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孔子的祖先原是 宋国 的贵族,如果再往远里说,他们还是 殷代 贵族的后代。孔子在临死的时候也曾说自己是 殷人 。
129.孔子的父亲名 纥 ,字 叔梁 是鲁国出名的勇士,他先娶 施氏 ,生 九女 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名 孟皮 但有足疾。
130.孔子后来去找左太史求学。这个左太史姓 丘 名 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 左丘明。曾任鲁太史。双目失明,故后人亦称他为 盲左。
131.“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 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而退。孔子年十七岁”
132.孔子适齐,在 高昭子 家当家臣。由于 晏子 和 犁弥 的反对,得不到齐国国君
齐景公 的重用。孔子返回鲁国,时年 68 岁。
133.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 :“政在节财。” 景公说。
134.孔门四教是 文,行,忠,信 。孔门四科是 德行科,言语科,政事科,文学科。 135.于丹认为:孔门四教分别是: 1、“ 文 ”为 成名 学、 2、“ 行 ”为 礼仪 学、
3、“ 忠 ”为 修心 学、 4、“信 ”为 知人 学。 136.朱熹在他的《论语集注》“述而篇”中是这么说的:
子以四教: 文,行,忠,信 。行,去声。程子曰: 教人以学文修行而存忠信也。忠信,本也 。
137.《论语·述而篇》中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译文是: 孔子说:“只传述旧章,不创造制作,崇信爱好古人,私下里把自己比作老彭。” 。句中“窃”的意思是: 私下 。
138.荀子曾经讲过一句很好的话:他说有一些知识“不知无害 为君子 ,知之无损 为小人 ”。
139.论语·先进篇》中:季路问事鬼神。子曰: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而于丹则认为应当断读为: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
140.《论语·泰伯》中“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的意思是: 对于不仁的人,恨得太过分,那也是祸乱。所以,孔子是反对采用极端的手段来对待不仁的人,不能采用以怨报怨,只能采用以直报怨的原则。
141.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尧问篇》)“命”,不是指 命运 ,而是指 “使命”,人生使命 。
14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意思是: 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
143.孔子对 师己 弹唱了一首歌:“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歌词的意思是:
那妇人的口啊,可以让人出走;那妇人的话啊,可以叫人身死名败。悠闲自在啊,聊以消磨时光! 。
144.孔子周游列国总共经历了 十四 年的时间,到过 卫、曹、宋、郑、陈、蔡、楚 等国家,其中在 卫
国的时间最长,约 10 年,其次是在 陈 国,大约有 3 的时间。 145.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句中“陈”的意思是:
军队怎样列阵 ,整句译文是: 礼节仪式方面的事,我曾听说一些;军事作战方面的事,我没有学过 。
二.译文与问答:
1.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他在《中庸》中所说的一段什么话所体现出来的爱是有差等的?其中第五句和第六句的最后一个字所表示的意思是什么?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杀:差别。等:等级。
2.请写出译文并指出“子莫”的具体身份: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子莫:战国时鲁国人,其事迹已不可考
3.《论语》最后一篇的篇目是什么,最后一章的内容是什么?请你写出最后一章内容的原文和译文。
《论语》最后一篇的篇目是:尧曰篇。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4.曾参的父亲名、字分别为什么?他在《论语》中说过什么话?
曾参的父亲名点,字子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5.在《论语》学而篇第十五章中,朱熹注释的“胡氏曰:‘民生于三,事之如一。’”原是晋大夫共叔成对武公所说的话。请你说说他为什么要说这个话(原文、译文均可)。
武公伐翼,杀哀侯,止栾共子曰:“苟无死,吾以子见天子,令子为上卿,制晋国之政。”辞曰:“成(晋大夫共叔成)闻之:‘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长,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一事之。唯其所在,则致死焉。报生以死,报赐以力,人之道也。臣敢以私利废人之道,君何以训矣?且君知成之从也,未知其待于曲沃也,从君而贰,君焉用之?”遂斗而死。
6.二十四孝中有几个是孔子的弟子,请简要说出其中的故事。
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而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纼。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悔改。
7.请简单述说对《论语》的作者和成书时间的几种推断。
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比《鲁论语》多出《问王》、《知道》两篇。 《古论语》21篇是汉武帝末年在曲阜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篇目
基本与《鲁论语》相同,只将《鲁论语》最后一篇《尧曰》中“子张问”以下一段单独分篇。 西汉末年,安昌侯张禹精治《论语》(张禹曾为汉成帝担任师傅,后封安昌侯。 官位尊显 ),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 东汉末年,郑玄以《张侯论》为依据,参考《齐论语》、《古论语》,作《论语注》,是为今本《论语》。 《齐论语》、《古论语》不久就随之亡佚。
自唐朝柳宗元以来,很多人都认为将《论语》最后加工成书的是曾参的学生,其说大体可从。《论语》的最后成书时间大约是在战国初期、公元前436年之后 8.请简单叙述康有为、梁启超以及董仲舒、宋明理学家对孔子的正面评价。
康有为曾说:“中国之国魂者何?曰孔子之教而已。”中国一切文明,皆与孔教相系相因。”
梁启超说: “苟无孔子,则中国非复二千年来之中国。”又说: “苏格拉底之后,容有苏格拉底;而孔子之后,无孔子也。”
宋明理学家甚至说过更加极端的话: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孔子的形象就逐渐趋于正统化。董仲舒声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借助国家机器的力量,把孔子思想置与至高无上的地位,来强行统一天下人的思想,使之成为一种国家的意识形态。
9.请根据课堂所介绍的内容,简述孟子和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对孔子的评价。 孟子对孔子作了高度评价,指出:“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
在孔子被“圣化”的过程中,大史学家司马迁的推波助澜是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大学论语复习提纲(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