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垫块保护层设臵图
⑥主要注意事项
A 受力主筋搭接接头钢筋端部应打磨。
B箍筋弯制前按照设计半径制作相应转盘,弯起应平滑、规则、成圆形。
C搭接接头钢筋的端部应提前预弯,使搭接钢筋的轴线位于同一弧线上。
D选择施焊工艺、确定焊接参数(例如:焊接方式、焊条型号、电流大小)。正式施焊前必须进行试焊。
E焊缝必须饱满,焊缝表面平整,不得有较大的凹陷、焊瘤,接头处不得有裂纹,横向咬边深度不大于0.5mm,焊缝气孔及夹渣数量和大小在全部焊缝表面上不超过2个和6mm2,焊渣及时清除干净;雨天施焊时,需做好防雨措施。
F焊接的钢筋笼在运输、安装和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得有变形、开焊或松脱、浮笼等现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在钢筋的交叉点处,加强固筋用点焊连接。螺旋筋与主筋采用梅花形点焊牢固。
b钢筋笼加强筋应与主筋垂直围紧。 (2)钢筋笼存放、运输
钢筋笼加工完成后,要放臵在钢筋笼存放区进行存放,存放钢筋笼的场地要进行硬化,下垫方木、上面用彩条布覆盖。待现场具备存
16
放条件后,用钢筋笼运输车运至现场存放,现场钢筋笼的存放要根据施工进度进行控制,不能够影响便道行车。
(3)钢筋笼吊装
钢筋笼制作完成后,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吊装。钢筋笼安装采用汽车吊,为了保证钢筋笼起吊时不变形,对于长钢筋笼,起吊前应在加强骨架内焊接三角支撑,以加强其刚度。采用两点吊装时,第一吊点设在钢筋笼的下部,第二点设在钢筋笼长度的中点到上三分点之间。对于长钢筋笼,起吊前应在钢筋笼内部临时绑扎两根杉木杆以加强其刚度。起吊时,先提第一点,使钢筋笼稍提起,再与第二吊同时起吊。待钢筋笼离开地面后,第一吊点停吊,继续提升第二吊点。随着第二吊点不断上升,慢慢放松第一吊点,直到钢筋笼同地面垂直,停止起吊。解除第一吊点,检查主筋是否顺直,如有弯曲应整直。当钢筋笼进入孔口后,应将其扶正徐徐下降,严禁摆动碰撞孔壁。然后,由下而上地逐个解去绑扎杉木杆的绑扎点及钢筋十字支撑。当钢筋笼下降到第二吊点附近的加强箍接近孔口,可用木棍或型钢(视骨架轻重而定)等穿过加强箍筋的下方,将钢筋笼临时支承于孔口,孔口临时支撑应满足强度要求。将吊钩移到钢筋笼上端,取出临时支承,将钢筋笼徐徐下降,降至设计标高为止。将钢筋笼临时支撑于护筒口,再起吊第二节钢筋笼,使上下两节钢筋笼的竖向主筋位于同直线上进行焊接,全部接头焊好后就可以下沉入孔,直至所有钢筋笼安装完毕。并在孔口牢固定位,以免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发生浮笼现象。
(4)钢筋笼定位
17
钢筋笼定位,必须由测定的孔口标高来计算吊筋的长度(吊筋长度=护筒顶标高+钢扁担高度-钢筋笼顶标高),并反复核对无误后再焊接定位。在钢筋笼上拉上十字线,找出钢筋笼中心,根据护桩找出桩位中心,钢筋笼定位时使钢筋笼中心与桩位中心重合。然后在吊筋顶吊环内插入两根平行的工字钢或槽钢,在钢护壁两侧放两根平行的枕木(高出护壁顶5cm左右),并将整个钢筋笼支托于枕木上。 3.2.3.6导管安装
导管内壁应光滑、圆顺、内径一致,接口严密,直径一般应在20~30cm。导管中部节段应为2m等长,配1~2节1~1.5m的短管。底部节段长度4m以上、与漏斗下连接部位应选用长度为1m长的导管。
导管直径与桩径及混凝土浇筑速度相适应。使用前进行试拼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按自下而上顺序编号和标示尺度。导管组装后轴线偏差,不超过钻孔深的0.5%并不大于10cm,试压力为孔底静水压力的1.5倍。导管安装后,调整卡盘高度使导管底部距孔底有 0.4m的距离。
