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下称重 1.测量仪器 2.测量方法 (二)计算方法
二、皮脂厚度测量法
(一)皮脂厚度测量 (二)计算方法 (三)评价方法
第四节 体型的测量与评定
一、测量体型的意义
人体测量学,早期被用以研究由于运动所引起的肌肉体积的变化。近代则倾向于体型与生长发育、体育锻炼及选材之间关系的研究。通过对体型的研究,了解各不同年龄阶段个体发育的特征,不仅有助于估计身体的结构和组成,同时也有助于估计健康状况及免疫功能,对运动员的选材则有更直接的帮助。体型为肥胖型者易患高血压、脑溢血,故过去称其为卒中型;细长型则易患肺结核,故称其为结核型。尽管这种名称不尽科学,但不无道理。经研究证明,许多专项运动成绩与体型相关,如体操运动员的体型与马拉松运动员的体型相反,足球运动员体型又明显不同于篮球运动员。体型,它在提高或限制人的运动能力中是起作用的。坦尼尔(Tanner)发现奥林匹克运动员的体型分布与一般人不同,如短跑运动员多为内—中胚层型或外—中胚层型;跑800米距离以上的竞赛运动员多为外—中胚层型;举重和投掷运动员多为中胚层型或趋向于内—中胚层型;横渡海峡的人多为内—中胚层型,所以体型的测定可为运动员的选材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体型的概念及分类
从体质人类学角度而言,人体在某个阶段,由于受遗传性体质、营养、环境或疾病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身体外形特征,称体型。
目前较为流行的体型分类法是:根据来自胚胎的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胚层的组织成分所占的比例,将体型分为内胚层型(肥胖型)、外胚层型(细长型)和中胚层型(运动员型)三种。
(一)内胚层型—肥胖型
(二)外胚层型—细长型
(三)中胚层型—匀称型(运动员型)
三、休型的测量方法
(一) 摄影观察法
(二) 麦德佛尔(Medford)体型推测公式 (三)分级指数法(尼尔森—科尔兹分级指数法) (四)希斯一卡特(Heath-Garter)评价法
第五节 身体姿势的测量与评价
身体姿势(posture)是指身体各部在空间的相对位置,也有学者定义为:姿势是指人的四肢、头、躯干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人体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神经系统等各组织器官的力学关系。
正确的身体姿势不妨碍内脏器官的机能,减少肌肉的疲劳,表现出人体的美感和良好的精神面貌,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外部标志。生长发育期身体姿势变化较大,性成熟期以后基本定型。因此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少年来说,姿势测量就显得更为重要,它可为纠正
6
错误姿势,培养良好身体姿势提供客观依据。
姿势的测量可分静态与动态姿势测量。动态姿势的测量,一般采用影象分析法。静态姿势的测量,有观察分析法、图谱对照法、照片分析法等。本节主要介绍静态姿势测量方法。
一、局部姿势测量
(一)躯干部 1.脊柱前后弯曲测量 2.脊柱侧弯测量 (二)臂部 1.欠伸 2.直伸 3.过伸 4.后伸 (三)腿部 l. 直型腿 2. X型腿 3. O型腿 (四)足弓 1.简易法 2.纸印法
二、整体姿势测量
整个人体姿势的测量是通过从背面及侧面,对人体十三个部位进行综合性观察给以评分的办法进行评价。
(一)场地设备
(二)测量方法 (三)评价
第六节 骨龄的测定
一、骨骼年龄的概念
人体骨组织的形成过程叫骨化。骨化分膜内骨化和软骨内骨化两种。以属于后者的四肢骨为例:从骨化中心的出现到骨化完成,并与骨干愈合,都是按一定时间顺序进行的。在X线摄象片上,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和骨骼愈合的年龄,称为骨骼年龄,简称骨龄。某个体(儿童)骨化中心的出现数目、大小或愈合情况与骨龄标准相对照,与此相对应的年龄即为孩儿童的骨龄。通过骨龄可以判断个体发育的生物年龄。
二、骨骼年龄与成熟度
三、儿童少年时期的骨骼X线解剖特点
(一)骨干 (二)干骺端 (三)骨骺 (四)骺板(线)
四、骨骼年龄的测定
第七节 生长发育的评价
我们在进行教学或科研工作时,常常希望了解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的现状,以便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恰当地安排教学和训练。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发育特点及发育规律有一个具体的了解。为此,不仅需要对有关指标进行测量,而且还必须掌握评价方法。目前国内常用的生长发育评价方法有:指数法、曲线图法、体型图法及相关评价法等数种。
一、对个体的评价
