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指出下列漢字的形體結構。
題解說明:漢字的形體結構主要從造字法方面進行分析,漢字的造字法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種。其中,“象形、指事”兩種屬於獨體字,“會意、形聲”兩種屬於合體字。因此,做分析漢字形體結構這類題目時,有一個基本的思路:首先分別出要分析的漢字屬於獨體字還是合體字。如果是獨體字,再看該字所表示的意義是具體的事物還是抽象的概念。如果所表達的意義是具體的事物,那麼該字多是象形字。如果該字表示的是抽象的概念,那麼該字多是指事字。如果是合體字,再看構成該字的所有部件(即組成該字的幾個漢字)是否都參與表意,如果所有部件都參與表意,缺一不可,這種漢字多是會意字。另外還可以從構成該字的幾個部件來分析,首先看這些部件中某字的讀音和整個漢字是否相同或者相近,再看其餘的部件和整個漢字的意義是否有聯系,如果符合以上兩個條件,那麼該字多是形聲字。這是一般的做法。熟悉以後,看到一個漢字就可以直接了解其形體結構。另外還有一個比較笨的辦法,就是記住一些常用漢字的結構。
象形:羊矢壺馬鹿鼎魚網手鳥耳戶鬲禾目象瓜刀門龜虎果貝日山燕牛艸州止月犬泉水 指事:亦刃上本末寸甘旦牟下丹大小厷七朱一二三四五六七十廿卅又曰
會意:伐盥莫既采步至牧舂朝即見涉糞秉明陟棄北益戍降逐比從射隻休取戒企
形聲:誠都徒問礎指視帛載防通悲旌效捧歸歌栽江錦阿郊忝渭河城花裁請耄騰夠基罔景 三、指出下列形聲字的義符和聲符。 題解說明:形聲字的“義符(形旁)”和“聲符(聲旁)”是一個形聲字的基本組成部分,“義符(形旁)”表示該形聲字的意義範圍,“聲符(聲旁)”表示該形聲字的讀音。從兩者的組合關系來看,一般有以下六種基本結構:
左形右聲:漢、種、銅、請、粗、柄、現、情; 左聲右形:創、刨、期、戰、放、視、和、郊; 上形下聲:置、符、菜、窗、室、巍、霧; 上聲下形:壁、馨、裘、恭、蠶、岱、惑; 內形外聲:辯、哀、問、聞、閩; 內聲外形:國、衷、閣、固、裹。
以上六種結構中,左右結構的形聲字占了大多數,內外結構的則較少。 除了以上六種基本結構外,還有些形聲字的形旁或聲旁只占了一個角,如:“栽”的形旁“木”占了左下角,“徒”的聲旁“土”占了右上角。
錦:義符 帛 ,聲符 金 ;到:義符 至 ,聲符 刀 ; 視:義符 見 ,聲符 示 ;穎:義符 禾 ,聲符 頃 ; 疆:義符 土 ,聲符 彊 ;徒:義符 辵 ,聲符 土 ; 辯:義符 言 ,聲符 辡 ;誰:義符 言 ,聲符 隹 ; 恭:義符 心 ,聲符 共 ;衷:義符 衣 ,聲符 中 ; 旌:義符 ,聲符 生 ;旗:義符 ,聲符 弑:義符 殺 ,聲符 式 ;聞:義符 耳 ,聲符 雜:義符 衣 ,聲符 集 ;賊:義符 戈 ,聲符 賴:義符 貝 ,聲符 剌 ;國:義符 囗 ,聲符 四、請寫出下列古文的今文字形並說明形體結構。 1 2 3 4 人 糞 下 炎 象形 會意 指事 會意 16 17 18 19 其 門 則 或
; ; ; 。
序號 古文字形 今文字形 形體結構 序號 古文字形 今文字形 形體結構 乳 犬 刃 十 會意 象形 指事 指事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羊 寸 燕 目 林 鬲 莫 上 魚 鼎 象形 指事 象形 象形 會意 象形 會意 指事 象形 象形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監 曰 虎 即 本 見 走 亦 甘 象 會意 指事 象形 會意 指事 會意 會意 指事 指事 象形 五 指事 30 步 會意 五、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字所對應的今字、異體字或本字,並說明兩者是古今字、異體字還是通假字的關系。
