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主要面向新闻传播行业就业,可在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或国家宣传管理机构、企事业单位及高等学校从事新闻、宣传、文秘公关和教学科研等工作。
广告学专业(含广告设计方向)
广告学是以营销和传播为学科基础理论,着重研究广告传播工作的性质、特点及其运作规律与实务技巧的应用型学科。培养广告经营管理、策划与创意、广告文案撰写方面的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大众传播学、市场营销学、广告学概论、广告经营、广告管理、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文案写作、广告媒体、广告调查、中外广告史、广告心理学、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广告设计、计算机图文处理、中外经典广告案例评析等。
毕业生可在媒介广告部门、专业广告公司、企事业单位广告部门工作,也可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从事广告研究、教学工作。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培养具备新闻传播基本理论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功底,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及法规,能从事播音、节目主持、采编制作及其他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广播电视概论、大众传播学、播音学、普通话语音、广播节目与主持艺术、电视节目主持艺术、节目主持人概论、化装与体态语、广播电视史、广播电视文稿写作、广播节目编辑与制作、电视摄像与编辑制作、广播电视采访、影视作品评析、新闻道德与法规、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公共关系学等。
毕业生可在广播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从事播音与电视节目主持、采编、节目制作;可在国家宣传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及高等学校从事新闻宣传、文秘、公关和教学科研工作。
本专业要求学生五官端正,男生身高170cm以上,女生身高160cm以上,无色盲,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甲等以上,英语口语好,思维敏捷,表达能力强,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本专业为艺术类专业,按艺术类专业招生,文理兼收,考生需提前参加我校组织的专业考试并取得合格证方可报考。
网址:http://journal.whu.edu.cn 联系电话:027-68752685 电子信箱:sjcweb@whu.edu.cn
信息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学院是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信息管理教学与研究机构,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信息管理高级人才和信息职业领导者,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单位,相关学科实力排名全国第一。2009年6月,学院被正式接纳为国际拔尖图书情报学院联盟I-Schools成员,这是该联盟首次接受发展中国家的大学作为该联盟成员。
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20年的武昌文华大学图书科,2001年更名为信息管理学院。经过近九十年的辛勤建设,学院多个研究领域在全国位居领先地位。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在教育部组织的学科评估中被认定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学院下设图书馆学系、信息管理科学系、档案与政务信息学系、出版科学系和电子商务系5个系,有5个本科专业,8个硕士和博士点(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古籍整理与保护、信息资源管理、出版发行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商务),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2个博士后流
11
动站。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授34人,副教授和高级职务研究人员38人。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海外客座教授8人,珞珈特聘教授3人,湖北省级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8人。学院图书情报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学院拥有本专业领域全国唯一的一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拥有国家“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信息资源研究创新基地。学院还是国家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武汉)基地、新闻出版总署武汉大学高级出版人才培养基地等教育和研究机构。
学院人才培养工作体现出多层次、交叉式和国际化的特点。有6门课程获评为国家精品课程。通过聘请外籍专家、选送学生互访留学等途径,实现人才培养工作与国际接轨。
学院教学质量优良,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国电子商务大赛、全国大学生“未来编辑杯”竞赛等国家级学科竞赛中屡获殊荣。学生就业前景广阔,需求信息旺盛,行业优势鲜明。
本科专业:图书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档案学、编辑出版学、电子商务。
图书馆学专业
本专业的前身为美国学者韦棣华于1920年创办的武昌文华图专,是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发源地。2007年,本专业所在学科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本专业被教育部遴选为“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并被评选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
本专业是研究知识信息的收集、组织、管理与利用的专门学科。解决社会信息化、网络化与数字化进程中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服务等一系列问题。培养掌握系统的图书馆学理论和方法,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管理科学知识,具备熟练地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组织、检索、分析、评价和开发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在图书馆、信息服务机构、政府机关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信息部门从事信息服务及管理工作,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图书馆学基础、目录学概论、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组织、信息描述、信息用户与服务、信息检索、参考咨询、图书馆与信息中心管理、数字图书馆导论、网站设计与开发、图书馆系统维护与评价、知识产权法、信息咨询与决策、图书馆营销与公共关系、知识管理、政府信息管理,以及学科平台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
本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信息化建设所需人才,国内许多图书馆馆长和图书馆学系(信息管理系)主任为本专业毕业生。随着各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学生的就业面更为宽广,毕业生连续多年供不应求。
