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课程有:群论、高等量子力学、广义相对论、天体物理导论、核理论导论、粒子物理、激光原理、信息光学、非线性光学、电子显微分析、集成电路等。
毕业生中有50%的学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或硕博连读,其余学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高新技术产业部门攻读研究生或从事教学、科学研究、管理和技术开发工作,亦可通过考研或申请出国继续深造。
物理学类(含物理学、应用物理学专业)
物理学专业师资雄厚,设备先进,学术气氛浓厚,具有近一个世纪的教学和科研传统。本专业汇聚了一大批老一辈物理学家和著名学者。近年来,又引进了一批活跃在科学研究第一线的年富力强的青年学者,为物理系的教师队伍增添了新的活力。
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本专业培养掌握物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基本实验技能,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相关高新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物理学及相关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电子线路、微机原理、计算物理、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电子线路实验、计算机基础实验、微机原理实验、专业综合实验等课程。 优秀毕业生可以直接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或硕博连读,毕业生可在物理学、邮电通信、航空航天、能源开发、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光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管理等工作。
物理学类(中法理学、工学本硕连读试验班)
中法理学、工学本硕连读试验班为武汉大学与法国里昂一大联合培养项目。该班旨在培养具有物理学或电子学、材料科学基础知识和较强实验技能,懂英语并精通法语,适应欧盟乃至全球科技发展需要的理学、工学领域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该班为2+2+2本硕连读模式,学制共6年,其中前四年为本科阶段,后二年为硕士阶段。本科阶段前两年在国内学习,成绩合格且通过法方组织的法语水平考试者,学校选送到法国里昂一大继续本科后2年学习。武汉大学承认其本科后两年在法国所学课程及学分。本科阶段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可获得武汉大学本科毕业文凭和武汉大学学士学位、法国里昂一大学士学位。
获中法双学士后,学生除可直接进入里昂一大硕士阶段学习外,还可申请到法国及欧盟的高校如巴黎综合理工、瑞士苏黎世、洛桑理工等进行硕士或工程师文凭阶段的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可获得相关高校理学硕士学位或工程师文凭。学生在法国学习期间,法方免收学费,生活费、出国旅费及办理出国手续等费用由学生承担。
国内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高等数学、经典力学、热力学、光学、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法语、法语视听说、法语口语、普通物理实验等。国外开设的主要课程有: 数理方法、 微观物理基础及相对论、量子物理、物质结构、物理光学及光谱、大型仪器、电子线路及信号处理等。
毕业生可在物理学、邮电通信、航空航天、能源开发、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光电子技术、医疗保健、环保及可持续发展、自动控制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材料物理(材料科学与技术试验班)
材料科学是一个具有多学科交叉特点的学科,也是二十一世纪的四大前沿学科之一。材料科学与技术(试验班)是适应这个前沿学科发展设立的新兴专业。它以物理学、化学的基
31
础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为背景,通过物理、化学、材料、机械等专业方面的学习和实验训练,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理工交叉复合型人才。与传统的材料类专业相比,本专业学生除了具有材料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外,更具有扎实和全面的物理学、化学与工程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以适应国家科技创新和当前高技术新材料的飞速发展。
除了物理学和化学的基础课程以外,专业课程主要有:固体物理学、材料物理、材料物理制备基础、工程材料学、固体现代分析技术、材料性能学、专门方向实验、材料科学进展、新型功能材料、材料腐蚀与防护等。
优秀毕业生可以直接攻读材料、物理、化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或硕博连读;毕业生可在新材料高技术公司、大型企业的研发机构、国家级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新材料理论研究、应用开发、管理和教学等工作。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含微电子学与集成电路设计方向、光电子技术方向、电路与系统
方向)
本专业培养适应IT行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掌握物理电子、微电子、光电子、纳米电子、电路系统领域的宽厚专业基础知识、熟练实验技能的创新性专业人才。学生将受到相应的信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系统训练,掌握电子材料、电子器件及电子系统的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设计技能。
除了数学、物理和计算机的基础课程外,专业基础课程有:电磁场与电磁波、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数字逻辑电路、模拟电子线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固体物理等;基础实验课程有:普通物理实验、模拟电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等。 本专业含微电子学与集成电路设计方向、光电子技术方向、电路与系统方向。
微电子学与集成电路设计方向的主要专业课程有: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原理、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近代电子材料等。主要实验及实践课程有:EDA技术实验、单片机与ARM实验、FPGA实验、微电子技术(工艺)实践、课程设计、微电子综合实验(微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微电子系统设计、芯片版图设计与参数提取、微电子器件制造与测试等)。
优秀毕业生可以直接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或硕博连读,毕业生可以在微电子设计公司、集成电路加工企业、微电子封装测试公司、邮电通信的微电子与光电子系统的研发部门、与电子工程相关的研究所、高等院校从事各种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及电子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光电子技术方向的主要专业课程有: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红外技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新型功能材料、近代电子材料等。主要实验及实践课程有:EDA技术实验、单片机与ARM实验、传感器实验、课程设计、光电子综合实验(光电功能材料制备与测试、光电器件性能分析、纳米电子材料的光、电、磁学特性分析、传感器信号采集与处理等)。