題解說明:做此類題目時,首先分析出句子中的字應當表示什麼意義,這個意義現在常用什麼字來表示,然後在分析兩字之間的關系。在分析關系時,可以參照以下思路:首先看兩字之間讀音是否相同或相近,是否存在形聲字與聲旁的關系,也就是說句子中的字形是否是另外一字的聲旁(因為今字中絕大部分是以古字作聲旁的形聲字)。如果是,看一下兩者在意義上是否聯系很緊密,如果符合以上條件,這兩字往往是古今字的關系。如果不是古今字的關系,再看兩字之間讀音與意義之間是否有區別,如果兩字在讀音上是相同或相近的,但在意義上毫無聯系,用句子中的字的一般意義來理解整個句子無法解釋通,這樣的兩個字多是通假字的關系(因為通假字之間只有讀音相同或相近,而意義上毫無聯系,只是臨時以此代彼)。如果兩字在意義和讀音上完全相同,任何時候都可以相互替換,那麼這兩個字一般是異體字的關系(因為異體字是讀音和意義完全相同而只有字形不同的一組字)。 1、辟——避,古今字;2、淚——淚,異體字;3、蚤——早,通假字; 4、責——債,古今字;5、取——娶,古今字;6、螾——蚓,異體字; 7、奉——捧,古今字;8、煖——暖,異體字;9、信——伸,通假字; 10、景——影,古今字;11、歸——饋,通假字;12、說——悅,古今字; 13、竟——境,古今字;反——返,古今字;14、禽——擒,古今字; 15、惠——慧,通假字;16、俛——俯,異體字;17、孰——熟,古今字; 18、共——供,古今字;19、弟——悌,古今字;20、賈——價,古今字; 21、知——智,古今字;22、唱——倡,古今字;23、益——溢,古今字; 24、辟——譬,古今字。
六、閱讀本章文選《馮諼客孟嘗君》,回答以下問題: 1、指出本文中活用的詞,並說明其用法。
?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賤:形容詞意動用法;食:動詞使動用法。 ?於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 客:名詞意動用法。 ?孟嘗君怪之,曰:“此誰也?” 怪:形容詞意動用法。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責於薛乎? 羞:形容詞意動用法。
?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 怪:形容詞意動用法;衣冠:名詞用作一般動詞。 ?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 子:名詞意動用法;賈:名詞作狀語。 ?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 高:形容詞意動用法。 ?於是梁王虛上位,以故相為上將軍。 虛:形容詞使動用法。 ?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 高:形容詞意動用法。 2、找出本文中的判斷句,並說明其表達功能。
?此誰也? 表示等同關系。
?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 表示等同關系。
?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 表示複雜的邏輯關系。
?孟嘗君為相數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 表示造成某種結果的原因。 3、指出加點詞的意義,並翻譯句子。 ?存:生存。 屬:同“囑”,囑托。 齊國有一個叫馮暖的人,貧乏不能自己生存,使人囑托孟嘗君,願意到門下做門客。
?給:供給。 複:再。 孟嘗君使人供應馮暖的母親食物用度,不使她缺乏。於是馮諼不再唱歌。
?謝:道歉。 責:同“債”,債務。 道歉說:“文被事務搞得疲倦,被憂慮的事情搞得心煩意亂,而性格又很懦弱,沉溺於國家事務,得罪了先生。先生不因此感到羞恥,竟有意為文到薛第收取債務嗎?”
?怪:認為??奇怪。 衣冠:穿戴好衣冠。 長驅到達齊國,早晨求見孟嘗君。孟嘗君很奇怪他回來的迅速,穿戴好衣冠接見馮諼,說:“債務已經收完了嗎?回來的為什麼這麼迅速呢?”
