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实习是机电专业本科生在校的最后一个理论联系实际以及提升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教学环节。该实践环节践行了工程教育认证所认同的以产出导向的教学设计和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的教学理念。通过将OBE教学模式引入到机电专业的毕业实习中,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实习模式带来的诸多问题,达到工程教育认证对毕业生各方面的能力要求。
1目前实习存在的问题
1.1实习以参观为主,效果不佳
由于机电专业同一届毕业生较多,且实习企业多为重型机械企业,危险系数较高,因此,目前毕业实习大多以参观为主。大多数高校都会选择企业密集的城市去实习,以作者所在高校为例,机电专业毕业实习通常选择在洛阳,实习的企业有河柴重工、中国一拖、中信重工以及洛阳轴承厂等知名企业。学生到达指定企业后,通常在指导老师的组织下进行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在企业技术人员带领下进入厂房,在规定的活动区域内向学生介绍设备类型、加工程序、制造工艺等。学生主要是观察工人师傅的操作,不能亲自动手实践,学生学习到的只是表面知识,而并不能进行深入探索,故学习效果不佳。[3]
1.2实习成本较高,企业积极性不高
目前国家缺乏保障学生到企业实习的制度和政策,同时由于各类高校不断扩招,由此带来毕业实习中管理费、住宿费及实习费等都会增加。高校实习经费的不足,直接导致企业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将实习学生视为负担,不重视实习工作。同时,由于实习企业同时与多个高校进行合作,势必会出现实习企业的指导人员紧缺、实习时间紧凑等问题。企业积极性差的问题不解决,必然会对毕业生的实习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1.3学生的实习态度有待改善
机电专业毕业实习通常安排在大四上学期,此时学生面临着找工作或者考研,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冲突,学生无法将太多的精力投入到实习中去。同时,学生对实习企业存在轻视心理,他们认为学校给他们安排的实习企业级别低、名气和影响力较小,从心理上认定在企业学不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无法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从而导致了毕业生进入实习单位后,不服从单位管理,消极对待实习。[4]
1.4校企合作愿望不强
作为企业来说,毕业实习带来的收入微薄,同时还要承担安全风险,如果达不到校企双赢的目标,合作只能停留在愿望阶段。此外,实习企业还存在轻视毕业实习现象,刚进入职场的大学生往往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只能享受不能吃苦以及始终以自我为中心等,这些负面信息给实习企业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从而使企业认为现在的大学生没有真才实学,从心理上不愿意接纳大学生实习。
2问题原因分析
2.1高校毕业实习制度不完善
毕业实习管理制度制约了实习的内容和形式,对实习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目前高校很多教师不愿意去外地带学生实习,所以各专业在选择指导老师方面存在困难和随意性。同时,对于实习的结果考核比较随意,缺乏制度性的文件来规范实习考核。[5]
此外,学生实习的过程缺乏监管机制,同时对实习企业缺乏约束。目前高校学生进入企业实习,高校会支付一定的实习费给企业,但微薄的实习费对于企业的约束力不强。
2.2大学生对实习认识缺乏
目前高校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缺乏责任心,导致实习效果较差。同时,高校学生对实习的期待值较高,当他们进入企业实习后,发现现实与理想差别较大时,他们对实习开始产生反感心理,进而逃离实习。此外,还有部分同学根本认识不到毕业实习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这种实践环节是可有可无的,且认为自己的最终的目的是获得毕业生和学位证,参与毕业实习只是为了获得相应的学分。
2.3实习单位责任感不强
很多实习单位都没有科学系统的毕业实习计划,将实习看作一个形式,并不强调教育与培训。同时对于学校提出的合理要求,个别单位会拒绝或者感到不耐烦,严重缺乏责任感。很多实习企业接纳大学生实习一部分原因是想提高自身企业的知名度,在未来的人才引进中更容易一些,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在相关领导沟通之下,单纯的完成一些任务,这些企业对毕业实习并没有清晰的认识。
2.4带队老师不负责
老师带队毕业生去实习,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自愿参加学生实习,这部分老师对实习比较感兴趣,希望通过校外实习来提升自己的理论教学水平,这部分老师相对较少;二是为了完成任务,被迫参与校外实习,这部分老师通常责任感不强,只是单纯地完成实习任务,学生的实习效果则不是他们关心的事。因此,在学生毕业实习时,带队老师的选择也是尤为重要的,负责任的老师对毕业生的实习效果起到促进作用,相反,不负责任的老师对实习效果起到负面影响。
3改革措施
3.1校企共建实践基地的双赢模式
鉴于机电专业实习地点是洛阳,故选择洛阳轴承厂、河南柴油机厂、第一拖拉机厂以及中信重工等大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模式,共同建立校企实践基地。作为合作单位,高校可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解决企业中的关键问题,帮助企业申报国家和地方项目。
同时,企业为高校提供实践基地,供学生参观和实习,使学生学习产品的生产过程,全面了解企业的组织形式,掌握本专业基本的生产实际知识,巩固和加深在校期间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并为后继课程的理论教学环节以及实践环节打下基础。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团队协作沟通能力,进而培养学生作为未来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3.2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毕业实习是培养工程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机电专业多数理论课程较抽象,教学中无法做到一一实际模拟和操作。同样,学生在理论课程学习中也缺乏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在OBE教学理念下,机电专业学生的专业实习需要进行全面的探索与创新,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避免传统专业实习中学生走马观花式的实现方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理学类机电毕业就业质量研究改革实践论文(共4篇)(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