,37 ℃温育30 min。洗涤液洗板3次,吸水纸拍干。每孔加入100 μL的TMP显色液,置37 ℃暗处温育15 min,每孔加入100 μL终止液,30 min内在酶标仪于450 nm波长处读取吸光值,以吸光度值为纵坐标,以标准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样品吸光值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其浓度。
1.4 统计学处理
用Excel表格录入数据,所有数据以±s表示。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3.0及PPMS 1.5[5]。兔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血清NSE和S?100蛋白含量的变化,用多样本均数单因素方差分析及q检验。A2~A6各组模型内两个时间点的ADC值、rADC值和p值间比较,用配对设计资料t检验。
2 结果
2.1 缺血不同时间血清NSE和S?100蛋白含量的变化
兔脑缺血6 h后血清中NSE的含量较A0组明显升高,至缺血24 h达到高峰,48 h后下降,但仍高于A0组(F=4.28,q=5.13~6.03,P<0.05)。兔脑缺血6 h后其血清S?100蛋白的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至缺血24 h达到高峰,48 h后下降,但仍高于A0组(F=6.25,q=4.67~6.86,P<0.05)。见表1。
2.2 缺血组平均ADC值、rADC值和DWI高信号区的范围变化
A0组5只动物行MR检查均未发现DWI高信号及ADC值的异常。缺血组缺血1 h的DWI上均显示明显高信号并伴有ADC值下降。缺血1 h时感兴趣区(ROI)平均ADC值为(55.34±3.45)×10-5 mm2/s,rADC=(70.67±1.67)%。在不同的缺血时间点,各组平均ADC值和rADC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缺血6 h时ADC值最低,以后逐渐升高,48 h恢复至略高于1 h时水平,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2~6.88,P<0.05)。A2~A6各组内前后两个时间点p值差异均有显著意义(t=2.79~13.76,P<0.05)。见表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脑缺血后血清NSE和S?100蛋白含量变化与磁共振弥散成像关系(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