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可以与合作企业商谈,高校老师和企业共同制定一些项目式的实习方式,学生在实习时,将所有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独立完成自己团队的项目,当项目小组完成项目时,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3.3建立实习考核及评价机制
学生完成专业实习后,根据实习过程的综合表现考察学生对实习内容的认知程度,确定学生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检验学生完成实验验证的综合能力。
以项目组的形式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考核。项目组成绩占60%,个人成绩占40%,个人实习成绩组成:项目组成绩60%+个人成绩40%(百分制成绩),各组项目组长有权在本组最终成绩中对每个组员个人成绩微调,调整幅度为5%,而该调整是在不影响小组平均分的前提下进行的。
最终学生完成实习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实习内容的满意度、学生企业的满意度以及学生能力的提升。将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作为下一年专业实习内容的重要参考。
4结语
将OBE理论融入到机电专业毕业实习中,可以为毕业实习带来一种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使毕业实习环节更加注重产出导向,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更加突出实践动手能力以及项目团队合作能力。通过与OBE理论相融合,使毕业实习为毕业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第3篇:机电类专业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及实证检验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张静、谭翠平
摘要:针对目前高职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质量却不断下降问题,以我院机电类专业高职毕业生为例,展开调研,有效样本1206份。结合我院专业特色,提出高职类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内涵,并提出一套符合该专业特点的,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改进措施以及实证检验研究方案。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内涵;实证检验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近些年来自主招生越来越受到热捧,高职教育逐渐向“大众化教育”发展,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然而,在总体生源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生源质量没有提高反而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有资料表明,2001~2012年十二年间,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至2012年已有超过680万毕业生,然而,高校毕业生待就业或失业的人数也让人触目惊心,最多达到170万人。高职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趋严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已迫在眉睫。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已成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如何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成为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了对大学生就业质量调查工作的研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大量研究者将重点放在大学生就业质量跟踪调研方面,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就业质量内涵研究和就业质量评价研究两个方面。
(一)内涵研究
早在2005年,刘素华等人就提出就业质量是就业的重要内涵,就业质量是反映就业过程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并取得报酬或收入的具体状况之优劣程度的综合性范畴。就业质量包括了一切与劳动者个人工作状况相关的要素,如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工作时间、工作环境、社会保障等。近些年来,倪依纯等人认为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将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内涵分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标准、毕业生就业率标准、毕业生就业收入标准、用人单位综合评价标准、毕业生社会地位标准和毕业生贡献率六个方面,首次提出毕业生贡献率,即毕业生为国家、企业创造的财富多少及纳税数目,这可以很好地反映高职毕业生对社会的贡献度。国内外学者对于就业质量内涵的研究标准虽然略有差异,然而对内涵研究标准基本一致。
(二)就业质量评价研究
近些年来,研究者们不仅仅是建立就业质量评价研究指标,而且热衷于构建就业质量评价模型。2008年,史淑桃等人首次对构建就业质量评价模型展开研究,首次提出该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和15个分指标,重点解决各个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比例权重问题。2011年~2013年,徐海峰等人致力于该问题的研究。2012年,倪伟等人从毕业生整体和毕业生个体两个角度,对就业质量进行评价,既没有背离就业质量评价最为核心的主角“毕业生”关注的职业发展、单位层次、劳动报酬等评价指标,同时也对政府以及高校最为关注的“就业率”这项指标赋予了应当的权重。2013年,卫铁林等人在借鉴史淑桃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并构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模型,以河南省某普通高校为研究对象,运用该模型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评价,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实证研究与评估,对于揭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现状与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大多数研究更加注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然而,就业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复杂而艰难,在进行实践验证时还存在许多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还需要不断探索。本研究更关注建立一套适用于高职教学的实证检验系统,更加符合高职教育体系研究。
二、就业质量评价标准内涵研究
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内涵研究应科学、合理、有效,并结合我院机电类专业面向的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具体确定其范畴和内涵,如下图所示。
图1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内涵
(一)毕业生就业分布情况
毕业生就业分布情况可以反映毕业生是否与区域、行业、企业的经济发展总需求一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决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标准可以衡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否符合区域、行业、企业的经济发展需求。
(二)毕业生专业对口情况
毕业生专业对口率最能直观反映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符合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反映专业人才是否符合社会及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理学类机电毕业就业质量研究改革实践论文(共4篇)(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