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竞争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纵观成功企业的发展史,毫无例外地都蕴藏着深厚的自身文化的底蕴。中小型企业营造以人为本、创新为本的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的战略管理提供最有力、最长效的平台。
同时,我国的中小企业行业分布广泛,几乎涉及了所有竞争性行业和领域,除了航天、金融保险等技术、资金密集度较高和国家专控的特殊行业外,广泛地分布在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各个行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传统行业,如一般加工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等。但在中小企业建设中企业文化建设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由我国经济的“有益补充”地位和“拾遗补缺”作用,已提升到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企业立足的新高度,在吸取了西方的文化建设的特点和教训上我国开始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文化建设上开始提高综合竞争力、完善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发展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我们应知道企业文化的国际背景和意义。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最具生机与活力的群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但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现代企业竞争模式从过去的恶性竞争逐步转向既竞争又合作的新型“竞合”关系,要求企业必须不断融合多元文化、合作文化和共享文化,使企业能够突破看似有限的市场空间和社会结构,实现优势互补的资源重组,做到“双赢”乃至“多赢”。文化决定了表现形式,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可以产生维持和优化企业文化的效果。在面对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面前不得不重视对人员的素质的培养和企业内部的建设从此可以看出是企业快速的发展和长久的存在。
在深入分析中小企业文化建设问题之前,首先要认识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也就是说,必须搞清楚什么是中小企业。 1.1.1国外对于中小企业的定义
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比较模糊的概念。目前世界各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这里重点介绍几个代表性的定义。
美国当前的中小企业界定标准非常简单,即雇工人数不超过500人的企业都被认定为中小企业。这种简单明了的界定标准利于各个部门之间形成统一认识,便于协调行动。
1
第一章 绪论
不足之处就是它不能明显地反映不同行业的不同特征,因此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日本现行的中小企业界定标准则较为复杂。分行业设定,不同的行业界定标准不尽相同。例如在制造业中,从业人员数不超过300人的或资本额在3亿日元以下的,为中小企业;如果是批发业,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则是从业人员数不超过100人或资本额在1亿日元以下的。这样分行业的划分,更能反映现实情况,并能使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的灵活空间更大,所以是一种较为合理的做法。
欧盟当前中小企业界定标准为:凡符合雇员人数250以下,产值不超过4000万埃居或资产年度负债总额不超过2700万埃居,不被一个或几个大企业持有25%以上股权条件的为中小企业。欧盟这样将中小型企业的界定标准单独列出,可以制定专门针对小型企业的扶持政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政策的选择空间。同时,一定程度上考虑企业的法人地位,将一些大型企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和分公司排除在中小企业行列之外。
总体而言,美国、日本、欧盟的中小企业界定标准各有特色,但也都有不足之处。由于企业多样性的存在,整个企业群体无论从什么视角划分都有一定道理。因此,对中小企业的界定就很难找到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 1.1.2我国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
目前所采用的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为2003年2月由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四部研究制订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它废止了之前单一地使用企业职工人数或年综合生产力为划分标准的做法,建立了结合行业特点的、以年末从从业人员人数、资产总计及全年产品销售收入为指标的新标准(表1.1)
表1.1 2003年国家中小企业标准暂行标准
行业 工业 建筑业 职工人数 300—2000 60—3000 100—200 销售额 3000万—3亿 3000万—3亿 3000万—3亿 资产总额 4000万—4亿 4000万—4亿 备注 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三项指标下限,其余为小型企业 批发和零售业 100—500 交通运输和邮政业 住宿和餐饮业 500—3000 400—1000 400—800 1000万—1.5亿 3000万—3亿 3000万—3亿 3000万—1.5亿 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两项指标下限,企业为小型 企业
2
第一章 绪论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知道,要为今后更好地贯彻实施中小企操作性,并为今后更好地贯彻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各级政府、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明确扶持和服务对象,进一步制定和落实中小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以及中小企业自身定位与发展提供了标准依据。
1.2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2.1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
通过发展企业文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企业的活力,筛选与提炼形成的人本管理理论,它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价值观为核心,以企业最高目标、企业精神、优良作风、礼仪风俗、行为规范、标识、英模、环境、传播网络等为主要内容,能够激发和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是振兴企业、培养人才、维护稳定。主要是要解决在企业内部如何对待治理者和员工,在企业外部如何对待客户;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竞争与合作的正确处理;对生产环境、工作环境、人文观念以及对社会责任与贡献的考虑;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与定位的考虑,对企业思想建设、道德建设、制度建设的考虑等等。但是,无论要达到什么目标,包含什么内容,都应弄清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和根本目标。为使企业科学、可持续地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融合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培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1.2.2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有以下三点:第一,导向功能。对企业整体和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使之符合企业所确定的目标。第二,约束功能。对每个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的作用。企业文化的约束是较大程度是一种软约束,软约束产生企业文化氛围、群体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第三,凝聚功能。