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答案 - 图文(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4-1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6. 论述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表达和意义。(适中,综合应用) 知识点:地域文化和城市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 答题要点及评分标准:

(1)地域文化的内涵和文化价值;

(2)地域文化对于城市景观自我识别的重要性; (3)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方式和符号载体; (4)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和效果。 17. 思考与论述城市公园的终极价值。(适中,综合应用) 知识点:城市公园的社会职能。 答题要点及评分标准:

(1)城市公园在城市绿地中的功能;

(2)城市公园与人类需求的关系。城市公园的发展从哪些方面发展可以满足人类的终极需求。

18. 如何加强公众参与,以促进社区园林的功能合理性?(适中,综合应用) 知识点:公众参与和园林功能的合理性。 答题要点及评分标准:

(1)公众参与在园林中的缘起和应用; (2)社区园林对于工作参与的需求和发展现状; (3)公众参与社区园林的内容和效果;

(4)举例阐述公众参与在未来社区园林发展中的空间和途径。

19. 城市,如何才能让生活更美好。请从园林专业角度进行分析论述。(适中,综合应用) 知识点:以景观设计解决城市问题。 答题要点及评分标准: (1)城市面临的生存危机;、

(2)园林设计从生态、建筑、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城市形象、城市文化等多方面实现(3)对城市功能再塑造的过程;

(4)举例说明园林设计促进城市发展的具体内容和方式。 20. 如何发挥城市开放绿地的园林教育功能?(适中,综合应用) 知识点:园林和教育的关系。 答题要点及评分标准:

(1)城市开放绿地的概念和功能; (2)城市开放绿地与园林教育功能的关系; (3)城市开放绿地实现教育功能的途径;

(4)举例说明城市开放绿地执行完善教育功能的操作形式。

21. 如何运用乡土植物来体现方言景观。(适中,综合应用) 知识点:乡土植物的文化表达及在地域景观中的应用。 答题要点及评分标准:

植物既是园林景观的重要构成元素,又是地域特征的表现形式之一。乡土植物对地域性城市园林景观的作用,一是通过植物形象,二是通过植物文化。植物形象和植物文化的作用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1)通过植物形象塑造地域性景观

植物形象的地域性造就了地域性的乡土植物景观。北方的乡土植物以针叶树、落叶阔叶树为主,常有郁郁葱葱、雄伟挺拔的针叶林景观或季相分明的阔叶林景观。以常绿阔叶植物为主的南方,常见的则是四季常绿、幽篁蔽日的植物景观。棕榈科植物是热带地区的乡土树种,树形优美奇特,姿态优美,叶片飘逸潇洒,树干挺拔壮观,常常形成它们所特有的棕榈景观。它们大部分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以海滨及滨海热带雨林为主。因此,一提到热带地区、海岛,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棕榈科植物,从而形成具有热带特色的植物景观。布雷?马科斯是巴西著名风景园林设计师,他运用现代艺术语言于巴西当地热带植物,展现了浓郁的巴西热带风情。在创作过程中,他常运用对比、统一、协调、韵律等艺术原理进行植物高低错落搭配,并且他强调植物叶形、质感、花色、量的大面积对比,从而突出植物的观赏特性。 (2)通过植物文化塑造地域性景观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造园家将历史文化引入园林。漫步园中,除了视觉、听觉、嗅觉的感受外,还能给人精神上的享受。而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常常流于形式,忽略了人们深层次精神空间的需求。在我国的城市里,设计者们使用同样浮华的造景材料,同样空洞的造景手法,堆砌出没有个性的园林景观,也同样带来文化内涵的缺失。因此,要努力拓展园林的文化性,给城市人一片精神领域。

园林景观的文化性,固然可通过多种造景手法体现,但植物是园林景观的基础,而乡土植物又根植于地方文化,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历史根基。因此,以乡土植物营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是最富生命力的。以乡土植物体现景观文化内涵具体有以下途径: (3)利用乡土植物文化创造意境

