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物理高考解题技巧(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4-2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四、建立“F供=F需”关系,巧解圆周运动问题 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合外力一定等于物体所需的向心力;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合外力沿

半径方向的分力提供向心力。但有一个问题我们极易出错又始终感到不好理解,即: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实.........际受到的力沿半径方向的分力(F供)并不一定等于物体所需的向心力(F需=mv)。例如,当F供﹥F............................R时,物体做向心运动;当F供=F需时,物体就做圆周运动;当

F供﹤F需时,即物体所受的力不足于维持它做圆周运动,物体做离心运动。因此,我们在分析物体是否能做圆周运动时,必须弄清F供与F需的关系,活用临界条件法、等效法、类比法等列方程求解。

例3 设一运动员和自行车的总质量为m,自行车与地面的动摩擦因素为μ,自行车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自行车平面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为θ,转弯速度为v,地面支持力为N。问:自行车要顺利转弯,须满足什么条件?

2需

解析 要使自行车顺利转弯,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不向外滑动,二是不发生翻倒。

(1) 转弯速度――不向外滑动的临界条件

自行车转弯所需向心力由地面的静摩擦力提供,不向外滑动的条件是所需向心力不超出最大静摩擦....

力,即Fn≤μmg,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μ

2vmaxmg=m

R

N F 所以,最大转弯速度为vmax=

?gR θ mg μmg 图4-8 (2) 临界转弯倾角――不翻倒的临界条件

自行车不翻倒的条件,是质心受到的合力矩为零。如图4-8所示,即向内倾斜而又不滑动、也不翻倒的临界条件是支持力N与最大静摩擦力fmax的合力通过质心。根据三角函数关系,临界转弯倾角

vmax,

tanθ=fmax=?=NRgθ=tanμ=tan

-1

-1

2

v2maxR

答案: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即速度不超过1

?gR,自行车平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等于tan-

v2maxR

五、把握两个特征,巧学圆周运动 1. 圆周运动的运动学特征问题

此类问题,需同学们熟练掌握描述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周期、频率、转速等物理量及其关系,同时,要抓住一些“过渡桥梁”。例如:凡是直接用皮带传动(包括链条传动、摩擦传动)的两个轮子,在不考虑打滑的情况下,两轮边缘上各点的线速

度大小相等;凡是同一轮轴上(各个轮都绕同一根轴同步转动)的各点角速度相等(轴上的点除外)

2.圆周运动的动力学特征及分析与求解

圆周运动的动力学特征为F向=mv。具体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R2 11

①确定研究对象的轨道平面和圆心的位置。例如火车转弯时,其轨道平面是在水平面内而不是在斜面上。在水平放置的半球形碗内壁上做圆周运动的小球,其轨道平面为水平面,圆心在轨道圆平面上,而不是在球心。

②向心力不是与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并列的“性质力”,而是据效果命名的“效果力”,故在分析做圆周运动的质点受力时,切不可在性质力上再添加一个向心力。

③坐标系的建立: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答圆周运动问题时,常用正交分解法,其坐标原点是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视为质点)所在的位置,相互垂直的两个坐标轴中,其中一个坐标轴的方向一定沿半径指向圆心。

六、现代科技和社会热点问题――STS问题 这类试题往往利用物理新模型将教材中难度不大、要求不高,但属重点内容的基础知识及与其相关的例题、习题加以有效拼接,演变成各种立意新颖、设计科学的题目,从更高层次上考查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迁移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这类题具有“高起点、低落点”的特点,起点高是指科技成果新,题型新颖、独特,为题海所无法包容;落点低是指完成这些题目所需的基础知识不超纲。现举两例说明此类题目的巧解。