?僅:只能。 高:使??高,墊高。 鑿:開鑿,營造。 馮諼說:“狡兔有三個洞窟,僅能夠免於一死。今君有一個洞窟,還不能夠高枕而臥。請允許為君再營造兩窟。”
?廟:宗廟。 就:完成,建好。 姑:姑且。 宗廟建成以後,馮諼回來報告孟嘗君說:“三窟已經建好,君姑且可以高枕無憂地作樂了。” 第四章練習題答疑
一、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詞,並指出其用法。
題解說明:做此類題目時,首先要根據詞類活用的句式方面的特點,或者根據語言環境准確地找出活用的詞,然後根據語言環境(即句子的意思)判斷該活用的詞屬於哪種用法。名詞形容詞活用的條件(即句式方面的特點),我們在教材中有詳細的介紹,另外不及物動詞的活用也比較容易看出來,及物動詞的活用只能靠具體的語言環境以及做題者的語感來判斷。 1、弱:形容詞使動用法。2、目:名詞用作一般動詞。3、小、小:形容詞使動用法。4、犬:名詞作狀語。5、客:名詞意動用法。6、走:動詞使動用法。7、來、來:動詞使動用法;安:形容詞使動用法。8、狼、虎:名詞作狀語。9、美:形容詞意動用法。10、藥:名詞意動用法。11、奴虜:名詞作狀語。12、將:名詞使動用法。13、肘:名詞用作一般動詞。14、智:形容詞意動用法。15、兄:名詞作狀語。16、綠:形容詞使動用法。17、存:動詞使動用法。18、水:名詞用作一般動詞。19、遠:形容詞意動用法。20、人:名詞作狀語。21、王:名詞使動用法。22、生:動詞使動用法。23、北:名詞作狀語;道:名詞作狀語。24、厚:形容詞使動用法。25、刃:名詞用作一般動詞。26、活:動詞使動用法。27、鄙:名詞意動用法。28、郊:名詞作狀語。29、雲、響、景:名詞作狀語。30、鞭:名詞用作一般動詞。31、禮:名詞用作一般動詞。32、高、大:形容词使动用法。33、封:名詞意動用法。34、義:形容詞意動用法。35、衣:名詞用作一般動詞。36、廟:名詞作狀語;禮:名詞用作一般動詞。37、醉:動詞使動用法。38、富、廣、強、富、博:形容詞使動用法。39、美:形容詞使動用法。40、難:形容詞意動用法;免:動詞使動用法。 二、簡答題:
1、舉例說明古漢語詞類中名詞形容詞活用常見的條件。 答:古漢語詞類中名詞形容詞活用有以下幾個常見的條件:
?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既非并列结构,又非偏正结构,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 A、形成动宾结构,前一个名词活用。例: 遂王天下。(《韩非子·五蠧》)
B、形成主谓结构,后一个名词活用。例: 大楚兴,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名词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活用为动词。例: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战国策·秦策》)
?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活用为动词。例: 寡人欲相甘茂,可乎?(《史记·甘茂列传》)
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名词放在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例: 江水又东,径巫峡。(《水经注·巫山巫峡》)
?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活用为动词。例: 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黔之驴》)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史记·管晏列传》) ?名词后面有介词结构作补语,该名词活用为动词。例: 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吕氏春秋·上农》) ?名词用“而”连接,活用为动词。例: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不耕而食,不蚕而衣。(《盐铁论·相刺》) 2、舉例說明什么是“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 答:“使动用法”和“意動用法”是两种需要特殊理解的动宾关系。
(一)“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可用作使动用法的词类有动词、形容词、名词。
?动词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发出动词所代表的动作行为”。例: 庄公寤生,惊姜氏。(《左传·隐公元年》)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
?形容词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具有形容词所描写的性质、状态、特点”。例: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名词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成为或者拥有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韩非子·难一》)
(二)“意动用法”表示“以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可用作意动用法的词类有形容词和名词。
?形容词意动用法表示“认为宾语具有形容词所描写的性质状态特点”。例: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韩非子·说难》)
?名词意动用法表示“把宾语看成、当作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托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荀子·赋》) 3、舉例說明名詞作狀語所表達的幾種意義。
答:名詞作狀語根据所表示的意义可分为四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例: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山海经·北山经》) 2、表示工具或依据。例: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柳宗元《黔之驴》)失期,法皆斩。(《史记·陈涉世家》) 3、表示对人的态度。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4、表示比喻。例: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三、閱讀本章文選,回答以下問題。 1、孔子說:“君子飲食上不求飽足,居住上不求安適,勤敏於事務而謹慎於言語,就近有道之人匡正自己的是非,真可以稱得上好學呀。”
2、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心胸寬廣並且有毅力,因為任務艱巨並且道路遙遠。把仁義作為自己的責任,不是太重了嗎?直到死才停下來,不是太遙遠了嗎?”
