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版印刷工艺方案研究 15
由图可知,进行短版印刷时,应根据印刷量选择适当的方法。短版印刷的效率主要体现在印刷速度以及换版时间在整个印刷中所占的比例硒项指标上。就印刷速度来说,小型胶印机远远大于数字短版印刷机,小型胶印机可达5 000份/小时,数字短版印刷机仅约为l 500份/小时。就换版时间长短来说,数字短版印刷机不采用印版,没有换 版和试印所需的时间,印件之间的替换非常快,往往在一分钟内即可拿到第一张印品;而小型胶印机需要人工换版,换版和试印的时间至少为5分钟,如果把制版的时间也算上,至少也要在一个小时后才能拿到第一张印品。可见,小型胶印机的印刷速度快,而数字短版印刷机的印刷效率高。 (5)综合性襞
除了在印刷工作流程、机械结构和成本与效率方面存在区别外,小型胶印机和数字短版印刷机在其它方面也存在着差别,如表2-5所示。
陕西科技大学毕业论文 16
小型胶印机和数字短版印刷机综合性能对比表 设备
裸机
附加 设备 制 版 机
操作 人员 1-2人,不要求计算机操作能力
扫描仪、PC或MAC机
1人,要求计算机操作能力
印刷 原理 传统胶印原理,有印版,单色或双色 光电成像技术,无印版,4-8色
经济印量 100到2000份 1 到
门票、个性化请柬、邀业务 范围 宣传单、会议文件、小册子等
耗材 环保 普通印刷耗材对环境和人体有一定的污染和损害,噪声明显 专用油墨、对纸张性能要求较高、无污染、无噪声
类型 价格 小型胶印机
8 到 20 万
数字短版印刷机
5 到 12 万
300 请函、挂历份
等
虽然这些差别不是根本性质上的差别,但对综合衡量短版印刷设备的性能还是起一定作用的。
小型胶印机和数字短版印刷机虽然一个属于传统印刷设备,一个属于数字化印刷设备,但它们都是进行短版快印的理想设备。小型胶印机主要优点是印刷速度快,能使 用普通印刷耗材;其缺点是有印版,印刷周期长,小批量印刷时印刷成本高等。数字短版印刷机主要优点是无印版,印刷效率高、周期短,能进行可变信息印刷;其缺点是印刷速度慢,采用专用油墨等。
今后,小型胶印机发展趋势是向自动化程度高、多色化方向发展;数字短版印刷机发展趋势是向快速、智能化方向发展。目前,小型胶印机和数字短版印刷机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共存于短版印刷市场,为短版印刷提供相应的服务!
短版印刷工艺方案研究 17
3 数码短板印刷工艺的分析与优化
3.1 数码短版印刷的分析
如果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了得到一个高质量的印刷品,哪些工序是最重要的?回答也许是:印刷工序最重要。这个工序是印刷生产各工序质量的集中表现,它是油墨、纸张和所有中间工序的综合,在此创造出一个上等的、一般的或不合格的印刷品。 印刷工序的最终目标是用规定的材料生产出尽可能好的印刷品,产品应当有稳定的色彩重现精度、反差和清晰度。对于连续生产的一批产品来说,产品应当有一致的视觉效果,因为有成百上千的变量会影响产品的视觉效果,我们必须测量和控制对产品的视觉特性有最大影响的印刷质量特性。
印刷机操作人员必须在给定的油墨、纸张和印版的条件下对印刷机进行调节,使印刷过程达到优化的程度。这些调节应当使工艺变量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使印刷机能生产出与合格打样样张相匹配的合格产品。此后,印刷机操作人员必须控制印刷过程,生产出在色彩平衡、色调复制、套准正确性等方面没有变化的前后一致的印刷产品。
3.2 数码短版印刷的优化方案
3.2.1工艺优化
优化印刷工艺的第一步是控制印刷过程,试图控制一个工作不正常的印刷机是困难的,印刷过程将很快失去控制。工作正常的印刷机可以在较长时间内无故障工作,它可能发生轻微的偏离而不会产生不合格的产品。为了优化和控制印刷过程,应当了解什么是合乎要求的特性,哪一些故障是最典型的。
一些明显有害的印刷质量弊病有:粘连、滋墨、色彩变异、拉毛、重影、套印不准、非图像部分着墨、叠印不良、喷粉过量、蹭脏、暗影故障、背面蹭脏、白斑、道子、龟纹、格皱。
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也是很重要的,在有效印刷时间内使损耗降至最低同样是有意义的,工厂必须把效益和质量结合在一起。 (1)印刷变量
平版胶印印刷机运转中常见的印刷变量有:网点增大、印刷反差、网点变形、叠印、墨层厚度、油墨色相。油墨温度、油墨乳化、油墨干燥速度、纸张厚度、纸张平滑度、纸张表面效率、纸张相对含水量、纸张表面强度、纸张pH值、水斗溶液pH值、橡皮
陕西科技大学毕业论文 18
布硬度、橡皮布厚度、环境温度、环境相对湿度、干燥装置温度、干燥装置停止时间、冷却辊温度、印刷速度、底色去除、总叠印率、油墨总覆盖率、辊子硬度、包衬厚度、辊子压力、卷筒纸张力、印版磨损等。
上列变量还不是印刷中可能产生的全部变量,但已经可以说明,在印刷机运转中存在着大量的变量。不管印刷机操作人员多么仔细地工作,变化总会发生。为了保证印刷的稳定性。操作者必须就发生的变化做出判断,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 (2)检测、抽样和调节
