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县民族中学美术教学案例(第14册) 他却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就是说执笔没有一定的标准方法,只要手心虚空,执得灵便就行。再如握管法,用手掌将笔杆整把地抓住书写。撮管法是将五个手指的指尖并拢在一起,捏住笔杆的尾部书写。 执笔法(图) 古人执笔方法众多,但使用最广泛,也可以说普遍接受的是“按、压、钩、顶、抵”五指执笔法。 二、五指执笔法 “五指执笔法’是用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具体的握笔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书内侧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的力。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见图2)。同样是五指执笔法,又因手格的张开和并拢、笔执在指尖处还是手指第二关节处而形成多种形式,古人称之为“凤眼”、“虎口”、“鹅头”等五指执笔的不同态势。 了解了这些执笔方法之后,我们就需要将它运用起来。请大家运用五指执笔法在纸上随意的写个“一”字的笔划。 25 苍南县民族中学美术教学案例(第14册) 三、横的写法 一个笔画的书写都有以下几个步骤:起笔、行笔、收笔。横画也不例外,由于起笔的方式不同,又有圆笔和方笔之分。 (一)、圆笔横的写法 以颜真卿《勤礼碑》和柳公权《玄秘塔碑中的“三”字为例(见图12),它们的上横部是典型的圆笔横画。它的书写方法如下:(见图13) ①向右上逆锋起笔;②提笔圆转;③中锋向右行笔;④提笔圆转;⑤回锋收笔。 为什么要逆锋起笔且要回锋收笔?写横画中锋运笔不逆锋起笔和回锋收笔两头是尖的,古人将它称为“枣核”。不完美、不含蓄。 圆头横如果没有①后两步,就难成其为“圆头”。 然而,仅有①、②和行笔③就将毛笔直接提起离开纸面,就会出现有些地方有墨。有些地方没有墨的“折木”的现象(见图14)。“折木”是横画的病笔。④、⑤收笔的目的是为了将“折木”部分填满写实,而不是为了收笔而收笔。 你们在写圆笔横画时,即使按上述步骤写,还是难写出像字帖上那样的横画来,往往在横画的两头出现如哑铃一般的大墨团。造成这一弊病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对毛边纸的吸水性能掌握不够,笔上的墨蘸得太多、太饱,一下笔,墨就涨出来了,形成大墨团。 (2)书写速度太慢,加上起笔和收笔的地方都有逆锋、回锋的往复动作。 (3)练字起笔时将笔在纸上顿几下,到收笔时再将笔顿几下。只知道起收笔的动作,不知道起收笔的目的,顿出了两个大疙瘩来。 (4)起笔逆锋或收笔回锋时幅度过大,按笔过重,甚至将笔肚子也当作笔锋逆进去了,这样在起笔、收笔时将笔转一大圈子,当然会在笔画的两头大出许多来。其实,所谓逆锋、回锋的“锋”,是笔尖上的那么一丁点的地方。逆锋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在笔画外有尖锋的外露,因此,逆锋和回锋的动作要小,速度要快。 (5)有一个很关键的步骤——“提笔”,被忽略了,特别在最后的④⑤要提笔、圆转、收笔。如果没有提笔,笔仍处于下按下的状态就回转、收笔,必然会出现大墨团。
26
苍南县民族中学美术教学案例(第14册) (二)、方笔横的写法 以柳体“一”字和颜体“五’字为例(见图15)。它们是典型的方笔横画。书写的方法如下(见图16): ①切笔直下;②提笔;③折锋后中锋行笔;④向右上提笔;⑤顿笔;⑥提笔、圆转收笔。 切笔直下,就是起笔时直接下笔,没有逆锋的动作,应该说方笔的棱角处就是露锋的一种表现。切笔就是把笔锋直接切入,古人称之为“欲横先坚”。 3. 作业布置 请大家认真地按照老师讲解的要点,练习“一”字结构。 教对于书法的初学者来说,起步是非常关键的。从“一”练起,学打好扎实的基本功,能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充分的铺垫。 反本节课对于执笔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了练好书法的各种因思 素的作用。
27
苍南县民族中学美术教学案例(第14册)
第四周 上课时间:三月六日(星期一) 本学期累计教案7个 教学内容 校园生活——校园环境标识设计(第2课时) 1.使学生了解环境标识设计的基本知识。 2.初步学习以协作的方式进行整体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美化生活的意识。 初步学习以协作的方式进行整体设计。 校园环境标识制作。 教学过程预设 一、课前准备 (学生)常用的设计、制作工具 (教师)展示校园环境标识设计的图片或其他影像资料、必要的多媒体设备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前考察校园环境,用文字、影像的形式记录调查结果。要求学生通过考察,初步确定环境标识设计的内容。 2. 深入教学 (1)图片欣赏。 教师把自己收集、整理过的校园风景图片通过课件的形式放映给学生观看,同时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地方放置怎样的环境标识比较合适。 (2)请学生结合观看的图片和自己准备的资料,讨论环境标识设计的形式和色彩,以及与校园环境协调产生的效果。可以分成小组讨论,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3)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的观点,运用适当的材料加工制作环境标识。 (4)教师根据学生做成的环境标识进行评比,并展示关于校园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自己设计制作的环境标识放在校园哪个地方最为合适。 3. 课堂延伸。 标识设计作品制作完成后,召开一次班会,邀请其他班级的部分学生、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参加,共同进行评议。 28 苍南县民族中学美术教学案例(第14册) 提示:必要时可以邀请生物、地理教师配合。 4.布置作业。 组织学生运用工具将设计制作好的环境标识放置在校园内的合适位置,并要求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一致,安装时不要毁坏绿化。 教 以讨论、对比、协作的方式解决标识的制作,这种方式体现学了民主化和学生的合作性,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这种方反式的实施难度较大,老师对学生的总体氛围的把握还有待于进一思 步的提高。
29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浙美版第14册美术教案备课本 - 图文(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