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一教案(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6-1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三节.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 一.真诚地自我解剖:在中学课本里,我们所强调的是一定要把小说中的“我”和现实中的作者区别开来,也就是说小说中的“我”和鲁迅是不能直接划等号的,实际这样也是片面的,在鲁迅小说里往往有着鲁迅真诚的自我解剖。 二.运用不同的方式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 鲁迅的小说就是要画出国民的灵魂,因此,鲁迅的小说主要是挖掘人物的心灵为重点。针对不同的人物,鲁迅采取了不尽相同的刻画方法来表现他们的不同的灵魂。 三.环境的设置 重视环境的设置并把环境的展现放在小说创作的首要位置,是鲁迅小说的一个重要的艺术特征。 鲁迅小说中的环境分为社会思想环境和自然环境两种。尤其社会思想环境是和小说中的人物相依存的,相比较而言,鲁迅小说中的典型人物的饿数量是有限的,而其中所展现的社会思想环境却是无限的,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的 及要求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手段 鲁迅对于封建卫道士的讽刺及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 整体把握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 课堂教学 鲁迅的相关作品 参考资料 课后小结

总结鲁迅的文学创作的特色 16

课程名称: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授课教师 课程类型 卢晓 本科生基础课 所在单位 授课时间 人文学部 第五周(第一次课) 授课对象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及备注 第三章 五四时期文学社团的兴起 从1921年就不同了,文学渐渐从社会政治运动和文学批判运动中分化出来,有了自己的发展脉络,其标志就是文学社团的纷纷出现。文学已经走出尝试期,已经走向了发展期,一个普遍的文学活动已经开始到来了。 第一节 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 两大社团成立的概况 两大社团各自的文学主张和论争 第二节 其它文学社团及其创作 语丝社的成立。独特的文体——语丝体的形成和特点。语丝派的两个重要品类——杂文和小品散 未名社和莽原社:这是鲁迅直接培植的两个文学社团。 沉钟社的成立和主张;弥洒社和湖畔社的概况。 第四章 为人生派的小说创作 这里所说的“为人生派”的小说创作,主要是指文学研究会成立之后,一些作家的创作,但又不限于文学研究会的成员,实际上,文学研究会成立之前,《新青年》和《新潮》的创作群体,也应该包括在里面。 17

第一节:叶绍钧的创作 1、叶绍钧生平及创作简介。 叶绍均的新文学创作也是从问题小说起步的,他和当时的许多作家一样,以为“爱”和“美”是人生的最大意义。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发表在《新青年》上的《这也是一个人》。《隔膜》小说集代表了此一时期的创作。 2、叶绍均在江南的小镇上从事了多年的小学教育,他也写了许多暴露中国教育界黑暗现象的教育问题小说:《小铜匠》《搭班子》,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3、但是最能显示叶绍均创作实绩的是他反映小市民灰色生活的作品,当时叶绍均是以“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卑琐的人生”而著称的《潘先生在难中》。 4、叶绍均的创作是同他的思想一样是跟随时代共同发展的。长篇小说《倪焕之》第一次把从五四前夕到五卅运动这十几年间的时代风云和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描述。 5、叶绍钧的其他创作:主要是在儿童作品方面的贡献 教学目的 及要求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手段 了解五四时期文学社团和叶绍钧的创作 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的论争 课堂讲授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和叶绍钧的相关作品 参考资料 总结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的成立和创作特色

18

课后小结 课程名称: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授课教师 课程类型 卢晓 本科生基础课 所在单位 授课时间 人文学部 授课对象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及备注 第四章为人生派的小说创作(续) 第二节 许地山的创作 许地山的生平和创作概况。 许地山独特的创作风格:他是文学研究会中风格最为奇特的一位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缀网劳蛛》和散文小品集《空山灵雨》。 在五四时期,许地山也是关心着人生问题的一位作家,但是他给出的答案往往充满了佛教和基督教的色彩。他的第一篇小说是《命命鸟》,发表在《小说月报》上,后来又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商人妇》以及《缀网劳蛛》等作品。 但是许地山的人生和创作也在发生着变化,但是到了《春桃》,他却塑造了一个不肯受命运播弄的女子。 到是在四十年代,发表了一篇现实主义的小说《铁鱼的鳃》,郁达夫曾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铁鱼的鳃》这篇小说以抗战时期为时代背景,写一个知识分子在旧社会里学不能致用的苦闷。 19

王统照的创作 王统照的生平和创作概况。 王统照的美虽然和叶圣陶的爱和美一样,具有人道主义的精神内核,但是还是存在着差别,叶圣陶比较执着于现实人生中的“爱”“生趣”、“愉快”,而王统照则是比较追慕超越现实世界的抽象哲理:《微笑》。 第五章 郭沫若和《女神》 第一节 狂飙突进的《女神》 《女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新诗的真正成熟。 《女神》的价值有三个方面:一是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二是创造了纯新诗的形式;三是开一代浪漫诗风。这是女神不同于尝试集,也不同于其他同时代诗歌创作的根本之处,是女神被称为“真正新诗”的主要依据。 一、《女神》的时代精神与艺术风格构成的文化背景与生活基础,即中外文化的影响与作家的人格精神。 二、《女神》充分体现了以个性解放为基点的五四时代精神。 (一)、对自我的大胆肯定和歌颂 :《天狗》 教学目的 及要求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手段 许地山的创作和郭沫若的诗歌创作 《女神》的时代精神 课堂教学 相关文学作品 参考资料 课后小结

20

总结郭沫若的诗歌创作的时代精神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国现代文学史一教案(4)在线全文阅读。

中国现代文学史一教案(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6276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