(一)指数法 (二)曲线图法 (三)体型图法 (四)相关评价法
二、对集体(群体)的评价
7
(一)平均数比较法 (二)发育等级百分数法
第二章 身体机能的诊断与评定
第一节 循环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闭锁管道。其功能反映一个人的生长发育水平、体质状况及运动训练的水平。体育运动中常用的测量与评价的指标是心率和血压。因其测量方法简单易行,又能较客观地反映循环系统机能水平,是运动实践中了解运动强度、运动量对人体的影响,以及评价运动员训练水平和运动后恢复状况的重要指标。要对循环机能做客观的评价,应注意安静状态和运动负荷状态下的不同反映。因为一般人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及运动员处于安静状态时,其循环系统机能难于看出显著性差异,只有在进行强度较大的运动负荷时,才能显现出明显的差异。体育运动实践中,用心率和血压测定循环系统机能,一般采用定量负荷、定量分析的方法。
一、安静状态循环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一)安静时心率的测量与评价 (二)安静时血压的测量与评价
二、运动负荷状态循环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一)运动负荷心率与血压的测量
(二)采用负荷手段对循环机能评价方法及参照标准
三、其他心血管机能指标
(一)克兰普顿(Crampton)血液下垂法 (二)贝拉克(Barach)能量指数 (三)耐力系数(克瓦斯公式) (四)耐力指数
第二节 呼吸机能测量与评价
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排除二氧化碳、吸入氧气。人体需氧量取决于身体生理状态,运动强度增大时需氧量相应地发生改变,安静时每分钟需氧量200~300毫升,剧烈运动时每分钟需氧量可以增加20倍以上。人的摄氧能力有一定限度,一般用最大摄氧量衡量。
一、安静状态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一)肺活量的测量与评价
(二)5次肺活量试验(洛金塔里试验) (三)时间肺活量
(四)最大通气量的测量
(五)安静状态下的闭气试验 (六)重复闭气试验
8
二、运动负荷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一)最大摄氧量的直接测量与评价 (二)最大摄氧量的间接测量法与评价 (三)定量负荷后5次肺活量试验
三、无氧功能测定
(一)、屏息试验 (二)、纵跳试验
(三)、跑楼梯试验(Margaria-Kalamen力量试验) (四)、Wingate无氧自行车试验 (五)、影响无氧功能的因素
第三节 第三节运动感觉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各种感觉能力的发展是运动技能形成的重要因素。具有较高的肌肉运动和平衡的差别感受性,可促进动作技能的掌握,正确地形成用力感觉,改变提高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的能力,加快对各种感觉的适应能力,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体知觉选择性的能动作用。
一、上肢定位测验
二、重量感觉机能的测量 三、用力感觉机能的测量 四、感知跳跃距离测验 五、感知滑木盘距离测验 六、动觉性运动障碍测验
第四节 人体血液及尿液指标的测定与评价
一、人体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与评价
(一)测定对象 (二)测定方法 (三)注意事项 (四)应用与评价
二、人体ABO血型的鉴定
(一)对象 (二)原理 (三)器材 (四)步骤 (五)注意事项 (六)应用与评价
三、人体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一)对象 (二)原理
9
(三)器材 (四)步骤
(五)注意事项 (六)应用与评价
四、血糖的测定与评价
(一)测定原理 (二)器材 (三)试剂
(四)操作步骤 (五)应用与评价
五、血乳酸的测定与评价
(一)测定原理 (二)器材 (三)试剂 (四)操作步骤 (五)注意事项 (六)应用与评价
六、血尿素的测定与评价
(一)测定原理 (二)器材 (三)试剂 (四)操作步骤 (五)应用与评价
七、尿肌酐的测定与评价
(一)测定原理 (二)仪器 (三)试剂 (四)操作步骤 (五)计算 (六)附注 (七)应用与评价
八、尿中酮体测定与评价
(一)测定原理 (二)试剂 (三)操作步骤 (四)附注 (五)应用与评价
九、尿蛋白测定与评价
(一)磺基水扬酸法定性试验(二)比浊法半定量测定 (三)双缩脲法定量测定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人体运动能力检测与评定》(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