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研究现状
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许多国家都积极践行实践教学思想,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培养教育模式,美国的“CBE”职业培养教育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体系和新学徒制,英国的“CBET”职业培养教育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等。新中国的职业教育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现在很多人把上职业学院当成是大学考砸后的补救之举,从生源上讲很多学生是不爱学习的,他们对自己上职业学院觉得是无奈之选,更谈不上引以为傲!但企业生产一线确实更喜欢招聘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他们在校学习时经过专业的技术技能训练,拥有较好的职业核心素养。
台湾中正大学的蔡清田教授提出了以“核心素养”来培养健全的学生,台湾在2014年就提出以“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核心,2016年9月13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拟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包括文化基础(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三面六大素养[2]。不过林教授提出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针对中小学阶段学生,关于职业教育核心素养方面的研究还是不多,为此许红叶老师针对高职工程类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进行了精细化的研究,根据林教授提出的三个方面“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与社会参与”结合高职学生的职业性进行了相应的迁移、拓展和转变,提出高职类工程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是“专业底蕴、工匠精神、快乐学习、快乐生活、担当责任、融入社会、勇于实践、技术服务”[3];长江职业学院的代彬老师提出了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认为应该把职业素养的人才培养教育置于教育工作的首位。
3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素养
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和有限的时间内任何人都无法穷尽所有的知识,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校时间不长,三年学制的学生最后一个学期一般都已经在企业顶岗实习,因此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一般是两年半不到,学校努力能做的事是尽力帮助学生培养某个领域的核心素养。
“素养”是一种需要经常修炼才能习得的内在涵养,“素养”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训练和实践来形成。“核心素养”指的是某个人应该具备的、那些最关键并且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4];是指一个人为适应现代生活及面对未来挑战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态度,以及真实运用知识的学习表现[5]。职业核心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风格和职业意识[6],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职业技能、职业行为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被人看得见的素养,又被称为显性素养;而职业道德、职业风格和职业意识是指人的内在意识,是看不到的,但经过一段时间依然可以显现出来,被称为隐性素养,无论显性素养还是隐性素养都可以通过教育获得。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企业不仅看重学生们具有好的隐性素养,包括有好的职业态度、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具备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精神,同时也看重他们必须具备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
机电专业技术含量高、岗位需求大,高职院校的机电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生产、使用、维护以及机电一体化技术系统管理等一线工作,有一些会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调试以及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引进、改造及技术开发等辅助工作,当然还有一些会从事一般机械加工过程的工艺编制与实施、机电一体化设备营销、售后服务等工作。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职业核心素养不仅要让学生能适应现阶段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还要让学生为应对未来职场、生存环境的要求与挑战所需能力打下基础。用短短的两年半校内时间帮助学生塑造企业所需的专业核心技能和核心素养,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养方案是关键,而理念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离不开校企合作,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之前必须先去合作企业调研。以某一个机电产品为载体,比如本校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主要针对苏州莱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电机产品及其自动化生产线,来分析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能力和知识结构要求,总结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职业核心素养如图1所示,包括:职业道德素养、职业技能素养、专业基础素养、自我发展素养、职业安全素养、职业精神素养。
4基于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素养的课程统整研究
服务于地方经济是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职责和使命,也是职业院校得以发展的原动力,企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青睐是因为这些学生受过相关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而人才培养方案是学生在校学习的纲领性文件,其核心载体是课程体系,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通过学习这些课程获得的,在短短的时间内要让学生具有某一专业领域的专业核心素养,需要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统整研究才能获得较好效果。本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前一定要求专任老师到合作企业进行充分调研,与企业工程师进行座谈,分析工作岗位和技能、知识点,然后把大家通过讨论后形成的初稿交给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商讨,最后再根据专家们的意见进行修改,其开发过程如图2所示。
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需围绕职业核心素养进行课程体系的开发。普通职业院校学制是三年,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一般最多两年半,在这两年半的时间内让学生转变为有着专业核心素养的准职业人,其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绝对不可以是本科课程的压缩,而是基于合作企业的典型产品(比如电机),针对职业技能素养整合课程体系。本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体现职业核心专业技能的课程通过整合后共有9门课,包括:电机及制造工艺学、机械基础及典型零件的机构设计、电气安装的规划与实施、智能感知元器件、智能控制技术、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维修电工考工和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这些课程的整合都是基于对合作企业(苏州莱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电机及其生产线的工作岗位和企业对机电专业人才的职业核心素养分析而来,每门课的学习重点以及能实现的核心素养见表1所列。
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除了要有学习上的职业技能课程外,还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他们作为一个准职业人应具备的其他核心素养,比如主动行动、沟通互动、艺术涵养与美感素养、人际关系与团队合作、职业认可和职业道德认识、系统思考与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训练,所以除了必备的职业类课程还设置了“公共艺术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理学类机电毕业就业质量研究改革实践论文(共4篇)(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