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学 院
文学院是武汉大学的传统优势院系之一,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文学院下辖中文系、汉语言文化系、大学语文部、古籍整理研究所等单位,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文、史、哲合办)是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现有专任教师63人,其中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26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占61.54%。文学院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本科层次,设有汉语言文学专业和人文科学实验班。迄今共为社会输送了各层次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他们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党政机关、外事机构、大型企业及出版、报刊、杂志、电台等部门和单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设臵的本科专业有:人文科学试验班、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
人文科学试验班
人文科学试验班始于1993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系全国首创。本试验班适应现代科学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发展以及社会对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培养理论基础扎实,融汇古今,贯通中外,富于“三创”精神和进取意识,具有较强的独立研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语、计算机运用和文字表达能力较好的高级专门人才。试验班采用办班十多年来探索出的人文科学人才培养模式,打通文学、史学、哲学三个学科的专业界限,实行整合性的人文科学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致力于“精读原著,注重基础;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史论结合,中外贯通;学习与研究相结合”。
主要专业课程有:人文科学理论与方法、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通史、中国历史文献学、古今中外人文科学经典著作导读等。
毕业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党政机关、外事机构、新闻、出版及大型事业、企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策划、宣传、采编、文秘、管理等工作。优秀毕业生可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
汉语言文学专业
本专业是武汉大学创建最早的专业之一,历史辉煌,积淀厚重,学风优良,实力雄厚。专业口径宽,应用性强,适应面广,培养层次全,兼具基础性和应用性。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广博的专业知识,较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厚实的语言素养和文学修养,较强的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初步的科研能力,能阅读古今文化典籍,有较强的外语能力,能运用电脑、网络等现代技术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现代语言学、中国古代语言学名著导读、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前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外国文学史、比较文学、文学概论、西方文论、写作、《诗骚》导读、中国现代诗歌名篇导读等 毕业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新闻文化部门从事编辑出版、新闻业务及管理工作;在党政部门和事业部门从事宣传、秘书和管理工作;在企业从事公关、文秘和广告策划等工作。优秀毕业生可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
对外汉语专业
本专业培养思想品德好,汉语基础牢,外语水平高,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有较全面了解,并懂得教育教学理论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人才。毕业后可在国内从事留学生
1
教育或其他汉语教学工作,也可赴国外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工作,或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文化等事业单位和中外企业从事与汉语言文字相关的工作或中外文化交流工作。
主要专业课程有:普通语言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音及其教学,现代汉语词汇及其教学,现代汉语语法及其教学,汉语语用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基础英语,英语口语与听力,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世界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教育学,心理学等。
毕业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 在党政部门和事业部门从事宣传、秘书和管理工作;在涉外部门从事外事工作和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优秀毕业生可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
学院网址:http://chinese.whu.edu.cn 联系电话:027-68752341、68754310 电子邮箱:765247381@qq.com
历 史 学 院
历史学院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历史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008年入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历史学专业是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国古代史”课程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学院拥有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世界史)、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2个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简帛研究中心、科技考古研究中心),是全国高校同类学科中专业门类齐全、整体实力较强的院系之一。
历史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5人,其中教授34人,副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27人。8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绝大多数教师有在国外著名大学或科研机构讲学、访问的经历,是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基础扎实、学风严谨、重点突出、各有专攻又紧密合作的高水平教学与研究队伍。