例4 从空间同一点O,同时向各个方向以相同的速率抛出许多小球,不计空气阻力,试证明在这些球都未落地之前,它们在任一时刻的位置可构成一个球面。

解析 如果我们从“可构成一个球面”出发,以地面为参照物列方程求解会很复杂,并且不易求解。其实,这道题比较好的解法是虚物假设法。

解析 假设在O点另有一个小球A,当所有小球被抛出的那一瞬间,让O点处的这个假设小球做自

由落体运动(这是解答本题最关键的一步)。

因为做抛体运动的所有小球与假设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A的加速度都相等(都等于重力加速度),所以,做抛体运动的各小球相对于A球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位移(注意:是相对于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A的位移)的大小都是s=v0t(v0为各小球抛出时的初速率,t为小球运动的时间),也就是说,在同一时刻,各小球与A的距离都相等,因各小球在同一时刻在空中的位置可构成一个球面,这个球面的半径为R=v0t。可见,不同时刻,这些小球的位置构成不同球面,当然,这些球面的球心就是假设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A。

由以上解答也可解释节日的夜晚燃放的烟花在空中为什么是球形的。 例5 (2005·武汉模拟)早在19世纪,匈牙利物理学家厄缶就明确指出:“沿水平地面向东运动的物体,其重量,即:列车的视重或列车对水平轨道的压力一定要减轻。”后来,人们常把这类物理现象称之为“厄缶效应”。

我们设想,在地球赤道附近的地平线上,有一列车质量是m,正在以速度v沿水平轨道向东匀速行驶。已知地球的半径R及地球自转周期T。今天我们像厄缶一样,如果仅仅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火车随地球做线速度为

2?R的圆周运动时,火车对轨道的压力为FN;在此基础上,又考虑到这列火车相对地面T附加了一个线速度更快的匀速圆周运动,并设此时火车对轨道的压力为FN′,那么,单纯地由于该火车向东行驶而引起火车对轨道压力减轻的数量FN-FN′为

A.

C.

RTT解析 我们用构建物理模型法来解答此题。 把火车看作一个质点在向东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由地球对火车的引力F引和地面对火车支

12

2v

mR2?

B.

m[v2Rv?2(2?T2?)v]

m()vD.

2m[?()v]

持力的合力提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2?R2 F引-FN=m()/R

TF引-FN′=m(2?RT′

2+v)/R

联立求解得:FN-FN=m[答案选B.

v2+2(2?TR)v]

活题巧解

例1 (2005·宣武区)一质点在xoy平面内运动的轨迹如图4-9 所示,下面关于其分运动的判断正确的是 y

A. 若在x方向始终匀速运动,则在y方向先加速后减速运动;

B. 若在x方向始终匀速运动,则在y方向先减速后加速运动; C. 若在y方向始终匀速运动,则在x方向一直加速运动;

D. 若在y方向始终匀速运动,则在x方向一直减速运动。 O X

巧解 类比法

图4-9

本题可从动力学的角度确定外力与速度方向改变的关系,即:物体做曲线运动的轨迹总在加速度与速

度矢量的夹角中,且和速度的方向相切,向加速度一侧弯曲。再和平抛运动的动力学特点类比,可知B对

【答案】B 例2 (2005·南京模拟)小河宽为d,河水中各点水流速度大小与各点到较近河岸边的距离成正比,v水=kx,k=4v0/d,x是各点到近岸的距离。小船船头垂直河岸渡河,小船划水速度为v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船渡河的轨迹为曲线;

B. 小船到达离河岸d/2处,船渡河的速度为5v0; C. 小船渡河时的轨迹为直线;

D. 小船到达离河岸3d/4处,船渡河的速度为10v0。

巧解 速度合成法

由于小船划水速度为v0不变,水流速度先变大再变小,河中间为其速度大小变化的转

折点,故其合速度的大小及方向在不断的变化,可见其轨迹为曲线;在河中间时小船的渡河速度应为

5v0;到达离河岸3d/4处时,水流速度为v0,船渡河的速度应为2v0,故正确选项为A、B。

【答案】AB

例3 甲、乙两船从同一地点渡河,甲船以最短时间过河,乙船以最短航程过河,结果甲、乙到达对岸同一地点。设甲、乙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并保持不变,求它们到达对岸所用时间之比t甲∶t乙=?