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是指当一种价值观被企业员工认同之后,它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剂,从各个方面把其成员团结起来,企业成员由此产生“认同感”,一方面为企业作贡献,另一方面展现自我价值。从而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第四,激励功能。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具有使成员从内心产生高昂情绪和发奋进取精神的效应。企业文化对人的激励不是外在推动而是内在引导,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使每个企业员工从内心深处自觉产生为企业拼搏的献身精神。第五:辐射功能。是指企业文化一旦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它不仅会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对本企业员工产生影响,而且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笔者认为,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主要有:
第一,企业领导者必须成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因为企业是由领导者进行管理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企业领导者应该带头学
3
第一章 绪论
习企业文化知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有深刻的认识,对建设本企业文化有独到的见解,对本企业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要亲自参与文化理念的提炼,指导企业文化各个系统的设计,提出具有个性化的观点,突出强调独具个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识,通过长远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职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推动企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管理相互融合。企业文化的建设不能抛开企业的管理制度,没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但是,不论规章制度多么完善,也不可能包罗企业的一切活动,不能从根本上规范每一个职工的行为意识。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无形的文化上的约束力量,形成一种规范和理念,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企业文化对管理的现实指导意义就在于挖掘文化管理的本质,丰富文化管理的内涵,提高文化管理的导向作用。
第三,企业文化必须得到企业全员的认同。要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使职工形成同一的理念,并且贯彻落实。通过在职培训等形式,增强职工对企业文化系统的认识,让职工人人参与在其中,从“要求我这样做”转化为“我应该这样做”,才能按照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用文化理念指导个人行为,使之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1.2.3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员工行为的指导思想。现代企业里的员工,已不仅仅只想通过劳动从企业中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他们还需要被社会和企业认可,并有一种个人的成就感和归属感。企业是员工赖以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寄托,企业也就是员工之家。让员工们认识到企业是自己的企业,这就是好的企业文化产生出来的积极作用。企业文化就是全体员工认可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它规划了员工基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并渐渐将其演变成一种习以为常的规则。企业文化是与企业相伴而生的客观现象。早在企业这一经济组织形态诞生之时,就存在企业文化发展,其产品大量冲击和占领美国曾居于优势的市场领域。其根本差异表现在,美国企业注重管理的硬件方面,强调理性的科学管理。日本企业则不但重视“硬”管理,更注重“软”管理,即注重企业中的文化因素,注重为全体职工共有的价值观念,注重强化职工对本企业的向心力,注重企业中的人际关系。以上这些都是企业文化建设中意义,它对企业发展和建设有举足重轻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
4
第二章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第二章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2.1当前企业文化研究现状
2.1.1国外研究现状
从世界范围看,占主导地位的企业文化,一种是欧美型企业文化,一种是日本型企业文化,再一种是借鉴型企业文化。欧美型企业文化,所表现的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日本型的企业文化,追求“人和”、“至善”,“上下同欲者胜”的群体共同意识;以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企业为代表的借鉴型企业文化,融汇吸收了东西方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的特点,具有较强的“亲和性”。 上世纪70年代起,美国经济长期陷于停滞状态,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其产品大量冲击和占领美国曾居于优势的市场领域。这一严峻的挑战引起美国各界的震惊和深刻反思。经过多方面的比较研究,美国学者发现成功的企业管理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日本的企业管理方法中有不少是为美国企业界所忽视的,其根本差异表现在,美国企业注重管理的硬件方面,强调理性的科学管理。日本企业则不但重视“硬”管理,更注重“软”管理,即注重企业中的文化因素,注重为全体职工共有的价值观念,注重强化职工对本企业的向心力,注重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比较的结果使美国学者认识到,文化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对于企业的成功与否具有深刻的影响作用。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开始为世界各国所瞩目。儒家文化调和了市场经济时代的诸多弊端,为这些国家创造了和谐、有序的经济发展环境。韩国的企业主要表现出重家族、重群体、重社会、重国家和轻个人的伦理观念,以及忠于国家、尊敬长者、勤劳敬业的道德规范。这都是与儒家文化的观念是相一致的,是对儒家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与韩国相比,新加坡是深受“全盘西化”之害但醒悟很早的国家。早在10年前,时任新加坡政府副总理的吴作栋就提出把儒家基本价值观升华为国家意识。新加坡政府既不盲目模仿西方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也不完全照搬儒家文化,而是按照本国的国情走一条新加坡模式的发展道路,值得我们借鉴。 2.1.2我国研究现状
当前,我国企业的文化建设,大体有如下几种类型:一是在家族式管理的企业中,企业的领导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以我为真理,以我为中心”,不需要规范系统的文化管理模式;二是那些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他们把产品开发和简单的利润增长放在第一位,对企业文化的建设,还不太在意或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那些知名的成功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并努力和国际化接轨。
从当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来看,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现状是: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王力云浅谈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 图文(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