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一教案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6-1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现当代文学史教 案

课程名称: 中国现代当文学史 一 授课教师 课程类型 卢晓 本科生基础课 所在单位 授课时间 人文学部 第一周(第一次课) 授课对象 汉语言文学和对外汉语本科生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及备注 绪论:理解五四并理解现代文学史 中国的现代文学史从“五四”开讲。这已经是一个不被质疑的现实。它表征着现代的起点,表征着进步,表征着光明对黑暗的胜利,表征着传统被现代战败。这种价值的给定背后一个潜在的支配者,便是意识形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政治全权力话语。我们的文学史在很久以来几乎都是党史的一种配套叙事。 一、 关于重写文学史 1988夏天,在中国大陆十几家报刊大字标题的簇拥下迅速展开了一场“重写文学史”的讨论。 重写文学史至少是突破了一种固守的思维方式,于是以此为开端,文学史开始有了新的构思方式并出现了很多重写的范例。人们对现代文学的分期也有了不同的理解,上限从1917年开始,下限到1977年“文革”结束为止。这种思路实际是打破了1949年以新中国的成立做为新的历史起点而划分文学的惯例。 1

实际在80年代中后期掀起的“重写文学史”的论争中,以北京为主的学者提出了“二十世纪文学史”的概念,也就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看成一个完整的文学史过程,随后便出现了若干种以“二十世纪”为理解框架的文学史的写作。 二、 20世纪之初的思想启蒙与文学改良 梁启超为代表的思想启蒙以及三界革命理应进如现代历史和现代文学史的范畴。 三、 五四之前的文坛状况 1、革命派文学的兴起 梁启超倡导的以“新民”为宗旨,以“三界革命”为手段的启蒙与文学改良运动带来了近代文学尤其是小说创作的繁荣局面。但是 很快就被日渐高涨的民族主义革命情绪和革命风潮所淹没。 2、通俗小说的兴起 出现了鸳鸯蝴蝶派的小说以及黑幕小说 3、旧文学的死而未僵 教学目的 及要求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手段 介绍“现代文学这门课程”的基本概况和研究现状 对于现代文学史的理解和重写文学史的问题 课堂教学 《中国新文学六十年》《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 参考资料 总结现代文学史的学习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2

课后小结

课程名称: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一 授课教师 课程类型 卢晓 本科生基础课 所在单位 授课时间 人文学部 第一周(第二次课) 授课对象 汉语言文学与对外汉语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及备注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 一、对于“五四”基本概念的清理 在中国现代史上,存在着两个五四,一个是文化的五四,一个是政治的五四。二者虽然有着共同的历史目的,而且在历史的行程中也有着深层的因果关系。但二者却有着深刻的甚至是逆向的历史差异。 二、新文化的阵地——《新青年》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到第二卷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新青年》的宗旨是鼓吹思想革命。 三、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 (一)首先看胡适的“八不主义”。 文学革命是1917年以胡适在新青年2卷5号发表的一篇文章——《文学改良刍议》为标志的。提出了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做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后来胡适把其中的第一条改为“不做言之无物的文字”,第三条改为不做不合文法的文字,五条改为不用套语滥调,合称八不主义。 3

首先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在中国新文学革命中有着开拓性的 意义。 其次,《文学改良刍议》是以形式为重点,强调的是形式与内容的《文学改良刍议》的历史评价: 并重。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用形式主义来批驳胡适的这主张,认为是资产阶级不彻底的改良主义。实际这也是一种浓重的意识形态观念的结论而不是真正的学术的评价。《文学改良刍议》的第一点是“须言之有物”,所说的物,胡适认为有两个要点一是情感,情感是文学的灵魂二是思想,文学是因为有了思想而显得更家可贵,既无真挚的情感又无高远的理想,这正是文学衰微的最大原因。这一点也与第四条“不做无病之呻吟”相联系。 胡适又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其主张由破坏旧文学转向建设新文学。把文学革命刍议中的八条总结为四条:一、要有话说,方才说话。二、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三、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四、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 教学目的 及要求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手段 梳理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和主内容 重新认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课堂教学 《新青年》《文学改良刍议》《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 参考资料 五四文学的兴起 课后小结

4

课程名称: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授课教师 课程类型 卢晓 本科生基础课 所在单位 授课时间 人文学部 第二周(第一次课) 授课对象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及备注 三、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 (二)陈独秀的三大主义 陈独秀的三大主义是: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瞭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比较一下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1、 二人立论的出发点不同。 2、 两人的具体观点有所不同。 3、 二人的态度截然不同 (三)周作人的“人的文学” 周作人把历来的文学分为“人的文学”和“非人的文学”两类文学,二者的划分标准就是人道主义。 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中更为深刻大胆的观点是肯定了人的自然本性。 同时解释了“人道主义”的内涵。 后来周作人又提出了《平民文学》。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国现代文学史一教案在线全文阅读。

中国现代文学史一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6276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