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四种药物降温法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致发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240例因上呼吸道感染致发热的患儿分为4组,分别用四种药物降温法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特点。结论: 针对患儿具体情况合理选用药物降温方法,对及时控制症状,减少并发症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药物;降温法;儿童;发热; 应用
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疾病,往往引起患儿不同程度的发热,甚至会因高热而引起惊厥,出现严重并发症。常用的降温法为药物降温法及物理降温法,我院儿科常采用的药物降温法为:肌肉注射复方氨林巴妥、安乃近鼻粘膜给药、口服泰洛林、直肠给双氯芬酸钾栓四种方法。笔者将这四种药物降温法在儿童日间病房的应用进行对比,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观察及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儿童日间病房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致发热患儿240例,年龄3/12岁至14岁。
1.2方法:每月在我院儿童日间病房随机抽取因上呼吸道感染致发热的患儿20名,每5人为一组,分为四组,分别采用肌肉注射复方氨林巴妥、安乃近鼻粘膜给药、口服泰洛林、直肠给双氯芬酸钾栓这四种药物降温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特点。
2结果
2.1肌肉注射复方氨林巴妥组降温情况:该组共计60名患儿,有41人于用药后30至60分钟内体温降至正常,其余19人为联合直肠给双氯芬酸钾栓降温后,体温降至正常。
2.2安乃近鼻粘膜给药组降温情况:该组共计60名患儿,有49人于用药后20至30分钟内体温降至正常,其余11人为联合直肠给双氯芬酸钾栓降温后,体温降至正常。
2.3口服泰洛林组降温情况: 该组共计60名患儿,有20人于用药后30至60分钟内体温降至正常, 其余40人为联合肌肉注射复方氨林巴妥、安乃近鼻粘膜给药、直肠给双氯芬酸钾栓等其他三种方法药物降温后,体温降至正常。
2.4直肠给双氯芬酸钾栓组降温情况: 该组共计60名患儿,均在10至15分钟内体温降至正常。
3讨论
四种药物降温法的作用原理及治疗特点:
3.1肌肉注射复方氨林巴妥降温法:复方氨林巴妥的主要成分为氨基比林及安替比林,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恢复体温调节中枢感受神经元的正常反应性而起退热作用。5岁以下的患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若出现高热或超高热状况在短时间内不能控制,极易发生高热惊厥,而肌肉注射给药法较静脉给药及粘膜给药吸收慢,致该降温方法不能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同时2岁以下婴幼儿臀大肌发育不良,肌肉注射易导致局部产生硬结不易吸收。因此低年龄段婴幼儿不宜用此方法降温。 3.2安乃近鼻粘膜给药降温法:安乃近为氨基比林与亚硫酸钠相结合的化合物,解热、镇痛作用较该氨基比林快而强。该降温法的特点是无创、药物发挥作用快;缺点是药物经鼻腔滴入,易导致患儿呛咳、哭闹不止、不予配合,致药物剂量不准,降温疗效无法保证。
3.3口服泰洛林降温法:泰洛林的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芬。该降温法适用于低热至中度发热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对高热及超高热患者的处理必须与其他药物降温法配合应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四种药物降温法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致发热治疗中的应用对比及护理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