人们对植物景观的欣赏常常以个体美及人格化含义为主,有许多植物被赋予了人格化的品格或独特的象征意义。如松、竹、梅,谓之“岁寒三友”。竹还被视为最有气节的君子。梅具有刚直、高洁、清逸、潇洒的品格等。凡此种种,都体现了植物景观的文化内涵,创造出了植物景观的意境美。在景观设计中可把这种植物文化与绿地景观有机的结合,创造出一定意境的景观。植物配置形式也能传达一定的文化信息,如某学校的“学苑路”绿地中灌木色块的修剪形式以方、圆为主,隐喻“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大连市绿地中模纹花坛,多以海波、浪花、海鸥为构图母体,充分展现海滨城市特点。 (4)结合诗歌、画理营造乡土植物景观

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处处都是根据诗歌取材的植物景观。比如苏州拙政园的得真亭旁植有几棵黑松,取《荀子》:“桃李倩粲于一时,时至而后杀,至于松柏,经隆冬而不凋,蒙霜雪而不变,可谓得其真矣”之意。梧林幽居旁边植梧桐树和竹子,取唐羊士谔《永宁小园即事》诗句意:“萧条梧竹月,秋物映园庐”。显然,诗歌与乡土植物交相辉映,才创造出具有人文特点的景观,这一点值得我们在设计中运用。

22.运用《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知识,论述成都如何建设现代田园城市。(较难,综合应用)

知识点:《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知识原理在社会发展中的现实运用。 答题要点及评分标准:

2009年底,成都提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发展目标, 分三步将成都建设成一个体现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国际性城市,它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在功能定位上,成都不但将是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而且是国际性的区域枢纽和中心城市;二是在城市形态和发展水平上,既是超大型、现代化的城市,同时也是符合田园城市理想、统筹城乡发展的田园城市。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将实现“人在园中”,二三圈层“城在园中”,中心城区是“园在城中”;三是在城市等级上,先努力成为国内一线城市,继而进入世界级城市行列。 “田园城市”的思想最早是在霍华德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中提出,“田园城市”这一城市发展的经典已经成为世界城市规划者不断追求的目标。成都提出的建设“现代田园城市”的定位源于霍华德却又有自身新的内涵所在,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现代田园城市”的定位在精神内涵、表现形式和层次级别上都要比霍华德的思想丰富和完善。新的定位是成都建设人居环境最佳、创业环境最优和综合竞争力最强的“三最”目标的深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践的丰富和完善,不仅将为全体市民带来更为全面的福利,同时也将提升城市的城市功能,扩展城市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结合园林史及艺术原理知识,针对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提出以下思考: (1)注重合理的城市边界扩张,建设紧凑型城市

成都建设“现代田园城市”时一定要合理把握城市的边界扩张,建设紧凑型城市。具体而言需要做到:第一,在全域成都规划的指导下,未来成都既不是以中心城区为圆心想四周“摊大饼”的均质发展,也不是星罗棋布的分散发展,而是以交通网络连接的城镇走廊(密集发展区)与乡村协调同步发展;第二,城市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要想结合,协调互补,防止各自为政、相互冲突的老大难问题出现;第三,严格保护非城市建设用地和农林土地。同时,合理控制城市边界扩张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合理有效的规划可以很好地控制未来“城中村”的产生,对成都实现城乡一体的长远目标具有很好的帮助,因此注重合理的城市边界扩张,建设紧凑型城市,对于成都而言势在必行。

(2)创建和谐融洽的新型社区,回归传统邻里关系

现代城市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日益

提高,另一方面城市的生活特点也造成了居民之间人际关系冷漠、“人情味”缺乏,这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新城市主义一个重要的理念便在于对城市发展中人的情感和需求的理解,建设有人情味的城市家园。

成都市在未来的社区营建中应该注意:第一,居住、就业和商业的多功能混合和提供多种类型的住宅是创造丰富多彩的社区生活的基础;第二,适度的社区规模和具有明显特征的社区中心是创造可识别场所的关键;第三,通过保持社区中人的多样性,及增加社区间人与人的联系与互动,减弱社会的贫富隔离、两极分化等社会问题对社会的冲击力。

