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民间刺绣艺术 - 图文(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1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状流云和卷枝花草的“信期绣”绢手套, 直筒露指式。其掌面为菱纹罗,指部和腕部均用绢,掌的上下两侧各饰“千金”绦一周。根据古墓出土的帛画和刺 绣品等实物可推知,刺绣工艺在距今三四千年以前的汉代就已经非常发达了。汉代在陕西西安已有专门生产高档丝织刺绣品的地方——“东织室”、“西织室”。

这些高档丝织刺绣品是专门供皇室贵族所享用的。由此可以看出刺绣工艺虽在劳动中产生,但早期布衣百姓是穿不起刺绣丝织品的。

这里展出了长沙烈士公园战国楚墓出土的龙凤纹刺绣图片和马王堆出土的西汉长沙国的信期纹、茱萸纹、长寿纹、乘云纹等绣品。它们都具有浓烈的湘楚文化特征。图案写实与变体共存,龙形与凤纹交织,奔腾翻卷,呈现出巫神文化中天地交融、人神凝聚,浪漫神奇的时代画卷。工艺上以铺绒、辫子股针法为主,针脚整齐,排列均匀,纹理宛转自如,色线 多以朱红、绛红、秋香、藏蓝为主,即华美富丽,又丰富协调。其高度发展的技艺水平也为今人所折服。湖湘地区出土的楚汉刺绣充分说明了它不可移易的特定地域性,这种远古的本土刺绣艺术,乃是湘绣的历史渊源。

据《拾贵记》,三国时,吴主孙权常把魏、蜀未能平定,在军旅作战之际,

总希望得到一个善于作画的人,可以把山川地势、行兵布阵的图象画下来,丞相赵达有一个极善绘画,巧思无双,能在纤纤玉指间以彩丝织出云霞、龙蛇花纹的锦缎的妹妹。赵达就将他的妹妹引进给孙权,称为赵夫人。孙权让她画九州、江湖、平地与山岳的形势,赵夫人说:“丹青之色,甚易歇灭,不可久,妾能刺绣,作列国方帛之上,可以五皇、河海、城邑,行阵之形。”地图绣成后,进献给孙权,吴主看了大喜。当时人称之谓针绣绝活。所以历史上就传流下来,刺绣之成画图,是三国时赵夫人所创。可惜这幅刺绣未能保存下来,仅能供后人推测而已。 在敦煌125-126窟发现了北魏的刺绣佛像残片,是一佛二菩萨说图,下有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广阳王字样。梁沈约有绣像题赞,序言上说:“造绣无量寿尊像一躯”。可见六朝时刺绣之应用已在服装、服饰之外,又开辟了绣佛、绣这个领域。

三、唐代刺绣

唐代刺绣应用很广,针法也有新的发展。刺绣一般用作服饰用品的装饰,做工精巧,色彩华美,在唐代的文献和诗文中都有所反映。如李白诗“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白居易诗“红楼富家女,金缕刺罗襦”等,都是对于刺绣的咏颂。唐代的刺绣除了作为服饰用品外,还用于绣作佛经和佛像,为宗教服务。唐代刺绣的针法,除了运用战国以来传统的辫绣外,还采用了平绣、打点绣、纭裥绣等多种针法。纭裥绣又称退晕绣 ,即现代所称的戗针绣。它可以表现出具有深浅变化的不同的色阶,使描写的对象色彩富丽堂皇,具有浓厚的装饰效果。

刺绣工艺发展到唐宋时期已有数十种针法,其风格也逐渐形成了各个地域的不同特色。刺绣已不单单是绣在服饰上,而是从服饰上的花花草草发展到了纯欣赏性的刺绣画、刺绣佛经、刺绣佛像等等。据传武则天时,曾下令绣佛像四百余幅,赠

予寺院及邻国,由此可见唐代绣佛像已非常盛行 物品名称:红色绫地宝花织锦绣袜 织绣年代:唐(公元618年--907年) 材料:绫地织锦 出土时期:1983年

出土地点:青海省都兰县热水乡血渭吐番墓出土

收藏地: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介绍:

袜体全长50厘米,袜腰为小宝花织锦,蓝地显黄花。袜面为红色回纹绫,上刺绣宝花图案。以绿色圆贴金为中心,采用锁绣针法,绣黄绿两色多层次的六瓣花。

这种全宝花而无宝花的图案排列较为少见。 物品名称: 织绣年代: 材料: 出土时期: 出土地点:

收藏地: 介绍:

物品名称:黄地宝色绣鞯 织绣年代:唐(公元618年--907年) 材料: 绢

出土时期:1983年

出土地点:青海省都兰县热水乡血渭吐番墓出土 收藏地: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介绍:

鞯全长50、宽35厘米。鞯,垫在马鞍之下,以保护马背和防止马鞍滑动的的布垫。这款鞯残片,以黄绢为地。其上用白、棕、蓝、绿等色,采用锁绣针法刺绣出艳丽的唐草宝花。

唐时绣佛亦很盛行,《法苑珠林》载:“康显庆之际,于西京造二十余寺,爰束力内宫式模遗形,造绣像一格,高举十有二丈,惊目骇听, 绝后光前,此为绣像之最巨者。”诗圣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有一句“苏晋长斋绣佛前,醉后往往爱逃禅”,也反映了唐朝绣佛之普遍。唐代服装刺绣也开始盛行。据《旧唐书·后妃传》载 ,“宫中供贵妃院织锦刺绣的工人多达700人”。宫内如此,官僚当然相互仿效。发展到后来,连皇帝也觉得太过分了,唐代宗大历六年(公元771年)下诏说:“织锦、刺绣,太耗费妇女劳动力......,以后凡织的、 绣的花纹如盘龙、对凤、麒麟、狮子、天马、辟邪级及大繝锦等一律禁止生产。至于长生高丽白锦、大小花绫锦,仍按惯例造。晓谕各级官员,按此招待,不得有误。可是,皇帝的诏书终究抵挡不住历史车轮和时代潮流的前进,刺绣非但尚有被禁止住,反倒更向前发展了。除传统辫绣外,发展平锈类齐针、缠针、套针、接针、针线锈类、平金法、圈金、圈银、拉金锁、铺绒、堆綾、贴绢等技术。套针、切针、滚针为此时期所创。 宋朝时由政府部门设置文绣院。上自天子下至百官,都穿绣衣,按照官阶等级,各式服装均有明文规定。

由于政府倡导,民间风气益盛,刺绣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除文绣院外,还设绣画专科,专门从事依样绣制各类绘画艺术品,分为山水、楼阁、人物、花卉、鸰毛等各科。从此刺绣又分为两道,一道为实用服饰艺术,一道为欣赏艺术。 在

官府这样大力倡导下,刺绣工匠的艺术素质也不断提高,刺绣的运针、绣法都有很大的创新。屠隆《考槃余事》描写宋绣说:“宋代的闺绣,画山水、楼台、花鸟,针线细密,不露边缝。有时把丝劈开,只用一根丝的十分之一二,用的针象头发丝一样细,所以人物眉目都很清楚,丝色光彩夺目,神形俱备,设色配色比画还要好,女红手巧,十指春风,真是不可及”。明代书画家、鉴赏家董其昌对宋绣的成就也极度赞赏,他说:“宋代刺绣,设色精妙,无论山水、人物、花鸟,莫不生动有致,精彩处比绘画更妙,妇女刺绣,十指春风,直能胜过画家的笔墨”。文震亨《长物志》也说:“宋绣针线细密,设色精妙,光彩夺目,山水有远近的趣味,花鸟则绰约多姿、亲昵活泼,不可不藏一二幅,以备画中之一格”。在刺绣工艺高度发达的宋代,刺绣名匠相继脱颖而出,如当时的思白、墨林、启美等人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台湾博物馆内收藏有宋绣观音大士像,绣长生佛会图,绣老子像,绣老子骑牛图,绣秋葵蝴蝶、梅竹山禽图,绣芝仙祝寿图,绣咸池浴图,绣黄荃(五代工笔画家)花鸟画等,这些都是绣品杰作。

四、宋代刺绣

唐以前之绣品,多为实用及装饰之用,刺绣内容与生活上的需要和风俗有关。

宋代刺绣之作,除为实用品外,尤致力于绣画。自晋唐以来,文人士大夫嗜爱书法并及于绘画,书画乃当时最高的艺术表现,至宋更及于丝绣,书画风格直接影响到刺绣之作风。

宋代是我国手工刺绣发达臻至高峰的时期,无论产品质量均属空前,特别是在开创纯审美的艺术绣方面,更堪称绝后。宋代手工刺绣之发达,由于当时朝廷奖励提倡之故。据《宋史.职官志》载,宫中文绣院掌纂绣。徽宗年间又设绣画专科,使绣画分类为山水、楼阁,人物、花鸟,因而名绣工相继辈出,使绘画发展至最高境界,并由实用进而为艺术欣赏,将书画带入手工刺绣之中,形成独特之观赏性绣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民间刺绣艺术 - 图文(2)在线全文阅读。

民间刺绣艺术 - 图文(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2796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