近十年来,学院根据新的形势发展和社会需要,在历史学人才培养方面不断改革与创新,推出了若干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如重视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重视基础训练与原典讲读、推行“本科生学术导师制和学年论文制”、创办“世界史试验班”、创办“历史文化节”、 推行“校外专家讲座制度”、设臵“本科生科研基金”、推行“学长制”等等,从而大大提高了学院的本科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因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而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设臵的本科专业有:历史学基地班、世界历史试验班、考古学。目前均按历史学基地班专业大类招生。
历史学基地班
作为国家基础学科历史学人才培养基地,本基地班旨在培养视野开阔、知识面广、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分析能力,既能从事历史学专业研究,又能适应现代社会不同领域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系统学习中国历史,掌握历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初步具备独立从事历史学专业研究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相关领域工作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有: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概论、中国文化史、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史学典籍导读、中国经济史、中国社会史、中国历史地理以及各类专题课和专业选修课等。
本专业享受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班待遇,优秀毕业生可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其他毕业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或在文化部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宣传教育和文秘等相关工作。
2
世界历史试验班
本试验班按照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设臵专业课程,重要课程采用外文原版教材,旨在培养能与国际学术接轨的高质量世界史专门人才。要求学生系统学习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和文化,通晓两门外语,掌握从事世界史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初步具备独立从事世界历史和国际问题研究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有:世界通史、中国通史、西方史学理论与流派、西方史学典籍导读、世界三大宗教、世界经济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国际关系史、20世纪国际政治及国别史、地区史等。
本专业享受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班待遇,优秀毕业生可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其他可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或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外事、文秘等工作。
考古学专业
考古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的历史学和考古学理论基础、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熟悉国家文物法规,并能独立从事田野考古发掘与调查、室内整理与文物鉴定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考古学通论、考古学文化研究方法、田野考古方法论、田野考古实习、中国通史、世界古代史、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古代汉语、古文字学及各类专题课和专业选修课等。
本专业享受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班待遇,优秀毕业生可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其他可在大专院校、各级考古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可在文物管理部门、海关、新闻出版机构从事与文物考古、文物鉴定和管理相关的工作。
联系电话:027-68754751、68752695 传 真:027-68754407 电子邮箱:lsxy@whu.edu.cn
哲 学 学 院
哲学学院是国内最有影响的哲学院系之一,具有87年的历史,有不少著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曾在此任教。现在是国家基础学科(哲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拥有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外国哲学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学院现有3个系(哲学系、宗教学系、心理学系)和17个研究所(或研究中心)。哲学系和宗教学系有9个博士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中国哲学、国学、美学、宗教学、逻辑学、伦理学、科学技术哲学)、9个硕士点;心理学系有1个硕士点。现有专任教师63人,其中,教授34人、副教授19人,教授和副教授中有32人担任博士生导师。
设臵的本科专业有:哲学基地班、比较哲学国际班、国学试验班、宗教学、心理学。其中哲学基地班、比较哲学国际班、国学试验班、宗教学按哲学基地班专业大类招生。
哲学基地班(含哲学、比较哲学国际班、国学试验班、宗教学) 本专业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所在学科的所有二级学科均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旨在培养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理论和历史,具备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有关知识,了解国内外哲学理论发展的最新动向,能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当代世界与中国的现实问题,具
3
有一定的哲学理论思维能力、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理论与实践并重型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中国哲学原著选读、西方哲学原著选读、逻辑学、伦理学、美学、科学技术哲学等。
毕业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党政机关、新闻出版、公司企业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策划、宣传、采编、文秘等工作。优秀毕业生可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或硕博连读(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比例为50%)。
国学试验班
本班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与文学院、历史学院以及高级研究中心联办,旨在培养一批对我国传统经学、史学、文学、小学的基本知识、基础典籍和治学门径有深刻理解,能熟练阅读中国古典文献和外文,且熟悉当今世界人文科学走向,并掌握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的复合型人才。该班的创办是一个全新的探索:在教学模式上参酌中国古代书院和牛津、剑桥导师指导阅读及讨论的方法;在教材选用上力求直接采用原典原著;在考核方法上采用闭卷与课程论文写作相结合的形式;在师资来源上尽量扩大范围,邀请校内外、国内外名家作专题讲座。
