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 EPA终点法示意图
RRA反应方法:也就是常说的速率法,可以是单速率法,也可以是双速率法。采用单速率法时,读取主读点区的m和n的区域进行每分钟速率计算。采用双速率法时,还要读取R2加入之前的子读点区p和r的区域进行每分钟速率计算,然后主读点和子读点相减再进行浓度计算。使用速率法时,系统将自动进行E2吸光度计算。但在参数设置,可以选择是否选择E2 corre ,也就是是否选择E2修正。用DO或Not Do选择。
在速率法当中,Blank u/d必须输入,并且可以选择在R2加入前一点插入检查点CHECK D.P.I,此检查点将于试剂空白数据进行比较,借以判断试剂是否有问题。但此法仅在下降速率法和IMA方法中使用。如果不使用,则填写0。
当然,在速率法当中,也可以选择底物耗尽监测而增加的主读点M.DET.P.l。
图5 RRA速率法示意图
2PA反应方法:也就是常说的两点速率法。也是速率法的变种,区别在于不进行主读点间的两个点的线性监测。其余与速率法完全一样。
图6 2PA两点法示意图
CRA反应方法:官方说法为随着时间的变化反应接近恒定,曲线由最小二乘法拟合,也有称为固定点法。大致意思是选择读点区的两个点进行吸光度值得最小二乘法计算。是根据时间和吸光度的数值进行计算的,无论是速率法还是终点法均可采用。
当子读点被采用时,p=r≠0,或p≠0,r=0时,是速率法,速率计算是根据两点间曲线的正切线;当p 说实话,真不知道这个方法是做什么项目的,中文没有解释,英文的解释很少,也没发现实例。 图7 CRP固定点法示意图 IMA反应方法:也就是免疫比浊法。是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的速率法。对于R1的加入量太少,无法进行E2计算时,这个方法就变得有用了。 也就是说,在很多免疫比浊项目里,R1的加入量往往小于R2的量,所以引发了一系列的计算和判别上的困难,IMA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的。 样本和第一试剂加入量太少,就无法进行E2的计算,没有E2就无法进行前带监测和底物耗尽的监测,所以在 IMA方法中R2之后插入监测点Check D.P.I,用于弥补R1和S的不足。 采用IMA方法设置检查点后,系统自动计算limit values值(设备默认0.003),此法对浑浊样本的处理很有成效,所以用在免疫比浊项目上。 图8 IMA免疫比浊法示意图 图9 IMA应用示意图 IMA的其它使用方法与速率法一样,仅限于R1+S低于反应杯最小容量的测试项目里。如果不存在这样的项目,那么即便是免疫比浊项目,也应该采用常规速率法或终点法。 定标方法:因数定标、线性定标和非线性定标; 在参数界面里的Calc mthd,也就是计算方式里,有ABS和STD/MSTD选择,表示吸光度和单点定标/多点定标计算。在ADVIA的所有机型里,定标中的零浓度点用试剂空白替代,所以在定标之前要做试剂空白,如果不做试剂空白,仪器会认为试剂空白就是原点。注意这个差别,与奥林巴斯的不同。奥林巴斯的试剂空白和零浓度校准点是两个概念,而在adiva里合二为一。 参数界面里的Formula,也就是公式才是选择定标方法的地方。 因数定标:如果在Calc mthd里选择ABS,那就意味着你要采用因数定标,那么在Formula里只有一个可以选择,那就是Linear,因数定标只能用于线性定标。 因数定标也就是直线方程里的Y=KX+B中的K,所以也叫K值定标法。而B的确定则需要试剂空白,所以因数定标法必须做试剂空白,然后结合给出的K值进行定标曲线的绘制,然后依据这个曲线进行浓度计算。在Advia中,K值的给出是在参数界面的Standards setting中的FV中。 线性定标:线性定标需要两个点才能决定一条直线,我们一般给出一个零浓度点,一个带有浓度的标准点,这样仪器就会自动进行计算。而Advia中零浓度点在试剂空白里给出了,所以对于两点线性定标来说,只需要在给出一个校准点就可以了。所以在Advia的手册里,线性定标叫做一点线性。而且Advia的所有校准点,无论是线性还是非线性,零浓度点都不计算在内,只数带有浓度的校准点,比如5点定标,加上零浓度点其实就是6点;而6点定标,加上零浓度点就是7点。 不过,要指出的是,Advia的试剂空白并不是强制性的,这一点与奥林巴斯不同。不进行试剂空白检查的项目,默认试剂空白也就是零浓度点的值是通过原点的。 下面给出两张图,一张做过试剂空白的线性定标,一张是没有做过试剂空白的线性定标。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Siemens Advia 系列生化仪参数详解 - 图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