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27、其禦之妻自門閒而窺其夫。 .
20、每聞琴瑟之音,則應節起舞。 28、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21、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29、讒人間之,可謂窮矣。 22、諺曰:“蠹眾而木折,隙大而牆壞。” 30、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23、聽小人之言,與沛公有隙。 31、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24、昔楚靈王好細要。 32、心憂炭賤願天寒。 25、地不知寒人要暖。 33、楚人為食,吳人及之,食而從之。 26、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 34、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
二、先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然後將其詞義引申的層次用圖表示出來。 任:
①是任是負。(《詩經·大雅·生民》)
②此任重道遠而無牛馬,濟大川而無舡楫也。(《商君書·弱民》) ③以為能勝其任也。(《孟子·梁惠王下》) ④秦任商君國以富強。(《鹽鐵論·非鞅》) ⑤爭及此花簷戶下,任人采弄盡人看。(白居易《題山石榴花》) ⑥眾怒難任。(《左傳·僖公十五年》)
⑦罪非殊死,考未竟者,一切任出,以須立秋。(《後漢書·章帝紀》) ⑧王甚任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三、簡答:
1、什麼是詞本義和引申義。 2、舉例說明如何探求詞的本義。 四、閱讀本章文選,回答以下問題: 1、指出文選中的判斷句及被動句。 2、指出文選中活用的詞並指出用法。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字所對應的今字、異體字或通假字,並指出其關系。 ①莊公寤生,驚薑氏,故名曰寤生。 ②薑氏欲之,焉辟害? ③段不弟,故不言弟。 ④公賜之食。食舍肉。 ⑤韓厥俛定其右。
⑥再拜稽首,奉觴加璧以進。
⑦入壘,皆下,搏人以投,收禽挾囚。 ⑧祁懼其討也,愬諸宣子。 ⑨《詩》曰:‘優哉遊哉,聊以卒歲。’知也。 ⑩宣子說,與之乘,以言諸公而免之。
4、解釋下列句字中加點的詞,並翻譯全句。
①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三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 .②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擐甲執兵,固即死也。 ③郤子曰:“人不難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勸事君者。”乃免之。 ④使禦廣車而行,己皆乘乘車。將及楚師,而後從之乘,皆踞轉而鼓琴。 ⑤祁大夫外舉不棄讎,內舉不失親,其獨遺我乎?《詩》曰:‘有覺德行,四國順之。’夫子
覺者也。
第三章練習題
一、填空:
1、就文字體系而言,漢字屬於 文字。
2、漢字六書中,前四種是造字法,後兩種是用字法,這叫做 。 3、《說文解字》是一部 的著作,為東漢 所編撰,共收字 個,並將它們分為 個部首。
4、許慎對漢字六書的解釋中,對象形的解釋是 , ,對形聲的解釋是 , 。“視而可識,察而見意”是指 ,他對會意的解釋是 , 。
5、漢字的發展演變經曆了多種形體,依次是
6、漢字發展過程中,有古文字和今文字之分,二者的分水嶺是 。 二、指出下列漢字的形體結構。
亦誠羊都刃伐盥矢上壺莫問既采馬礎鹿本指步鼎魚視帛下至末載牧寸防舂網甘朝手即鳥通見耳悲涉旌戶旦牟鬲禾效目象糞秉明瓜刀捧歌江陟門棄丹龜虎果貝日山燕牛艸州止月犬泉水大小厷七朱一二三四五六七十廿卅又曰北益戍降逐比從射隻休取戒企錦阿郊忝渭河城花裁請耄騰栽夠基罔景歸
三、指出下列形聲字的義符和聲符。(見答案) 四、請寫出下列古文的今文字形並說明形體結構。(見答案)
五、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字所對應的今字、異體字或本字,並說明兩者是古今字、異體字還是通假字的關系。
1、薑氏欲之,焉辟害? 2、淚落連珠子。
3、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4、誰習計會,能為文收責於薛乎? 5、豈其取妻,必齊之薑。
6、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7、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 8、為輕煖不足於體與?
9、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10、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11、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 12、孟嘗君不說,曰:“諾,先生休矣!”
13、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 14、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 15、甚矣,汝之不惠! 16、韓厥俛定其右。 17、宰夫胹熊蹯不孰。
18、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 19、段不弟,故不言弟。 20、布帛長短同,則賈相若。
2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2、扶蘇項燕為天下唱。 23、雍水暴益,荊人不知。
24、辟如行遠必自邇。
六、閱讀本章文選《馮諼客孟嘗君》,回答以下問題: 1、指出本文中活用的詞,並說明其用法。 2、找出本文中的判斷句,並說明其表達功能。 3、指出加點詞的意義,並翻譯句子。
?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 ?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於是馮諼不複歌。 ?謝曰:“文倦於事,憒於憂,而性懧愚,沉於國家之事,開罪於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責於薛乎?”