3、廣博地學習,深刻地發問,謹慎地思考,明確地分辨,堅決地施行。不學習則已,學習了不能掌握就不放棄;不發問則已,發問了不能了解就不放棄;不思考則已,思考了不能想通就不放棄;不分辨則已,分辨了不能辨明就不放棄;不施行則已,施行了不能堅決就不放棄;別人能做到一分自己就要做到百分(百倍),別人能做到十分自己就要做到千分(千倍)。如果真的能做到這一點,雖然是愚笨之人也一定會聰明,雖然是柔弱之人也一定會堅強。 第五章練習題答疑
一、指出下列句子屬於什麼句式,前置賓語的請指出賓語並說明用法,謂語前置的請指出謂語,判斷句、被動句請指明句式屬於哪一種情況。 1、謂語前置,謂語是“敗矣”;2、賓語前置,前置賓語是“何”,疑問代詞作賓語; 3、判斷句,主語 + 謂語;4、被動句,語義上的被動句; 5、賓語前置,前置賓語是“己”,否定句代詞作賓語; 6、判斷句,主語 + 副詞 + 謂語 + 也(表示肯定判斷); 7、賓語前置,前置賓語是“何陋”,賓語用代詞複指; 8、賓語前置,前置賓語是“方城、漢水”,強調介詞的賓語; 9、判斷句,主語 + 謂語;10、謂語前置,謂語是“子也”; 11、被動句,“被”字句;
12、判斷句,主語 + 者 + 謂語 + 也; 13、賓語前置,前置賓語是“胡”,疑問代詞作賓語; 14、被動句,“為”字句;15、判斷句,主語 + 謂語 + 也; 16、賓語前置,前置賓語是“奚”,疑問代詞作賓語; 17、判斷句,主語 + 判斷詞“是”+ 賓語; 18、賓語前置,前置賓語是“一言”,強調介詞的賓語; 19、賓語前置,前置賓語是“吾”,否定句代詞作賓語; 20、判斷句,(主語)+ 副詞 + 謂語(表示否定判斷); 21、賓語前置,前置賓語是“奚”,疑問代詞作賓語; 22、被動句,“為??所”句;
23、賓語前置,前置賓語是“不穀、先君之好”,賓語用代詞複指; 24、被動句,“見”字句;
25、賓語前置,前置賓語是“奚”,疑問代詞作賓語; 26、判斷句,主語 + 謂語 + 也; 27、被動句,“見??於”句; 28、賓語前置,前置賓語是“之”,否定句代詞作賓語; 29、被動句,“於”字句;
30、賓語前置,前置賓語是“利”,賓語用代詞複指; 二、舉例說明古漢語中賓語前置的幾種情況。 答:古漢語中賓語前置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如:寡人將誰朝而可? 2、否定句代詞作賓語前置。如:古之人不餘欺也!
3、賓語用代詞複指而前置。如:雞鳴而駕,塞井夷灶,惟餘馬首是瞻。 4、強調介詞“以”的賓語時前置。如: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 三、舉例說明古漢語中的判斷句。 答:古漢語中的判斷句有以下幾種: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古代汉语习题集20套(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