毕业生可在国家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各省(市、自治区)公共图书馆、国家和地方的信息化管理与规划部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信息中心、大型企业信息部门从事信息资源的处理、开发、利用和服务的业务与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本专业研究信息的构成分布和特征,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的理论、原理、原则和方法以及信息技术的各种应用,解决信息的获取、加工、检索、控制和利用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为科学研究和管理决策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本专业培养具有信息管理学基础、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掌握系统思想以及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
12
复合、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得到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有:信息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原理、数据结构、信息分析与预测、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服务与用户、信息计量学、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网站设计与开发、运筹学、操作系统原理、信息需求分析、市场营销、知识管理、智能信息系统、信息经济学等。
毕业生可在国家和地方的信息化管理与规划部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信息中心、跨国公司、大型企业、银行等金融行业的信息部门、电子信息资源的生产与营销机构以及大型网站从事信息资源的处理、开发、利用和服务的业务与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档案学专业
本专业是研究文件与档案的保管、整理、传递与开发利用的一般规律的应用学科,包括文秘与档案管理、电子文件管理与数字档案馆建设、电子政务等。培养具有系统的档案学基础理论与文化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从事档案与政务信息管理、信息服务及信息研究等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档案学基础、档案管理学、文书与秘书学、涉外文秘(双语课程)、电子文件管理、电子政务概论、政务信息管理、档案信息组织、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数字档案馆概论、文献编研、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文化概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档案法规学、知识产权法、行政管理学,以及学科平台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信息系统、信息检索、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
毕业生可在国家机关、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的档案部门和信息中心从事文档管理与信息管理,也可在三资企业与政府部门从事文秘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还可以从事国家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组织、开发和利用工作。
编辑出版学专业
编辑出版学是研究各类传播媒介的编辑、出版、发行及管理的方法、规律与基本理论的应用学科。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出版产业发展要求,具备先进的文化产业经营理念和市场意识,掌握系统的编辑出版学学科理论和专业技能、广博的科学与文化知识,能适应出版业市场化、信息化与网络化发展趋势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出版学基础、编辑学原理、数字出版导论、电子与网络编辑、编校软件应用、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书籍装帧与设计、书业营销学、出版经济、书业企业管理、书业物流管理、书业财务管理、期刊编辑与制作、期刊广告与发行、对外图书贸易、世界书业导论、书业法律基础、出版物市场管理、读者学、出版文化、中国出版史等。
本专业为国内最早创办的同类本科专业,在出版业界和学界拥有广泛影响。迄今为止,本专业已经为我国出版行业培养了6000余名优秀人才,被誉为“出版业的黄埔军校”。历年来毕业生主要在出版社、杂志社、报社、图书发行部门、书报刊对外贸易部门、音像出版公司、电子与网络出版机构、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编辑出版学科研与教学单位,承担书刊选题策划与编辑、出版项目经营、出版物发行等实务工作、管理工作以及教学与科研工作。
本专业学生毕业以后可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各省(市、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全国各大出版集团、报业集团、出版社和期刊社从事编辑、出版发行、信息资源处理、开发、利用和服务的业务与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电子商务专业
13
本专业是为了适应网络时代对商务变革的需求而设臵,主要研究有关电子商务的理论、技术及其应用知识。通过系统的电子商务基础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技术知识及经济管理知识,具备突出的专业技能,掌握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从事商务活动规律的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的核心能力是能够熟练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在商务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能对企业应用信息技术从事商务活动提出解决方案。
本专业课程分为4个模块:公共基础课程、计算机类课程、经管类课程和电子商务类课程。专业课主要包括: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理论与应用、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网站设计与开发、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财务会计、管理咨询、企业业务流程管理、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经济学、网络营销、供应链管理、电子支付与商务安全、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电子商务法规与伦理、电子商务案例分析、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商务智能、虚拟企业管理及企业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等。
毕业生可以在政府商务部门、企业以及商务网站从事电子商务的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从事电子商务的教学、理论研究及系统开发等工作。
学院网址:http://sim.whu.edu.cn 联系电话:027-68754461 电子邮箱:simxsgz@163.com
经济与管理学院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坐落在美丽的珞珈山麓、东湖之滨,其前身可追溯至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自强学堂”设立的“商务门”,是国内历史悠久的经济学、管理学高等学府。
