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民间刺绣艺术 - 图文(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1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作。

朝廷的提倡,使原有的手工刺绣工艺显著的有了几个方面的提高: 1、「平针绣」法富变化,钻研发明出许多新针法; 2、改良工具和材料,使用精制钢针和发细丝线;

3、结合书画艺术,以名人作品为题材,追求绘画趣致和境界。

为使作品达到书画之传神意境,绣前需先有计划,绣时需度其形势,乃趋于精巧。构图必须简单化,纹样的取舍留白非常重要,与唐代无论有无图案之满地施绣截然不同,明代董其昌《筠清轩秘录》载:“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待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谗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望之三趣悉备,十指春风,盖至此乎”。此段描述,大致说明了宋绣之特色。

这种纯艺术性的刺绣作品,针法紧密工巧,线色丰富调和,形象写真生动,赢得后世广泛赞美颂扬

物品名称:紫降绢地绣宝相睡莲经帙 织绣年代:北宋 材料:绢 出土时期:1957

出土地点:苏州虎丘山云岩寺 收藏地: 苏州博物馆 介绍:

残片为经帙的中心部分,刺绣一大朵正面莲花,四周枝叶对称缠绕。叶边扣线以作双勾。花枝用接针,圆转自如,两针衔接处藏针不露。莲瓣色彩金黄,配淡绿色宝相花,浅蓝莲叶,绿色缠枝。

物品名称:刺绣海棠双鸟图 织绣年代:南宋 材料:白缎 出土时期: 出土地点:

收藏地: 沈阳故宫博物馆 介绍:

纵27.9厘米,横26.4厘米,方形画幅,《宋刻丝绣线合壁册》中之一页。 物品名称:刺绣梅竹鹦鹉图 织绣年代:南宋 材料:绢 出土时期: 出土地点:

收藏地: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介绍:

纵27.7厘米,横28.3厘米,方形画幅。

五、元代刺绣

元朝于大都设有文绣局。从南宋偏安江南,元王朝建立后,知识份子或苟安为官或隐居庄园,于中国南方兴起地主文化,纯欣赏性刺绣流派以仿绣书画为长,与民间刺绣工艺分离,与绘画艺术结合。平绣类针法处理技巧细腻化与创新发展。彩线刺绣技法已十分成熟,在绣品中自成一格。

元代刺绣的观赏性制作虽远不及宋代,但也继承了宋代写实的绣理风格。入主中原的元人,在全国各地广设绣局和罗局,刺绣的审美和功用,越趋于美术化。佛教题材的出现,始自隋唐,主要图案是宝相花。宋绣独尚名人书画,偶有佛像绣品。元世祖忽必烈为了否定儒家的首一地位,崇推出藏传佛教,中原拜佛信教之风复兴。 元代统治者信奉喇嘛教,刺绣除了作一般的服饰点缀外,更多的则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被用于制作佛像,经卷,幡幢,僧帽,以西藏布达拉宫保存的元代《刺绣密集金刚像》为其代表,具有强烈的装饰风格。山东元代李裕庵墓出土的刺绣,除各种针法外,还发现了贴绫的作法。它是在一条裙带上绣出梅花,花瓣是采用加贴绸料并加以缀绣的做法,富有立体感。 然而,各地绣局仍沿着宋人路子,刺绣名人书画或花卉写生,且工不如宋人。《清秘藏》中则道:“元人用线稍粗,落针不密,间用墨描眉目,不复宋人精工矣!”可见,元代的刺绣工艺较之宋代无多大进步。 物品名称:观音大士 织绣年代:元

材料:发丝和丝线合绣 出土时期: 出土地点: 收藏地: 南京博物馆 介绍:

观音大士像,元代管仲姬作,纵104.9cm 横49.8cm。管仲姬(1262年至1319年),名道升,字仲姬,浙江吴兴人,诗书画绣皆精,元代书画家赵孟頫之妻,被封为“魏国夫人”。后世对管仲姬书法极为推崇。此幅作品发绣、丝绣相结合,绣制精整。

历代才女少有如管仲姬一般多才多艺,且至工至精。其写璇玑图诗,五色相间,笔法妙绝,似天使遗物;画墨竹梅兰,独出手眼,始创晴竹新篁;工山水、佛像。元仁宗甚爱管氏书法,曾谕旨作千字文一卷,并敕命玉局工匠为玉轴,送秘书监,装池收藏。又命赵孟頫籀隶真行草六体千字文六卷,其子赵雍书一卷。仁宗赞曰:“令后世知我朝有善书妇人,且一家皆能书,亦奇事也。” 物品名称:刺绣韦驮像 织绣年代:元 材料: 出土时期: 出土地点: 收藏地: 介绍:

刺绣韦驮像,元代刺绣,具体出品年代不详,作者不详,纵31.2厘米,横27厘米,仿宋绣风格局部绣制,作品所用线色丰富,为历代刺绣藏品所罕见,绣工精细,人物脸部绣制细腻逼真传神,物件、飘带,火焰绣制简单而不粗糙,衣着盔甲用色丰富,棱角块面分界清晰,用色用线恰到好处,将人物英武、飘逸以及威严体现的淋漓尽致。

物品名称:龙型刺绣衣边 织绣年代:元末 材料:

出土时期:1964 出土地点:苏州

收藏地: 中国苏绣艺术博物馆

介绍:

此款龙型刺绣衣边,于1964年苏州出土,墓主为元末明初曹氏。一个普通的墓主,所绣衣边图案竟为五爪金龙,实在有违中国传统文化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后据考证,此墓主人为元末起义领袖张士诚母亲之墓,张士诚于泰州起事,后占领江苏、浙江大片富庶城池,于元末自称为王,改国号大周。想必其母衣服衣边龙型刺绣就是由此而来。

六、明代刺绣

明代于北京设有刺绣作坊。因染织技术精练,发展多元化的色相彩度色丝。妇人多擅长女红, 绣制家庭所需绣品,收藏和鉴赏精妙绣品成为上层社会风尚。民间顾绣脱离生活实用成为独立的欣赏工艺。上海露香圆顾家发扬宋元绣画技法,以古今名人书画作品为底稿,运用各式材料入绣画,如蒲草、胎儿细发等。其构思讲究、用材精妙天成,绣工善美,吸收西方浪漫主义突显透视的效果,风格得以闻名传世、名噪一时。

明代是我国手工艺极度发达的时代,承继宋代优良基础的刺绣,顺应时代热烈风气,继续蓬勃昌盛,而且更上层楼。 明代刺绣工艺也表现了多项特色:

一是用途方面,广用流行社会各阶层,制作无所不有,与后来的清代,成为我国历史上刺绣流行风气最盛的时期;

二是绣艺方面,一般实用绣作,品质普遍提高,材料改进精良,技巧娴熟洗练,而且趋向迥异宋代的繁缛华丽的风尚;艺术绣作,承袭宋绣优秀传统下,能够推陈出新有新发明,特别是明代已经出现以刺绣专业的鸣世家族和个人如有名的「露香园」绣,为上海顾家所创,发明绘画刺绣结合的「绣画」作品风靡至清不歇;这种刺绣家纷然崛起广受社会推崇的风气,也以明末清初最盛。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民间刺绣艺术 - 图文(3)在线全文阅读。

民间刺绣艺术 - 图文(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2796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