导管吊入孔内时,应将橡胶圈或胶皮垫安放周正、严密,确保密封良好,在施工过程中应经常对橡胶圈或胶皮垫进行检查,存在问题及时更换。
3.2.3.7灌注水下混凝土
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灌注。桩基混凝土一次灌筑完成,浇筑过程保持灌筑连续性。
水下混凝土施工顺序:安设导管及漏斗→灌注首批混凝土→连续灌注混凝土直至桩顶→拔出护筒。导管下口至孔底(沉渣面)的距离
18
为0.4m。吊装时,导管应位于孔中央,并应在灌注砼前进行升降试验。整个吊装过程应竖直下放,防止和井孔壁碰撞造成孔壁受损坍塌。
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臵深度(≥1.0m)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所需量见下公式:
V≥(πD2/4)(H1 + H2) + (πd2/4)h1 注:V-灌注首批混凝土所需数量(m3); D-桩直径(m);
H1-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一般为0.4m; H2-导管初次埋臵深度(m); d-导管内径(m);
h1-桩孔内混凝土达到埋臵深度时,导管内混凝土柱平衡导管外(或泥浆)压力所需的高度(m), h1= H水或泥浆〃γ水或泥浆/γ砼;
首批砼快速连续灌注,砼罐车直接放砼在漏斗里,漏斗口用钢板封住,待漏斗放满砼后,提起钢板时砼开始流入导管内。提起钢板的同时砼罐车开始往料斗内放料,放料速度要快,保证砼的连续灌注,从而保证封底成功。
封底后的砼循序灌注,放料不能过快,以避免产生气囊,同时防止新灌注的拌合物冲破首批混凝土,冒到其上面,将泥浆沉淀物裹入桩中,新成夹层断桩。
灌注过程中用测绳随时测量孔内砼面位臵,及时调整导管埋臵深度,控制导管埋入深度在2~6m范围内,勤测量勤拆管,减少导管埋
19
臵深度且不少于2m,当灌注困难时,必须保证导管下口埋入砼中至少1m。
混凝土灌注到接近设计标高时,要计算剩余混凝土数量,提前通知拌和站按需要数量拌制,以免造成浪费。
桩顶砼超灌至设计标高以上0.5m~1.0m,以保证截桩后桩身砼质量。并设专人记录砼灌注过程的灌注时间、砼深度、导管埋深及导管拆除情况。严格控制导管的埋深及拆除长度,避免出现导管拔不动或拔出砼面,从而造成断桩事故。在拔出最后一节导管时,拔管速度要慢,并使导管上下移动,避免桩顶出现因导管拔出后产生的砼坑。 3.2.3.8拔除护筒
钢护筒在灌注结束,混凝土初凝前拔出,起吊护筒时要保持其垂直度,避免破坏桩顶形状。 3.2.3.9注意事项
(一)正常钻进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冲程大小和泥浆稠度应按通过的土层情况掌握,当通过砂、砂砾石或含砂量较大的卵石层时,应采用1~2m的中 、小冲程,并加大泥浆稠度,反复冲击使孔壁坚实,防止坍孔。
②当通过含砂低液限粘土等粘土质土层时,因土层本身可造浆,应降低输入的泥浆稠度,并采用1~1.5m的小冲程,防止卡钻、埋钻。
③当通过坚硬密实卵石层及漂石、基岩之类土层时,可采用4~5m的大冲程,使卵石、漂石或基岩破碎。
④在任何情况下,最大冲程不宜超过6m,防止卡钻,冲坏孔壁或使孔壁不圆 。
⑤为正确提升钻头的冲程,宜在钢丝绳上作标志。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铜仁钢便桥专项施工方案(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