为了把印刷机的工作优化到它的最佳点,操作者必须用仪器测量尽可能多的变量,像油墨粘度、印版和橡皮布包衬、印刷压力、水斗溶液及其pH值,墨辊硬度、纸张相对含水量、墨辊调节等都能够测量控制也应该测量控制。
只要用一组给定的印刷条件使印刷过程优化,印刷机操作人员就能够通过评价一个样本和加以调节控制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通常,许多印刷过程变量可以互相抵销,印刷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较少的调节控制印刷过程。如果在印刷过程开始偏离控制的第一个征兆时就进行调节,那么印刷质量上的微小偏差将是不明显的。
任何过程控制的目标都是在失控和产生不合格产品之前通过改变偏离的方向去纠正过程的偏离。
这就要求印刷机操作人员集中精力工作,经常评价产品并寻找指示失控变量的印刷质量参数的变化。印刷机操作人员敏锐的眼睛加上过程控制工具将能够使一个产品的生产是稳定的,即使印刷机在印刷中轻微地发生了偏离,也能迅速得到纠正,偏离对印刷产品的影响将是不明显的。
当许多变量互相影响时,下列建议的优化顺序是可靠的,最重要的变量及其影响将在稍后讨论。 3.2.2设备状态优化
印刷生产的优化包括:设备状态优化与生产过程优化。设备状态优化指的是通过调整印刷生产中各设备以及与 设备相配合的各种环境、材料因素的设置,使设备运行在稳定的、最优的状态,充分发挥设备的效率。生产过程优化是指最大程度的减少及自动化印刷生产工艺环 节,从色彩控制角度它涉及印前与印刷过程。
设备状态优化是印刷环境、印刷材料及各硬件设备的协调与统一,主要包括印刷机的优化与印前设备的优化。印前设备的优化对象包括扫描仪、计算机、显示器、激光照排机、CTP与数码打样机等。优化方法是通过数据化与规范化来稳定印刷工艺参数,具体如下:
(1)印刷环境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印刷环境主要指印前与印刷车间的温湿度、照明条件等,印刷环境的规范化与标准
短版印刷工艺方案研究 19
化应以国家或国际印刷 行业标准为依据。车间的温度与相对湿度应保持在最佳的状态,以使静电降至最少,胶片、印版和设备上的灰尘、纸毛等污染物降至最少,保持纸张的稳定性,尽可能减少润版液、印版、油墨的问题。照明条件的规范化需建立标准的观察环境,如车间的墙壁保持中性灰,使用D65或D50标准光源与灯箱,以保证图像原稿及 印刷样张观察的稳定性与一致性。 (2)印刷材料的规范化
印刷材料的规范化包括材料选购、材料测试及性能数据档案建立的规范化,最好能执行相关质量标准(如 ISO9002标准体系)。印刷企业应制定材料选择与购买的标准,并对原材料进行检验与测试,确定材料的性能、材料之间的匹配性以及材料与设备的兼容性, 并建立材料数据档案,做到印刷材料的规范化管理。印刷材料主要有:油墨、印版、橡皮布、辊子、纸张和润版液等。 (3)显示器的校准与规范化
印前环境中对显示器的要求较高,显示器的呈色特性受照明环境、显示器亮度等多种因素影响。显示器最 理想的照明环境要求窗户遮上厚重的暗色窗帘,以避免外界光源的干扰,阻止环境光对人眼色彩感觉的影响。此外,显示器在使用前自身也需要校准,虽然显示器在 出厂时通过了厂家的调试与校准,但没有两台显示器是一模一样的,而且,显示器的颜色再现性能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可用屏幕校正仪对显示器进行校正,校正的项 目主要有亮度、反差、Gamma值、荧光剂类型等。 (4)扫描仪的校准与规范化
多数扫描仪在启动时会自我校准,具有自动校准功能的扫描仪会以一个内置参考物为准进行自检。对于没有自动校准功能的扫描仪,必须对它进行校准。扫描仪一般可使用IT8色标进行校准。 (5)软片输出工序的规范化
软片输出工序的规范化是为了确保软片输出的质量。优化工作应从印刷机开始,然后回到印前系统及分色。印刷机优化须对印刷机的各部件进行标准设置,知道印刷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对印刷材料的质量与兼容性进行评估,最终确定印刷机的最优工作状态,并稳定这种状态。
包括软片的选择、软片性能的测试、显影液温度与浓度的控制及软片输出数据档案的建立等。软片输出的 质量主要有两个因素:软片密度及软片记录网点的线性化控制。软片密度一般要求最低密度值不大于0.07,最高密度不低于3.5。网点的线性化功能在RIP 中可以设置,目的是要确保网点能正确的记录在软片上。 (6)传统晒版工序的规范化
传统晒版工序的规范化,体现的是以印刷为重心的制版理念,高质量、高效率规范的晒版对提高整个印刷生产效率有很大的贡献。晒版工序规范化包括:保持晒版车间干净无尘、湿度符合要求、确保晒版机性能稳定、掌握正确的曝光与显影时间、善用各种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短版印刷工艺方案研究(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