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发展中药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北京将重点支持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和刘家窑-赵公口地区同仁堂科技园的发展,完善中药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的硬件配套设施和软件环境建设。在此基础上,北京将作为中国标志性的市场和全国中医药创新资源的聚集地,吸引京外、海外投资,实现北京中药产业的超常规发展。
现代中药将成为北京医药工业新亮点。在“北京市关于落实《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了发展中药现代化、壮大中药产业的新思路——“促存量、抓增量、出大药”,即在进一步完善产业环境的基础上,依托北京丰富的中药创新资源、中医临床资源,从市场需求出发,培育中药大品种,以品种带动企业发展;支持现有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药材公司、京区中药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以科技资源为手段,吸引京外、境外资本投资北京中药产业。
4.5 京郊地区面临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好形势
药材种植是京郊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种植中药材效益明显高于传统大田作物,现已成为京郊地区新的种植热点,而且有些地区还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如延庆县农民种中药材可获生态补贴等。
5 北京地区中药产业发展思路
5.1 基本认识
中药产业发展要从北京地区道地药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角度看待。一个地方中药材资源的存在和发展,一方面取决于资源物品生成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取决于对这种物品利用的产业化途径和产业化组织方式。可以说,诸如生态环境等是中药资源的外部环境,其中的区域差异性决定了中药资源的道地性。而对一种资源的利用方式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客观表现,中药资源的产业化利用才是决定一定区域道地药材能否可持续生成的内在规定。这既取决于生产的技术条件,同时还取决于生产的组织方式。
5.2 视角转换
北京地区道地药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要从产业化利用角度进行研究。从全国范围和市场化角度来看,中药产业化的核心并不取决于北京地区所拥有的道地药材,而是如何充分利用所拥有的产业化条件,包括技术优势和产业化组织方式。因此,要阐明道地药材资源利用的技术条件,剖析道地药材资源产业化利用方式,揭示产业化对北京道地药材的影响作用,提出道地药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5.3 建立医药产业发展与道地药材保护利用之间的反哺促进机制
中药资源的价值绝不仅仅局限于经济价值,更为重要的是道地性延续的种质价值,还有与道地性相关的医疗安全道德价值,以及最为直接的生态环保价值和间接的中医文化价值。因此,要区分价值链/产业链/生态链,发挥北京的科技资源优势,把重要的价值增值环节留在北京,而不一定将全部产业环节都限制在北京区域范围。这就要求探索中医药产业对道地药材种植的反哺机制,换言之,北京地区中医药要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但产业化的基础并不能建立在道地药材种植基础之上,而且相反还要通过企业-基地、政府转移支付等形式,探索中药产业化资金反哺支持北京道地药材种植生产的适宜组织和方法。
6 北京地区中药资源开发可持续利用对策
6.1 树立一般化资源理念
相对于中药资源产业化,道地药材、技术人才、资本市场等都是中药产业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要树立一般资源化理念,辨析中药产业的资源优势,发挥科技、人才、管理、政策优势,促进北京中药产业化发展。
6.2 确立中药产业发展的全局视野
要利用全国中药资源,以减轻北京道地药材的负担;同时也为其他地区中药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有效途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北京地区医药产业状况分析及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