(3)人与自然共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成都作为西部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在建设“现代田园城市”的长远目标之下一定要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之一。第一,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一定要注重公众的参与;第二,以人本思想为指导来提升城市人居环境,保持人、自然和人居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第三,理解与关注城市发展中人的情感和需求的变化。 23.论述您对城市立体绿化未来发展的思考。(适中,综合应用) 知识点:城市立体绿化的概念和未来发展的思考。 答题要点及评分标准: (1)城市立体绿化的概念;

(2)城市立体绿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城市立体绿化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思考。

24.从园林的生境、画境和意境三个层次分析园林意境的营造。(适中,简单应用) 知识点:园林意境的内涵和营造。 答题要点及评分标准:

(1)园林意境的概念和具体内容; (2)各层次园林意境的形成和具体表达; (3)举例分析园林意境不同层次的内容。

25.风景园林设计师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职能。(适中,综合应用) 知识点:风景园林设计师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职责。 答题要点及评分标准:

(1)风景园林和风景园林设计的内涵; (2)风景园林设计师的对象和终极目的; (3)风景园林设计师面临的社会挑战和机遇; (4)风景园林设计师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职能和责任。 五、判断题:

1.规则式图形的特征是稳定、有序,有明显的规律变化,有一定的轴线关系和数比关系,庄严肃穆,秩序井然;而不规则图形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其特征是自然、流动、不对称、

活泼、抽象、柔美和随意。( √ )

2.园林属于五维空间的艺术范畴,一般有两种提法,一曰长、宽、高、时间空间和联想空间(意境);一曰线条、时间空间、平面空间、静态立体空间、动态流动空间和心理思维空间,都说明园林是物质与精神空间的总和。( √ )

3.园林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它自然要受制于社会存在;作为一个现实的生活境域,亦会反应社会生活的内容,表现园主的思想倾向。( √ )

4.在理解园林美的三种形态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关系式来表达:园林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

5. 自然界常以其形式美取胜而影响人们的审美感受,各种景物都是由外形式和内形式组成的。( √ )

6. 各类艺术都要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 √ )

7. 对比是比较心理的产物,对风景或艺术品之间存在的差异和矛盾加以组合利用,取得相互比较、相辅相成的呼应关系。( √ )

8. 造园必须有主景区和次要景区,堆山有主、次、宾、配,园林建筑要主次分明,植物配植也要主体树和与次要树种搭配,处理好主次关系就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 ) 9.主景对配景起陪衬作用,不能喧宾夺主,在园林中是主景的延伸和补充。( ×) 10. 园林空间艺术布局是在园林艺术理论指导下对所有空间进行巧妙、合理、协调、系统安排的艺术,目的在于构成一个既完整又变化的美好境界。常从静态、动态两方面进行空间艺术布局(构图)。( √ )

11. 静态空间艺术是指相对固定空间范围内的审美感受。( √ )

12. 一般按照活动内容,静态空间可分为生活居住空间、游览观光空间、安静休息空间、体育活动空间等。( √ )

13.静态空间按照地域特征分为山岳空间、台地空间、谷地空间、平地空间等。( √ ) 14.静态空间按照开朗程度分为开朗空间、半开朗空间和闭锁空间等。( √ ) 15.静态空间按照构成要素分为绿色空间、建筑空间、山石空间、水域空间等。( √ ) 16.静态空间按照空间的大小分为超人空间、自然空间和亲密空间。( √ )

17.静态空间依其形式分为规则空间、半规则空间和自然空间。根据空间的多少又分为单一空间和复合空间等。( √ )

18. 局部空间与大环境的交接面就是风景界面,风景界面是由天地及四周景物构成的。( √ ) 19. 以平地(或水面)和天空构成的空间,有旷达感,所谓心旷神怡。( √ ) 20.以峭壁或高树夹持,其高宽比大约6:1—8:1的空间有峡谷或夹景感。( √ ) 21. 以树丛和草坪构成的≥1:3空间,有明亮亲切感。( √ )

22. 人的正常静观视场,垂直视角为130°,水平视角为160°。但按照人的视网膜鉴别率,最佳垂直视角小于30°,水平视角小于45°。( √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答案 - 图文(5)在线全文阅读。

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答案 - 图文(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97588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