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沪教版四下语文教案全集(7)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1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媒体出示:

忽然从后面跑来一只狼,慌慌张张地对他说:“先生,救救我吧!猎人快追上我了,让我在你的口袋里躲一躲吧。躲过这场灾难,我永远忘不了你的恩情。” 指导朗读:

狼的语气——哀求。理解感叹号表达的是狼哀求之情。

(第二次是在猎人找不着狼向东郭先生打听时,东郭先生犹豫了一下,然后编了谎话,在猎人手下救了狼。这些都说明了东郭先生太糊涂、太愚蠢了。)

师小结:狼的苦苦哀求和那可怜的样子,让东郭先生心肠软了,忘记了狼的本性,真是一个怎样的人?

板书:糊涂 愚蠢

(三)了解狼的凶残狡猾

1、师:而那被东郭先生忘记的狼的本性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6—8节,用曲线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 媒体出示:

狼伸伸腰,舔舔嘴,对东郭先生说:“我现在饿得很,先生,如果找不到东西吃,我一定会饿死的。先生既然救了我,就把好事做到底,让我吃了你吧!说着,就向东郭先生扑过去。(板书:恩将仇报)

他躲到毛驴左边,狼就扑到左边;躲到毛驴右边,狼又扑到右边。(凶残) 狼不等老农回答,抢着说:“他刚才捆住我的腿,把我装进口袋,还压上了好多书,把袋口扎得紧紧的。这哪里是救我,分明是想闷死我。这样的坏人,我不该吃吗?”(板书:狡猾) 指导朗读:读出狼凶狠、狡猾的语气。 理解感叹号所体现的狼的凶狠的感情。

3、师:狼的本性就是如此——凶残、狡猾(生读)而东郭先生还要对他讲仁慈,这简直是他——糊涂(生),太——愚蠢(生)了。 (四)体会农夫的果断和机智

1、师:愚蠢的东郭先生和狼争得不可开交,农夫是怎么把狼打死的呢?请同学们默读9——10节。

2、讨论交流,板书:机智、果断

3、当老农把狼打死后,东郭先生醒悟了吗?他会怎么想?会对老农说些什么?(交流) 媒体出示:当老农把狼打死后,东郭先生( )地说:“ 。” 四、小结复习

1、师: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板书:我们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 2、生活课堂:媒体出示: 说一说:

当猎人追来的时候,狼( ),东郭先生看见狼这可怜的样子( ),当猎人走了后,狼( ),东郭先生( )。 五、拓展作业

1、抄写词语: 慌慌张张 灾难 恩情 危急 准备 犹豫 仁慈 糊涂 教训 2、造句:用“犹豫”“大吃一惊”造句

3、与好伙伴合作排演课本剧《东郭先生和狼》。

31

16 颐和园

【教学目标】

1 根据学生实际,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若干个。积累课文中的词语。

2 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语句、内容等提出问题,并试着解答。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也”、“几乎”的用法。

3 继续学习默读、归纳文章内容的方法。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归纳,知道北京的颐和园景色优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 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背诵。 【课前准备】

搜集自己最喜欢的旅游景点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 我们伟大的祖国,江山如画,风景独好,有许许多多各具特色的自然美景。你们到过哪些令你难忘的地方? 2 学生自由交流。

3 大家介绍了那么多的地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我们的首都——北京去游玩,好吗?那我们就先到北京的颐和园去逛一逛。 板书:16 颐和园

(媒体出示“颐和园”的图片。) 4重点指导书写:颐 书空左半部。(媒体出示)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大家以小组的形式自学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读通课文中出现的长句子。 2 自己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写了颐和园的哪几个景点? 3 学生自读课文。 4 反馈交流。

(1)小组合作读生字、词语。 (2)读通课文中较难读的句子。(媒体出示句子)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杨柳。 (3)回答问题。

三 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颐和园那么美丽的景色,你们喜欢吗?

