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刺绣的发展轨迹及现状
周代《礼记·祭义篇》中说“古代天子诸侯都有公室养蚕。蚕熟,献茧缫丝,把它们染成红、绿、玄、黄等色,以为“黼黻文章”,即用不同色彩的丝线,在礼服上刺绣成各种图案。据《辞海》,“黼”字解释为在古代礼服上绣半黑半白的花纹;“黻”字解释为在古代礼服上绣半青半黑的花纹。至于“文章”两个字,在古汉语中,用青、红两色线绣称之“文”,用红、白两色线绣称之为“章”。实际上,“文章”二字古意为申绣,后来转义喻文。 “文”的另外一个意义是指画,同“纹”。《礼记·月令篇》说“文绣有恒”,据注释“文,是指画,古代祭祀的礼服上衣是画的,下裳是绣的”。总之一句话,刺绣发源很早,古已有之。商代已有专门的纺织业和缝纫工业。丝织品受王室重视,商王室设专管蚕事的文官《女蚕》。 刺绣最起初的形式是锁绣,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刺绣要数荆州战国楚墓出土的“龙凤虎纹绣罗”了。这是一幅罗地上用锁绣法表现的作品,保存完好。在稍后的汉墓出土文物中,绣品更多了,如马王堆西汉文物中就有绣花绢绵袍、黄绣花袍、红菱纹罗绣花袍等;甘肃武威东汉墓出土一幅绢地刺绣,所用绣线极细,是前所未有的;汉代王充襄邑地方织锦,没有一个妇女手不巧的,眼睛看著,手里活就出来了,看来一点也未夸张。汉代的刺绣,大部分是锁绣(即辫绣),当然也有少数物品是平绣。
一、战国时代刺绣
战国时代的刺绣目前留存的实物较多。以湖南湖北楚墓出土地为主。观其针
法,多用辫子股针法(即锁绣 )绣成于帛和罗上,针脚整齐,并且不加画填彩,配色清雅,线条流畅,将龙游凤舞,猛虎瑞兽表现得自然生动,活泼有力,充分显示出战国刺绣艺术之成就。刺绣工艺进入成熟阶段,成品达到实用性与装饰性高度合一。 这些绣品图案主要是龙、凤、虎等或与神话、信仰有关的动物猛兽。图案结构非常
严谨,有明确的几何布局,如对凤、对龙纹、飞凤纹、龙凤虎纹、花草纹等,手法上浪漫地将动植物形象结合在一起,穿插蟠叠,刺绣形象细长清晰,留白较多,对比强烈的色彩,刚柔曲直的线条,壮丽雄魄的风格是战国时期刺绣纹样的重要特征。
战国浅黄绢刺绣对凤对龙纹面衾
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湖北荆州博物馆藏
以锁绣在白色罗上绣成。绣线有红棕、黄绿、土黄、橘红、黑灰等。绣地轻薄,绣工精细,锁扣较长。纹样为龙、凤、虎和花卉。凤鸟纹具颇具特色,与同时期漆器上的凤纹风格相近。虎纹以土红和黑色相间,动感十足。
战国浅黄绢刺绣蟠龙飞凤纹面衾
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湖北荆州博物馆藏
这是最具战国楚风特点的一件面衾。经拼合复原后,图案精美。锁绣针法发挥到了极致,凤冠凤翅以单行锁绣铺列,其他地方则用深浅色满铺针法。色彩有
棕红、深红、土黄、浅黄。 神奇浪漫的楚汉刺绣
二、汉代刺绣
汉代,刺绣开始展露艺术之美。因为经济繁荣,百业兴盛,丝织造业尤称发达;又当社会富豪崛起,形成新消费阶层,刺绣供需应运而兴,不仅已成民间崇尚广用的服饰,手工刺绣制作也迈向专业化,尤其技艺突飞猛进。从出土实物看,绣工精巧,图案多样,呈现繁美缛丽的景象,堪称为这项民族工艺奠定优秀的传统。
汉代王充《论衡》记有“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足以说明当时刺绣技艺和生产的普及。因为刺绣工艺的成熟,汉代已经在无形中开始区分使用刺绣的人群等
级和种类,刺绣虽然是在劳动中由劳动人民创作产生,但是绝大部分的劳动人民是享用不起高档丝织刺绣品的。普通的劳动人民只能在生活中用简单的刺绣工艺来点缀服饰鞋帽等实用品。 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刺绣残片,它们虽已在地下埋藏了几千年,但出土时仍然精美绝伦,配色、针工都运用得恰到好处,让我们这些现代的绣工们都汗颜。汉代的刺绣工
艺在山东一带也很发达,并早已成为民间妇女的普遍劳动。而四川成都的蜀绣在汉代也很精美。由此可见刺绣工艺在汉代就已经很普及了。
物品名称:长寿绣 织绣年代:西汉
材料:绢
出土时期:1971年
出土地点: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 收藏地: 介绍:
长寿绣是以茱萸纹、如意云纹为主,气势磅礴、粗犷。此幅绣地为绢,在绢地上用四种丝线绣制而成,针法为锁绣法、线条流畅、绣工细密、针脚整齐为当时一种流行的高级绣品。绢面上 10 余朵花穗状的流云分别用浅棕红、紫灰和橄榄绿丝线绣成,流云间穿插着深绿的云纹。代表“长寿”之寓意,因此称其为“长寿绣”。史书记载,汉代像长寿绣这类高档精细的刺绣品,一匹价值 2 万钱。汉代黄金 1 斤值万钱, 2 万钱就是 2 斤黄金,可见刺绣在汉代的确是价比黄金。 物品名称:信期绣 织绣年代:罗 材料:绢
出土时期:1982年
出土地点: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 收藏地: 介绍:
“信期绣”绣品的图案中有云彩、花草、写意的燕子,使人联想到明媚的春光和万物的生长,表达了汉人祈求幸福生活与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信期绣”线条细密,轻云舒展,枝蔓
卷草,连绵不断,很有后世缠枝花纹的艺术风格。“信期绣”纹饰中的长尾小鸟,似
燕,燕为定期南迁北归的候鸟,汉代,家燕的别称就是“信期”,这样就和“信期”之词发生了关联,因此命名。 物品名称:乘云绣 织绣年代:西汉 材料:
出土时期:1971年
出土地点: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 收藏地: 介绍:
乘云绣主要是以五彩祥云变幻造型为饰,因而得名"乘云绣",寓意宝贵吉祥。 汉代王充《论衡》记有\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足以说明当时刺绣技艺和生产的普及。汉代刺绣的针法,主要是运用辫子绣,它是以丝线圈套连接而成的,可以单向锁绣表现轮廓,也可以圈排、并排锁绣成面饰。这种针法圈套浮线短,所以它坚实耐用,是实用型的主要针法。辫子绣以长寿绣、信期绣、乘云绣为代表,表现龙纹与云纹、凤纹与云结合。它在汉代一直占着主导地位。 物品名称:朱色菱纹罗手套 织绣年代:西汉 材料:罗、绢 出土时期:1971年
出土地点: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 收藏地: 介绍:
朱红、浅棕、深绿、鹅黄等各色丝线绣出的穗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民间刺绣艺术 - 图文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