优秀毕业生可以直接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或硕博连读,毕业生可以在邮电、光通信、电子材料、纳米技术、空间科学等领域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及公司从事各种光电功能材料、光通讯元器件、光电子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也可从事与传感器技术、光电子技术、纳米技术及应用等相关的技术开发、管理工作。
电路与系统方向的主要专业课程有: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数据结构、高频电子线路、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Matlab应用等。主要实验及实践课程有:EDA技术实验、单片机与ARM实验、DSP实验、课程设计、电路系统综合实验(嵌入式系统与微系统设计、DSP与图象处理、网络与通讯协议实践、Matlab在电路设
32
计中的应用等)等。
优秀毕业生可以直接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或硕博连读,毕业生可在国防、航空航天、邮电通信、电力电气工程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及公司从事电路设计、电子系统、工业控制、信号处理等的科研与技术开发、管理工作,也可在医疗、金融、政府机关等部门从事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传感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相关的工作。
学院网址:http://physics.whu.edu.cn 联系电话:027-68752997
电子信箱:whuphy@163.com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是我国建立最早的化学院系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矿化学堂。1928年正式定名国立武汉大学化学系。
建系以来,著名化学家王星拱教授、曾昭抡院士曾在此任教,对化学学科的发展和学风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中有14位出自武汉大学化学学院。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现有教师126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教授62人,副教授4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0人),中青年教师大多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中长江学者1人,讲座教授2人,珞珈学者4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形成和发展了一系列具有多学科交叉特色的研究方向,科研项目涉及新材料、能源化学、国防化学和生命中的化学问题等领域,承担有“973”、“863”等重大项目以及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以及“985工程”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并积极推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学院发表的国际三大索引论文数处于全国化学院系前列。学院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七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重点学科点——分析化学;湖北省重点学科点——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院是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实验中心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和国外著名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实验室全面向本科生开放,本科生广泛开展科学研究,学院建有武汉大学学生科技创新特色基地,培养综合素质强的创新人才已经成为本科教育的显著特色。
设臵的本科专业有:化学基地班(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班)、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技术试验班。其中,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技术试验班按化学类招生。
本院办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验班-星拱班”,学生从本学院各专业新生中通过笔试、面试选拔。还开办有中外联合培养实验班如“中法化学本硕连读班”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兴趣参加。
化学基地班(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班)
化学是在原子和分子这一层次上探索物质运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基础学科。武汉大学化学基地班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学科13个专业点之一,培养具有坚实广博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化学实验技能,具备化学科学研究能力,获得交叉学科科学研究、高新技术开发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基本训练,富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高的精英人才。
化学基地班在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有其独特之处,如国内外联合
33
培养、校内外联合培养、双语教学、多次分流、二次选拔等。
主要专业基础课程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基础实验、合成实验及表征实验等。专业选修课程包括配位化学、高等有机化学、中级物理化学、生物无机化学、结构分析、分离科学、合成化学、生物有机化学、统计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界面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综合化学实验、当代化学等。
毕业生可通过推荐免试或考试形式攻读硕士学位或硕博连读;也可以在科研部门、高等学校、高科技部门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在化工、环保、食品、医药、冶金等部门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等工作,在国家机关、海关、商检、公检法、金融、税务等部门从事管理和技术工作。
化学类专业(含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技术试验班)
化学类各专业方向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打通培养。学生进校后通过对材料化学的了解,可以申请攻读材料化学。学生学习一年后,根据自己对应用化学和化学生物学两个专业方向的了解和兴趣,结合自己的专长、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自主选择,择优选拔,分别进入化学类不同的专业方向继续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也可以参加基地班的多次分流和选拔,转入化学基地班继续学习。
应用化学
