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货接着说:“把自己的本领藏起来而听任国家迷乱,这可以叫做仁吗?”孔子说:“不可以。”阳货说:“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这可以说是智吗?”孔子说:“不可以。”阳货说:“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年岁是不等人的。”孔子说:“好吧,我将要去做官了。”
32.子张问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孔子是怎么回答的?请用原文作答之后再予以翻译。
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译文:孔子说:“尊奉五美,摒除四恶,这样可以从政了。”子张问:“什么是五美?”孔子说:“君子人做到:施惠而不耗费;百姓受辛劳而无怨;有欲望而不贪婪;安泰而不骄傲;威严而不凶猛。”子张说:“怎样叫施恩惠而不耗费吗?”孔子说:“借百姓对自己有利的事而让他们得利益,这不就是惠民而不需耗费吗?选择百姓可承受的劳动让百姓劳动,又有谁怨恨呢?追求仁德便得到仁德,还有什么贪求的呢?君子对人,无论人多人少,不管大人小孩,都不敢怠慢,这不就是安泰而不骄傲吗?君子衣冠整齐,尊重自己的观瞻,容貌严肃庄重,别人见了就会敬畏,这不就是威严而不凶猛吗?”子张问:“什么是四恶呢?”孔子说:“不教化而杀戮叫做虐;不事先告诫便要求成功叫做暴;政令出得慢期限定得紧叫做贼;比如给人财物,出手很吝啬,叫做专制、小气。”
33.分析孔子堕三都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孟子》曰:“不知者以为为肉也,其知者以为为无礼也”。
美人事件也好,祭肉事件也好,都只是孔子离开鲁国的表面原因。深层次的原因恐怕正如孟子所说:问题在于无礼!孔子堕三都的失败,则是孔子主张复礼的失败。 另一方面 从子路劝孔子离开的语气来看,孔子在从政的过程中,对于鲁国当权的君臣似乎有一些不满,他的为人的原则让他选择了沉默,最后这一件事(美人事件)使他的忍受到了极限。孔子是一个好的政治理论家,却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家,政治家需要同流合污,他没有这种精神。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大学论语复习提纲(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