2 自己读读第2、3、4、5节,你最喜欢颐和园的哪一个景点?自己认真读,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3 学生自由读。 4 交流反馈。

(每交流一个景点,教师要注意运用各种方式激励学生多读,读出感情。) 5 随机出示练习。(媒体出示阅读新体验3) 读下面的句子,学着提提问题。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1)轻声读读第一句句子,想想你有什么不理解吗?试着提提问题。

(估计: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这句话要加上“也”这个词?如果学生不能提出问题。老师请学生想想为什么这句话要加上“几乎”这个词?有些学生可能对石狮子感兴趣,提出

32

其他问题,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提问,和教学关系不大的,可以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解决。) (2)请学生读读课文,从文中找到有关的语句,解决问题。

(3)师:十七孔桥的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大家想想,会有些什么姿态呢?

(媒体出示练习)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有的 ;有的 ;还有的 。真是千姿百态啊! (4)指导朗读句子。

(5)指导学生对“游船 、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这句话提问。(媒体出示句子)

①对这句话你有什么不理解的,提提问题。

(估计两种情况:①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这句话要加上“几乎”这个词?②学生不能提出问题。老师指名说说“几乎”的意思。请学生想想为什么这句话要加上“几乎”这个词?) ②小组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 ③指导朗读。

6 听听读读,体会顺序,指导背诵。 (1) 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不过,把游览颐和园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2) 听老师读这段话(媒体出示游览图),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短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短语写下来。 ①师读生听。

②学生动笔填写表示游览顺序的短语。(媒体出示) (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③齐读第2-5节,再来体会一下。(媒体出示第2-5节) (师生齐读这段话)

(3) 指导学生自由准备背诵自己选择的课文。 四 课堂总结,复习巩固。

1 小结:通过这堂课,我们仿佛已经置身于颐和园美丽的景色之中。 2 我们了解了北京颐和园美丽的景色。下面请同学们做小导游带大家一起去游览,怎么样? 3 在游览之前,我们要先知道游览的线路,请你们再读读课文,画一张游览路线图,可以小组合作。(媒体出示) 4 交流,校对。

5 学生学做小导游介绍。 五 课后拓展,布置作业。

1、今天,我们身临其境,游览了北京的颐和园,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领略了那儿的美景。中国有许多名胜古迹,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自己喜欢的景点,结合课前收集的照片和资料,学习课文介绍景点的方法说一说。 2、学生准备。3、交流。

4、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 栏杆 耸立 金碧辉煌 葱郁

掩映 远眺 隐隐约约 姿态不一 (2)结合课文内容,向家长介绍颐和园。

33

17、秦陵兵马俑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理解“惟妙惟肖”、“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等词语。

2 体会用想像写出的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继续学习针对词句或文章内容提出问题。 3 默读课文,了解秦陵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感受它的“惟妙惟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伟大的祖国,五千年文化,历史悠久。如今,考古学家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我们揭开了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同学们,你在旅行中,见过哪些历史文化遗迹? 学生自由交流。

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到我国的六朝古都之一的西安,去亲眼看一看著名的兵马俑。 出示课题:17、秦陵兵马俑

指名读课题。课题里有三个后鼻音,特别要注意“陵”。(媒体出示:课题,拼音linɡ) 师介绍兵马俑相关历史背景。

“陵”是陵墓的意思。秦陵就是秦始皇的陵墓。“俑”就是古代用来殉葬的雕塑,模仿真人真物用木头、泥土等制成。在秦始皇之前,封建最高统治者,都是用活人来陪葬的。秦始皇用雕塑来陪葬的方法,是历史上的一大进步。(媒体出示:图片) 7、同学们,你们想深入了解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秦陵兵马俑。(媒体播放录像) 二、整体感知 出示预习菜单:

自主识字,理解词语,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默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

读了文章,用一个词语形容秦陵兵马俑。 学生默读,自学课文。 反馈预习情况,质疑解疑。 可能出现的问题:

