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格尊严/人的尊严/个人尊严/宪法上的人格权/宪法的基础性价值
内容提要: 我国现行宪法文本上当然惟一“人格尊严”这1用语以及条款,而缺落了可以与诸多立宪国家宪法上的“人的尊严”又或者“个人尊严”等量齐观的基础性价值原理,但彼此之间在语义脉络上也存在着某种相通的地方,特别是与德国基本法中的那种以“人格主义”为哲学基础的“人的尊严”这1概念之间就存在着某种可互换的意义空间。正因如此,同时也基于对于我国现行宪法第三八条自身内部规范结构的规范分析,吾人也能够对于这1人格尊严条款作出1种新的、更加合理的解释,此即本文所提出的“人格尊严条款两重规范意义说”。
1、引 论
“人”在公法上的题目,应可理解为宪法学的1个重大原初题目。有鉴于此,最近几年来笔者较为集中地关注“公法上的人”之学理,并在此延长线之上, 入而思索“人的尊严”这1主题。而在宪法当中,“人的尊严”自身就拥有极为首要的意义,乃被誉为现代宪法的“核心价值”,乃至被德国学界定位为是“最上位之宪法原则”(oberstes Konstitutionsprinzip)、“宪法之基本请求”(Grundforderung der Verassung)、“客观宪法之最高规范”(Oberste Norm des objektiven Verfassungsrechts)或者“实质基本规范”(materiale Grundnorm)等等, 堪称形成为了宪法的基础性价值原理之1。
但是,综观迄今为止有关“人的尊严”原理的钻研,尤为是联络到中国宪法上的本身状态,这1论题也面临着以下两点题目。
其1,有关“人的尊严”之钻研,在国外良多国家的法学界已经有汗牛充栋之观,既便在当今华人圈法学界之内亦其实不鲜见,但由于我国现行宪法文本中惟一“人格尊严”(第三八条)之谓,而无“人的尊严”之说,为此, 如何在中国宪法的语境中掌握这1概念及主题,也便形成理论上的1种挑战。
本文来源于免费范文网 ,2012年最新免费论文,转载请注明出处。其2,这1论题还因其自身直接派生于“人”在公法上的题目之故,为此,良多钻研多从抽象的理论层面加以探究,而结合有关宪法规范之理解的诠释,则去去遭到了无视。这1点在海内的已经有钻研中尤其显见。诚然,这与我国现行宪法中没有明确划定“人的尊严”之文本状况不无干系,但也正因如此,在掌握“人的尊严”之原理的同时,如何理解我国现行宪法上与此最为近似的“人格尊严”这1用语,并对于相干的条款(第三八条)作出合理解释,就成为宪法解释学上的1个悬念。
基于以上情景,本文1方面将避开在前人钻研上“架床叠屋”之畏途,另1方面则因应上述两个钻研状态,力图从比较宪法学的角度,通过对于有关“人的尊严”的7个相相似或者相近似的宪法(学)用语之意义的对照与澄清,考察“人的尊严”之宪法原理的详细内涵及思惟基础,在此基础长入1步应用规范宪法学的法子,直接返观我国现行宪法第三八条的“人格尊严”条款,尝试对于其提出1种拥有弥补意义的解释方案。
本文来源于免费范文网 ,2012年最新免费论文,转载请注明出处。2、关于“人的尊严”之概念:1个综观性的比较考察
我国现行宪法第 三八 条划定:“中华人民共以及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略。制止用任何法子对于公民入行欺侮、诬蔑以及诬告陷害”。有说服力的观点以为,这是我国现行宪法总结了文化大革命中大量产生侵略以及蹂躏人格尊严事件的惨痛历史教训,并参考了国外宪政主义的经验所作出的1项划定。
本文来源于免费范文网 ,2012年最新免费论文,转载请注明出处。但是,现行宪法第三八条中所言的“人格尊严”,乃是1个极难堪以界定的概念。在我国宪法学界,过去的1种极有影响力的观点以为:“从道德上讲,人格尊严是指人的自尊心以及自爱心,就是指作为1个耿直、品质端正的人,都有他的自尊心以及自爱心,不答应他人欺侮以及诬蔑”;而“法律划定公民人格权的内容包孕:姓名权、肖像权、声誉权以及人身权”。较为晚近的1种观点明确地指出“人格的尊严是人格权的基础”,同时亦以为“其内容包孕声誉权、姓名权、肖像权与人身权”。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法学类人的尊严与人格尊严——兼论中国宪法第三八条的解释方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