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诗派 感受着五四的风潮,1922年杭州的西子湖畔又产生了湖畔诗社——四位专心致志作情诗的青年。 (一)湖畔诗社的基本情况:湖畔诗社于1922年在杭州成立,成员就是上面四个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应修人。 (二)由《蕙的风》引起的争论:《蕙的风》出版不久,立刻有汪静之的同乡,同时也是胡适的同乡,当时正在南京东南大学读书的胡梦华写了《读了《蕙的风》一后》,对汪静之的诗歌大加挞伐。于是鲁迅写了《反对含泪的批评家》,给予反驳。 (三)湖畔诗派在中国文学史中的意义: 首先看“情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其次看湖畔的诗歌在五四文坛的意义: (四)湖畔诗派的创作特色。 作为同一个诗派的成员,他们既有着他们总体上的特征,——一种自由的创作姿态,一种真性情的自然流露。 教学目的 及要求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手段 五四时期的小诗派和湖畔诗派的创作情况 五四时期关于爱情诗的论争 课堂讲授、学生朗诵诗歌 相关文学作品 参考资料 课后小结
总结五四时期的诗歌现状 31
课程名称: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授课教师 课程类型 卢晓 本科生基础课 所在单位 授课时间 人文学部 授课对象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及备注 初期象征派诗 一、 概况 中国新诗中象征派最早的创始者和实践者是李金发。与李金发同时或稍后一些,也开始进行象征诗歌创作尝试的是后期创造社的三位青年诗人:王独清、穆木天和冯乃超。 二、 产生的原因 一个新的诗歌思潮的产生,不仅仅是有它所受的外来诗潮的影响,还有它自身的社会原因和艺术原因。 1、社会原因。 2、象征派兴起的另一个原因是新诗发展史上的美学艺术的原因。 三、 初期象征派诗的艺术主张和艺术探索 在象征派诗的崛起中,李金发只是贡献了他的象征主义的创作尝试性的作品。在诗歌理论上,并没有多大建树,真正在理论上开始做了较多的介绍之外的探索思索的,是当时的王独清和穆木天。 32
1、追求意象本体的象征性:《微雨》最前面的《弃妇》,可以看做是他奉献于中国读者的第一首象征派诗篇,具有很典型的意义 2、象征派诗还讲求情调传达的暗示性:《不幸》 3、语言表达的新奇性 为此象征派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努力,一是不同感觉的交错搭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通感”。 象征派诗人沉溺在自我的世界中确实是太久了,几乎听不到时代的风雷,穆木天后来对自己这种“高蹈”的文学旅途表示了弃绝和否定。说这是是艺术上幻灭感追求的记录。这是穆木天30年代转向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之后对象征诗派的反思和批判。象征派在艺术上的贡献确实不容一笔抹杀,但是时代浪潮却席卷着人们不能再躲在象牙塔里而是走向十字街头。30年代确实是一个风起云涌的一个时代,不仅是中国,整个世界也是如此。30年代的文坛也因此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场景。 教学目的 及要求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手段 初期象征派诗的创作概况 初期象征派诗在中国文学上的历史价值 课堂教学和讨论 相关文学作品 参考资料 总结中国诗歌五四时期的概况 课后小结
33
课程名称: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授课教师 课程类型 卢晓 本科生基础课 所在单位 授课时间 人文学部 第八周(第二次课) 授课对象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及备注 第八章五四女作家群的崛起 1、五四女作家大规模出现的原因:所以在五四时期,伴随着“人的觉醒”和“人的发现”,女子问题也被提上了解放的日程,成为启蒙时代的主题之一。 在五四时期主要介绍的是冰心、淦女士、庐隐、石评梅这样四位女性。这四位女性作家的创作各具特色。 一、 冰心的小说 1、冰心的小说的主题:冰心的小说创作主要是对母爱、童真、自然的表现。1919年,冰心发表了《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 针对当时社会问题,冰心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是“爱”的哲学。《超人》便是宣扬爱的哲学的一篇典型。 2、作品的基调: 五四时期许多有着正义感但又无能为力的知识分子的一种共同的体验,而冰心则是比较典型的一个,她看到了社会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却又无力去解决,使得作品中又流露出忧愁。 3、作品风格:欲语又停留则指的是她的艺术风格。 34
二、 淦女士的创作 五四期间,由鲁迅编入《乌合丛书》的短篇小说集《卷葹》是冯沅君的代表作。共收录了《隔绝》《旅行》《隔绝之后》《慈母》等四篇作品。1926年出版,1928年再版时又增添了《误点》,《写于母亲走后》,它们可以看做是一组系列小说,其中的情节有一定的连贯性。 冯沅君小说的巨大魅力有两点: 一、以同时代女作家未有的胆量和勇气,揭开一切虚伪的面纱,赤裸裸地把女性的隐秘的心理展现在读者面前。 二、冯沅君的创作,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还在于真实而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新旧变革时期,知识女性在恋爱问题上的矛盾心理。 1924年,孙伏园在鲁迅的支持下,在北京创办了《语丝》,冯沅君成为撰稿人之一,并发表了几篇小说,结集为《劫灰》,从创造社转语丝,署名也由淦女士改为“沅君”,作者的思想也因此发生了变迁。 教学目的 及要求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手段 冰心和淦女士的文学创作 五四女作家兴起的原因和淦女士的文学价值;两个女作家的创作比较 课堂教学 相关文学作品 参考资料 总结两位女作家的创作异同
35
课后小结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国现代文学史一教案(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