发髻:看看课文中兵马俑的图片,找找兵马俑的发髻。字典中的解释:在头顶或脑后盘成各种形状的头发。 驭手:(媒体出示图片)解释:驾驭马车的士兵。

师:现在,你能用什么词语形容秦陵兵马俑呢? (惟妙惟肖、举世无双、绝无仅有、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享誉世界)

交流中说出上述词语的学生,给一张卡纸请学生书写。写好后贴在黑板上。

分类:哪些词语说明了兵马俑的地位?(贴出举世无双、绝无仅有、享誉世界)哪些词语具体描述了兵马俑?(惟妙惟肖、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举世无双”和“享誉世界”,你觉得使用重复吗?(虽然都表现了兵马俑在历史上的地位,但是前者强调了珍惜罕见,后者强调了名气大。) 这些词语中不理解的提出来和大家共同学习。 师: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的一句句子里,你找到了吗?(媒体出示: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齐读过渡句。 师:哪个小节,写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哪些小节,写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第2小节规模宏大;4—10小节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2小节,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4

1.轻声读第2小节,联系课文解释“规模宏大”的意思。 2、学生交流。

抓住第二小节中出现的数字体会。

抓住描写一号坑的词语“巨大、恢宏气势、军阵”等词语体会。 观看一号坑的录像。(媒体播放录像) 齐读第2小节。

(二)学习课文4——10小节,体会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师:让我们一起来快速阅读四到十节。数一数具体介绍了几种兵马俑。

师:让我们一起进入阅读新探索:文章中具体介绍了几种兵马俑,用手势表示。(6种)他们分别是“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教师引,学生说)真是类型众多啊!那么他们的个性鲜明体现在哪里呢? 学习将军俑和武士俑的区别,体会“个性鲜明”。

师:这里有两张图片,你能猜出他们的身份吗?(媒体出示:武士俑、将军俑的图片) 师:你们真聪明,怎么猜出来的?阅读4、5小节,小组合作填写将军俑和武士俑的资料卡。 身材 服饰 兵器 将军俑 魁梧 头戴金冠,身披铠甲 宝剑 武士俑 高1.8米左右,体格健壮,体态匀称 穿着战袍,套着铠甲,脚上蹬着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头发一律挽成了偏向左侧的发髻。 铜戈、利剑、盾牌 4、词语宝箱: (1)师:作者在描写兵马俑时,也试图展现他们不同的个性,让我们来找找相关词语。 (2)找出文中表示兵马俑手部动作的动词。(媒体出示:执、持、握、擎、拿) (3)找出文中表示兵马俑穿着的动词。(媒体出示:戴、着、蹬、披、穿、套)

5、师:是啊,兵马俑在雕塑上体现了各自不同的身份,请男生读将军俑;女生读武士俑;齐读另四种兵马俑,感受兵马俑的个性鲜明。 6、学习第10小节。

师: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品。仔细端详,神态各异:生跟读第十小节。 师:文中省略号有什么作用?(省略课文内容)

师:坑内近7000个兵马俑,每一个都有不同的神态,都是军人,你认为为什么他们会有不同的神态呢?(学生交流设想:心情不同,个性不同,所处的职位不同等等) 他们还会有什么神态呢?请你们用“有的?好像?”来仿写。(媒体出示:有的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

师:有的和好像后面的横线上,应该填什么呢?请四位同学来分别读读。 交流。(有的后面可以填兵马俑的动作,神态,好像后面的横线上可以填自己的想象。) 7、师总结:兵马俑神态各异,使我们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当时他们的心情。我国古代雕塑家的技艺精湛,手中的作品和真人没有差别,兵马俑真是惟妙惟肖啊! 8、齐读第十小节。 四、小结复习

1、小组质疑,理解句子。

(1)师:站在兵马俑的坑内,近距离地欣赏着这些威风的兵马俑,仿佛真的走进了硝烟弥漫的战场。走进他们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你怎么理解这句句子呢?(媒体出示句子:走进他们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 (2)用质疑的方法理解句子:

3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沪教版四下语文教案全集(7)在线全文阅读。

沪教版四下语文教案全集(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2074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