巧解 矢量图解法

由题意可知,甲、乙航线相同,设它们合速度与河岸的夹角为α,航程为S,如图4-10所示。则对甲有

α

V甲 v乙 α v水 13 图4-10

t甲=

Sv甲sin? (1)

作出乙的速度矢量图如图,由图可知,要使 乙的航程最短,v乙与航线必定垂直,所以

t乙=

Sv乙/tan?

(2)

由(1)(2)两式得

t甲t乙=v乙v甲sin?tan?

再由几何知识得cosα=

v乙v甲 ∴sinα=1-v乙v甲22 将它们代入上式得

t甲t乙=v乙v甲22×v甲222v甲-v乙=v乙v甲22=v乙222v甲-v乙22

【答案】

t甲t乙×v甲2v甲-v乙=v乙222v甲-v乙

例4 (2005·上海卷)如图4-11所示的塔吊臂上有一可以沿水平方向运动的小车A,小车下吊着装有物体B的吊钩。在小车A与物体B以相同的水平速度沿吊臂方向匀速运动的同时,吊钩将物体B向上吊起,

A、B之间距离以d=H-2t2(式中H为吊臂离地面的高度)的规律变化,则物体做

A A. 速度大小不变的曲线运动;

B. 速度大小增加的曲线运动;

C. 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的曲线运动;

D. 加速度大小方向均变化的曲线运动。 巧解 构建模型法

B 图4-11 2

物体在水平方向上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在竖直方向,A、B间的距离满足d=H-2t,即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类似平抛运动的模式。过程中物体的水平速度不变,而竖直方向上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C正确。向上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由速度的合成可知,其速度大小也增大,B正确。即选BC.

【答案】BC

例5 如图4-12所示,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的直角三角形木块固定在地面上,有一质点以初速度 vo 从三角形木块的顶点上水平抛出。试求质点距斜面的最远距离。

巧解 定理法

当质点做平抛运动的末速度方向平行于斜面时,质点距斜面的距离最远。此时末速度方向与初速 度方向成θ角,如图4-13 所示。中A为末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与水平位移的交点, AB 即为所求的最远距离。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

vy = gt , x = v0t 和

vyv0vo θ =tan?

图4-12 14

由平抛运动的“二级结论”可知:OA?x2

O A B v θ 图4-13 据图中几何关系可得:AB=AOsin?

v0tan?sin?2g22解以上各式得:AB= 此式即为质点距斜面的最远距离

【答案】AB=v0tan?sin?2g

例6 一质量为 m 的小物体从倾角为30o的斜面顶点A水平抛出,落在斜面上 B 点,若物体到达 B 点

时的速度为 21m/s ,试求小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为多大?(不计运动过程中的空气阻力)

巧解 定理法

由题意作出图4-14,末速度与水平方向 夹角设为α,斜面倾角设为β。根据平 抛运动的“二级结论”可得

tanα= 2tanβ,β=30o

所以tanα= 233

v0 β A v0

vt B α 图4-14 由三角知识可得:cosα=

v0cos?321

vy 又因为 vt =,所以初速度 v0 = vtcosα=321m/s 【答案】初速度为321m/s 例7 如图4-15 ,AB为斜面,BC为水平面。从A点分别以 v0,3v0 的速度水平抛出 的小球,落点与抛出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分别为 S1, S2 。不计空气阻力,则 S1: S2 可能为

A.1:3 B. 1:4 C.1:8 D.1:10

vo C

B

图4-15 A 巧解 极限推理法

本题考虑小球落点的不确定性,有三种情况。现分析如下。 ①当两球均落在水平面上时,因为运动时间相同,∴ S1:S2=1:3 ②当两球均落在斜面上时,设斜面倾角为θ,则有 S1=v0t1 S2=3v0t2

S1tanθ=

12gt12 S2tanθ=

12gt22

由以上方程解得 S1:S2=1:9

③当一球落在斜面,另一球落在水平面时,可由极限推理法分析出 S1 与 S2 的比值介于 1:3 与 1:9 之间

【答案】ABC正确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物理高考解题技巧(3)在线全文阅读。

物理高考解题技巧(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1318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