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棚濑孝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45页。
[15] 14夏勇:《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第684页。
[16][美](B).施瓦茨:《行政法》,徐炳译,群众出版社,1986出版,第1页。
[17] 案情取自2001年12月12日《华商报》第三版。
[18]参见前引[8]。
[19]参见前引[12],第102页。
[20]转引自高加伟、吴小龙:“论公共行政的现代化”,《行政法学研究》,2003年第2期,第9页。
[21]王名扬:《英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第62页。
[22]王锡锌:“中国行政程序立法:主义与问题”,《湛江师范学院学报》,第26卷第2期,2005年4月,8~10页。
[23]姜明安:“反腐败‘三注重’的关键是健全完善正当法律程序”,《检察日报》,2008年2月19日,第3版。
[24]上升为原则的益处在于,对于形式纷繁的行政行为提供一个总规制——“制度批发”,避免缺乏原则统领之下被动的、滞后的“制度零售”。例如针对金融危机形势下的“扩内需、保企业”资金使用问题,没有正当法律程序统领,必然出现“一把手”独断,国务院被迫就要出台一个关于这方面纪律的临时制度,有了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就无需“零售”制度,该原则要求的回避、听证等制度本身就可以约束“一把手”。
[25]王锡锌:“正当法律程序与‘最低限度的公正’——基于行政程序角度之考察”,《法学评论》(双月刊),2002年第2期,第74页。
[26]转引自季卫东:《法治秩序的构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三月出版,第64页。
[27] [法]卢梭:《忏悔录》,吉林人民出版社,张秀章等翻译,2003年3月出版,第178页
【参考文献】
一、专著类
[1]吴庚.《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杨海坤、章志远.《中国行政法基本理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罗豪才.《行政法论丛(第6卷)》.法律出版社.2003
[4]夏勇.《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5]关保英.《行政法认识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6]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华夏出版社.1987
[7]应松年、朱维究.《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
[8][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
[9]罗豪才.《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论[C]》.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0]方世荣.《论行政相对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11]应松年.行政程序法立法.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12]B.施瓦茨.《行政法》(中译本).群众出版社.1987
二、编著类
[1]莫于川.《行政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胡锦光.《宪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朱力军.《法理学原理与案例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罗豪才.《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5]翁岳生编.《行政法》(上、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6]应松年.袁署宏.《走向法治政府》.法律出版社.2001
[7]应松年.《依法行政读本》.人民出版社.2001
三、论文类
[1]薛刚凌.“行政主体理论之再思考”.《中国法学》.2001(2)
[2]张树义.“行政法主体研究“.《中国法学》.2000(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法学类初论行政主体与相对人关系之和谐(13)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