主要专业课程有:国学通论、国学研究方法论、文献学及目录学、四书、老子及庄子、左传、诗经(附楚辞)、史记、《文选》选读、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中国通史专题、世界史专题、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中国文学史专题、周易、荀子、汉书、后汉书及三国志、唐诗及宋词、四通考、二程朱熹王阳明研究、清代小学研究、近现代语言文字学、语言学概论、文字信息处理、儒学专题、道家专题、佛学专题、外国文学、逻辑学、美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中国经济史、中国文化史、国际汉学、天文历法、书法等课程。
毕业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党政机关、外事机构及出版、报刊、杂志等部门、大型企业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策划、宣传、采编、文秘等工作。优秀毕业生可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或硕博连读(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比例为30%)。
比较哲学国际班
本专业参考欧美大学教学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探索出了一种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厚基础、宽口径、有知识、有思想、善写作、有创造性,能在未来国际学术论坛上跨越文化和语言的界限,直接与世界哲学界对话的具有世界眼光的哲学专门人才。在课程设臵上,针对国内学生和国际留学生,采用侧重点不同的教学方案。强调学生掌握运用古代汉语和外语的技能,融会贯通中外哲学知识体系,主要包括儒家哲学、道家哲学、佛教哲学、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现代哲学和后现代哲学等。大部分西方哲学课程采用双语教学,部分课程聘请外国专家全英语教学。还聘请北京、上海等地的国内知名专家以及欧美等著名学者前来做短期讲学。
主要专业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名著精读、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西方心理学流派、逻辑学、美学、伦理学、古代汉语、德语、拉丁语、先秦儒家(《论语》、《孟子》)、道家通论(《老子》、《庄子》)、佛学通论(《坛经》)、朱子与王阳明、王船山与《周易外传》、前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研究、《圣经》与中世纪哲学、康德与《纯粹理性批判》研究、黑格尔与《精神现象学》、分析哲学、心智哲学、中西比较哲学、比较哲学方法论等。
毕业生可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公司企业等部门从事行政、宣传、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优秀毕业生可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或硕博连读(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比例为30%)。
4
心理学专业
本专业撷取国内现有心理学发展主要模式之长,探索一种新的心理学发展和教学模式。该模式以生命科学和哲学为基础,以基础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为主干,以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为两翼,努力把心理学的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培养具有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功底,具有广阔的哲学视野,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于一身,基础和应用并重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严格按照先进的理学模式进行基础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教学,对学生进行先进的哲学和人文科学思维的训练;在充分利用我校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优势,培养学生的交叉科学研究能力和领域转换能力的同时,利用我校丰富的医学资源,培养学生应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各种心理问题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有: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人格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病理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西方心理学史、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文化心理学等。
毕业生可在各类学校、科研机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社区、大众传媒系统以及其他部门从事科研、教学、人事管理、社区管理、公共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和能力培训、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方面的工作。优秀毕业生可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比例为15%)。
联系电话:027-68756935 传 真:027-68752861
电子信箱:zhexzs@whu.edu.cn
艺 术 学 系
武汉大学艺术学系成立于2003年8月,是学校独立建制的直属系之一。艺术学系设臵有戏剧戏曲、影视、表演和艺术基础理论教研室,拥有1个博士点:戏剧影视文学博士点;3个硕士点:戏剧戏曲学、电影学、艺术学硕士点;2个本科专业。建有表演艺术研究所和表演实验艺术团。
艺术学系现有专任教师3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人,并聘请了谭霈生、曾永义、华玮、郑洞天、冯天瑜、梁伯龙、尚长荣、余笑予、张华、王立平、吴雁泽、王晓鹰、王丽君、彭青莲、王桂枝、张英进等十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导演、作曲家、歌唱家为兼职教授,初步形成了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学历层次较高、学科互补性较强的学术梯队。
艺术学系在学科建设及科研工作诸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业已形成戏曲文化学、戏剧美学、电影学、话剧研究和艺术学、音乐学以及表演等特色鲜明并在国内同学科领域具有一定地位或优势的研究方向。近年来,艺术学系获批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等多项。在国家级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了一批戏剧、戏曲、影视、艺术史学术专著和音乐、表演专业教材。创办了艺术类理论与批评学术刊物《珞珈艺术评论》。艺术学系教师中有多人次获得“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教育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中国戏剧家协会“梅花奖”、文化部“文华”表演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省部级奖励或表彰;学术著作和论文荣获国家教委“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奖”、湖北省人民政府优秀社科成果等各种奖项;师生创作的美术、音乐、舞蹈表演艺术作品多次获得省部级大奖。
同时,艺术学系努力挖掘潜力,将全校大学生艺术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正规化轨道,目前面向全校开设戏剧、影视、音乐、舞蹈、艺术理论等多类课程,普及艺术知识。艺术学系花大力气为全系同学建立了专业实践基地,包括中央电视台中视影视公司、中国教育电视台、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0武汉大学本科招生专业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