重在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相关领域,包括材料、能源、石油、化工、环境、资源、人口、医药、农药等。培养具有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能、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获得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学科方向基础课程有:精细化学品化学、精细合成化学、应用电化学、电极过程动力学、材料化学、分离科学与技术导论、能源化学、化学信息学、综合化学实验、化工过程开发与工艺设计,应用催化化学、当代化学、化工原理等。
毕业生可通过推荐免试或考试形式攻读硕士学位或硕博连读,也可以在高等学校、科研部门、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环保、医药、商检等部门从事化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教学、科研、研制开发、设备制造以及管理等工作。
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方向)
是一门交叉性的前沿学科,是运用化学的理论、方法、手段乃至思路或研究策略,去了解、研究和解决生物学中的问题,并由此推进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利用生物科学的原理、方法、技术以及新发现、新成果来解决化学中的一些难题,促进化学科学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推动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前进。该方向培养具备坚实的化学基础、生物学基础知识与科学研究基本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学科方向基础课程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无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现代化学生物学讲座等。
毕业生可通过推荐免试或考试形式攻读化学、生物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或硕博连读;在化学与生物学交叉领域的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医药、食品、化工等技术开发企业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化学或生物学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应用与研究、技术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
材料科学与技术试验班
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复合型交叉人才,要求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备材料化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与其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科研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学科方向基础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理论物理、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
34
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高分子科学与工艺、材料化学、材料物理等。
毕业生可通过推荐免试或考试形式攻读材料、化学、物理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或硕博连读,也可以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与其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教学、开发及管理工作。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验班-星拱班
该班在当年被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录取的全日制本科新生中通过笔试、面试的方式选拔18人左右。
该班旨在通过教学方法、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有利于杰出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其改革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对化学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将这些理论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从复杂现象中总结出规律的能力,两者的有机结合构成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培养的基础。强化学生的主动知识获取能力,教学方式上,除了传统的知识传授途径以外,加强讨论式教学,低年级基础学习阶段,讨论班主要以知识的掌握为主,辅助以学科文献的理解与分析,高年级阶段,主要以文献研究与分析作为主动学习的主要内容。实验教学以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的需求重新设计实验课程体系,在不削弱基本训练的基础上,按合成-纯化-表征-性质研究的主线,依照现代科学研究的过程、模式组织实验课程教学。力争培养出培养具有良好人文和科学素质,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较强的实验技能技能,能胜任化学及相关领域科研、教学及其他工作的杰出人才。该班学生原则上实行本硕博连读制。
中法化学本硕连读班
该班计划从当年被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录取的全日制本科新生中选拔30人左右。 该班旨在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适应国际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学生需要掌握除了化学基础知识及较强的实验技能外,还需精通法语及英语,并且了解相关学科的国际发展动向。
该班为5年学制(4+1模式),本硕连读。前3年本科学习阶段同时进行法语培训。在学生通过法方组织的考试后,第4年在武汉开始硕士课程的学习,包括继续开设的法语课和南巴黎大学(巴黎十一大)教师用法语开设的化学硕士学位课程。本科课业合格者,获得武汉大学本科毕业文凭和理学学士学位,第5年赴巴黎继续完成南巴黎大学为硕士二年级开设的所有课程和学位论文,成绩优异者可申请巴黎十一大硕士阶段奖学金。硕士阶段学习期满成绩合格并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者,获得南巴黎大学硕士文凭,并可申请在巴黎十一大或其它欧美国家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学院网址:http://www.chem.whu.edu.cn 联系电话:027-68752702 、68752322 电子邮箱:xsgz@ whu.edu.cn
生命科学学院
院是我国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重要基地,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专业点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生物技术专业点。本学院教学和科研实力雄厚,设有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野外生态站、病毒学研究所、遗传学研究所、生态学研究所、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现代病毒学研究中心、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湖北省氨基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0武汉大学本科招生专业(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