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的未来
三联生活周刊:作为一位历史学者,你如何看待当下的巴以冲突?
蒙蒂菲奥里:作为历史学者,对自己筆下的主题是不应该带有先入为主的偏见的。我只想说,无论巴以双方的激进派是否承认,以下事实都是确凿无疑的:犹太人曾经在耶路撒冷建造了第一、第二圣殿;公元前1000年之后,有好几个犹太人王国曾经统治过这座圣城。而穆斯林同样在耶路撒冷建造过两座雄伟的清真寺;从四大哈里发国时代直至奥斯曼帝国,构成圣城人口主体的一度是阿拉伯人。双方对圣地都有着古老、真实的主张权和独立的历史叙述,但也都不应当贬低或无视对方的历史,如此方能构成和解的形而上基础。
就历史时长而言,犹太人对圣地的崇拜已经超过3000年,巴勒斯坦穆斯林在耶路撒冷的定居史同样超过1500年。双方对巴勒斯坦这块土地和耶路撒冷这座城市抱有同等的敬意,也享有同等的权利在此建立主权国家。因此,我始终相信“两国方案”才是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两大民族争取和平、自由的最佳路径。但推动“两国方案”成行需要正直、勇敢的领导者,而今天巴以双方的领导人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以色列的内塔尼亚胡政府试图维持现状,避免冒险。他们需要有一个不惜牺牲眼前利益的新领导人,来说服自己的国民放弃在约旦河西岸取得的超出“适度”范围的土地利益,以便换取一个更稳定也更持久的和平局面。
三联生活周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政府都公开宣称耶路撒冷是本国毋庸置疑的首都,你认为两国分享圣城、“一城两都”的方案有可行性吗?
蒙蒂菲奥里:我相信“一城两都”是行得通的。就人口构成而言,今天的耶路撒冷已经是一座非常犹太化的城市,犹太人占常住人口的比例超过2/3。自1967年“六日战争”结束起,以色列政府就让圣城实际行使着本国首都的职能。但任何人都无法否认:耶路撒冷同样是圣殿山和两大清真寺的所在地,是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城,是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宗教之都。任何一种希望维持长期和平的方案,都必须让以巴双方分享耶路撒冷。
进入21世纪以来,以巴两国政府在“一城两都”问题上曾经进行过若干有价值的接触。2000年工党总理巴拉克在任时,以及2008年埃胡德·奥尔默特担任总理期间,都和当时的巴勒斯坦领导人举行过会谈,提到了分享耶路撒冷的问题。以方提出的方案可不可谓不积极:他们愿意分割老城区,并接受巴勒斯坦政府机构入驻。但阿拉法特和阿巴斯都表示拒绝:他们宁愿要一个不稳定的僵持状态,也不想要双方互作妥协但具有长久效力的解决方案。时机就这样错过了。我相信在内塔尼亚胡那里,他们再也不可能得到类似的让步。
令我担心的是,在今天的巴以两国,宗教激进主义的影响都在滋长。在以色列政府的强硬支持下,耶路撒冷的宗教生活越来越多地被虔诚的正统派犹太教徒所主导,这不是一件好事。狂热的虔信者往往都很固执,很难做出妥协:这也是耶路撒冷的民间社会日益分裂、整个城市的气氛越来越愤怒和不宽容的原因之一。
作者:陆大鹏等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在一座城发现世界史(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