?長驅到齊,晨而求見。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曰:“責畢收乎?來何疾也?” ?馮諼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複鑿二窟!”.?廟成,還報孟嘗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
第四章練習題
一、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詞,並指出其用法及意義。 1、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 21、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2、宦官懼其毀己也,皆共目之。 22、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 3、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23、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 4、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 24、今世之嗜取者,遇貨不避,以厚其室。 5、(馮諼)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25、左右欲刃相如。 嘗君客我!” 26、秦時與臣遊,項伯殺人,臣活之。 6、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 27、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7、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28、是故敗吳於囿,又敗之於沒,又郊敗之。 之,則安之。 29、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8、苻堅將問晉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視30、公子怒,欲鞭之。 淮陰矣。 31、過衛,衛文公不禮焉。 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2、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10、不如吾聞而藥之也。 禄,而贪取滋甚。 11、及秦軍降諸侯,諸侯吏卒乘勝多奴虜使33、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之。 34、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12、齊威王欲將孫臏。 處也。 13、從左右,皆肘之,使立於後。 35、非其身之所種則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織14、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則不衣。 15、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36、四方之士來者,必廟禮之。 16、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37、乃與趙衰等謀,醉重耳,載以行。 17、此天以寡人慁(hùn,擾亂、打擾)先38、臣聞之,欲富國者務廣其地,欲強兵者生,而存先王之廟也。 務富其民,欲王者務博其德。 18、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39、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 19、同志者,當不遠千裏而至。 40、人不難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20、豕人立而啼。
二、簡答題:
1、舉例說明古漢語詞類活用的條件。
2、舉例說明什麼是“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 3、舉例說明名詞作狀語所表達的幾種意義。
三、閱讀本章文選,回答以下問題。
1、翻譯《君子食無求飽》一文; 2、翻譯《士不可以不弘毅》一文; 3、翻譯《博學》一文中下面一段話。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第五章練習題
一、指出下列句子屬於什麼句式,前置賓語的請指出賓語並說明用法,謂語前置的請指出謂語,判斷句、被動句請指明句式屬於哪一種情況。 1、敗矣,子所使求馬者! 2、敢問何謂也?
3、是炎帝之少女 4、蔓草猶不可除。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7、孔子曰:“何陋之有?”
8、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 9、天下者,高祖天下。 10、子也,言伐莒者? 11、彌衡被魏武謫為鼓吏。 12、南冥者,天池也。 13、曰:“奚冠?”曰:“冠素。” 14、兔不可複得,而身為宋國笑。 15、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16、即不幸有方二三千裏之旱,國胡以相恤? 17、巫嫗弟子是女子,不能白事。 18、《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19、願,吾愛之,不吾叛也。 20、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21、彼且奚適也?
22、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 23、豈不穀是為?先君之好是繼。 24、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25、許子奚為不自織?
26、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27、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28、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 29、丈人智惑於似其子者,而殺其真子。 30、餘雖與晉出入,餘唯利是視。
二、舉例說明古漢語中賓語前置的幾種情況。 三、舉例說明古漢語中的判斷句。 四、舉例說明古代漢語的被動表示法。
五、舉例說明古漢語判斷句的幾種表達功能。 六、閱讀本章文選,回答以下問題。
1、翻譯《天下皆知美之為美》一文。2、給《小國寡民(王弼注)》加上標點。(見答案) 3、給《魯少儒(王先謙集解)》加上標點。(見答案)
第六章練習題
一、解釋下列術語:
1、傳 2、箋 3、疏 4、衍文 5、脫文 6、曰、為、謂之 7、謂 8、貌、之貌 9、猶 10、之言、之為言 11、讀為、讀曰 12、讀若、讀如 二、選擇題:
下面各小題之下,都列舉了可供選擇的幾種答案,請選出正確的一項。 1、《孟子·滕文公上》:“樹藝五穀。”趙歧注:“五穀 稻黍稷麥菽也。”趙注用的注釋術語應該是:A、曰、 B、謂 C、謂之 D、為 2、《禮記·王制》:“古者公田藉而不稅。”鄭玄注:“藉 借也”。鄭注使用的術語應該是:A、之言 B、謂之 C、猶 D、讀若 3、《詩經·衛風·氓》:“淇則有岸,隰則有泮。”鄭玄注:“泮 畔。”鄭注使用的術語應該是:A、謂 B、讀為 C、曰 D、之言 4、《楚辭·涉江》:“冠切雲之崔嵬。”王逸章句:“崔嵬,高 。”王注使用的術語應該是:A、謂之 B、貌 C、之貌 D、為 5、《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鄭玄注:“同門 朋,同志 友。”鄭注使用的術語應該是:A、謂 B、之為言 C、謂之 D、曰 6、《詩經·魏風·葛屨》:“摻摻素手。”鄭玄箋:“摻摻 纖纖。”鄭箋使用的術語應該是:A、謂 B、之言 C、讀曰 D、猶 7、《楚詞·離騷》:“恐美人之遲暮。”王逸章句:“美人 懷王。”王注使用的術語應該是:A、曰 B、謂 C、謂之 D、為 8、《論語·先進》:“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朱熹注:“穀不熟 饑,菜不熟 饉。” 朱注使用的術語應該是:A、謂 B、讀如 C、猶 D、曰 9、《說文解字》:“璁,石之似玉者,從玉總聲, 蔥。”許慎使用的術語應該是: A、讀曰 B、讀如 C、猶 D、之言 10、《詩經·魏風·伐檀》:“置之河之側兮。”毛傳:“側 崖也。”毛傳使用的術語應該是:A、謂 B、之為言 C、讀曰 D、猶
三、給下段《詩經·衛風·相鼠》的注疏加標點符號並用不同的符號標明毛傳、鄭箋、孔疏及《經典釋文》的注音。(毛傳 、鄭箋 、孔疏 、注音{ })(見答案) 四、閱讀本章文選,翻譯下列句子。
1、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聖人作,搆木為巢以避群害,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之曰有巢氏。
2、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之,冀複得兔,兔不可複得,而身為宋國笑。
3、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食足食也;婦人不織,禽獸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養足,人民少而財有餘,故民不爭。是以厚賞不行,重罰不用,而民自治。
4、夫山居而穀汲者,膢臘而相遺以水;澤居苦水者,買庸而決竇。故饑歲之春,幼弟不饟;穰歲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愛過客也,多少之實異也。
5、故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偃王行仁義而喪其國,是仁義用於古而不用於今也。故曰:時異則事異。
第七章练习题
一、解释下列术语:
1、平水韵 2、粘 3、对 4、孤平 5、三平调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古代汉语习题集20套(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