学院学科涵盖经济与管理两大门类,拥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四个一级学科,全部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均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现有19个博士点(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企业管理、会计学、技术经济及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23个硕士点(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民经济学、房地产经济学、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技术经济及管理、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和6个硕士专业学位点(工商管理硕士(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会计学硕士(MPAcc)、项目管理工程硕士(MPM)、物流工程硕士(MLE)、高等学校教师在职申请硕士学位)和21个本科专业。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和世界经济、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金融学等七个二级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具有两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在建项目和一个“985工程”创新平台。拥有两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两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一个省级名牌专业,一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一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此外,经济学基地班是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77人,其中教授102人,副教授103人。教授中有博士生导师82人,其中包括1位长江学者, 2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位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3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位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4位珞珈特聘教授,1位珞珈讲座教授,15位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70%,68%的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下。现有在读学生13000多人,其中,本科生3200多人。学院坚持“管理学科与经济学科并重,应用研究与
14
理论研究并重”的办院方针,毕业生在政界、学界、商界以及其他各界取得了可喜成绩,涌现了一批杰出人才。
设臵的本科专业有:经济学基地班、数理经济试验班、数理金融试验班、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金融工程、财政学、保险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含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财务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物业管理。
其中,数理经济试验班、数理金融试验班按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试验班招生,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保险学专业按经济学类招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旅游管理专业按工商管理类招生,工程管理、物业管理按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招生。
经济学基地班(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
本基地班立足本土,引进国际现代经济学教育规范,对学生进行以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为核心的严格的现代化经济学训练;着重于通过现代经济学教育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如数理分析和计量分析方法),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培养适应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当代经济学教育发展的需要,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计量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数理经济学、《资本论》选读、中国经济史、外国经济思想史等。
毕业生可在政府职能部门、金融机构、大型公司、新闻与出版机构、大专院校、经济研究机构、经济咨询及各种经济服务部门从事理论研究、决策咨询、综合管理、教学等工作。
数理经济与金融试验班(含数理经济试验班、数理金融试验班)
本试验班是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经济学、金融理论发展的趋势,最早在国内建立的与国际接轨的试验班。试验班专业课程按世界一流大学同类专业课程的要求设臵,特别注重在现代经济学、金融学、高等数学、计算机和英语方面的教学和训练,采用国际上最新版本的权威性原文教材。
本试验班采取“打通”和“分段”方式培养,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高级经济人才。学生进校后前两年,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打通专业界限,采用统一的经济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基础课平台进行培养;二年级末,在学生对专业已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其兴趣、专长、人生规划和社会需要,分别进入两个试验班继续专业课学习。
数理经济试验班
本试验班是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经济学发展的趋势,最早在国内建立的与国际接轨的试验班。试验班专业课程按世界一流大学同类专业课程的要求设臵,特别注重在现代经济学、高等数学、计算机和英语方面的教学和训练,采用国际上最新版本的权威性原文教材。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坚实的经济学、数学等方面的理论基础、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计算机运用能力,能独立从事现代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实际经济分析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获得经济学学士和理学学士双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及金融理论、数学分析、线性代数、常微分方程、概率统计和经济学专业所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等。
毕业生可在高等学校、科研单位、政府决策部门、国际或国内经济研究部门从事经济科学研究、教学及经济管理工作。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0武汉大学本科招生专业(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