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燕子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后提示预习课文。
2、能正确朗读课文,并适当注意感情。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背诵。 3、能理解“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的含义。
4、能仿照课文第一节的写法,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媒体出示: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的图片。
1、师:在自然界中有一种动物与春天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总是早早地向人们报告春天的。它的名字叫——燕子。 2、指名读课题。
3、出示媒体:燕子的图片。
师:大家了解燕子吗?用二三句话,来介绍燕子的外形。 二、整体感知
1、媒体出示:预习要求:
(1)轻声读课文,用查字典的方法学习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读课文,用直线画出课文中描写燕子外形的句子。 (3)思考问题:“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中的正待演奏的将是什么曲子? 2、学生自学 3、检查预习情况 三、研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1节。
(1)媒体出示课文第1节:
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2)指名读课文第1节。
(3)从这节中你读懂了什么?从几方面来描写燕子的外形的呢? 边交流,边书写:
羽毛:乌黑、光滑 (抓住颜色光泽描写) 翅膀:俊俏、轻快 (突出燕子的飞行特点) 尾巴:剪刀似的 (抓住形状描写) (4)师生配合读第1节。 2、学习课文第2——4节
(1)媒体出示课文第2——4节。
阳春三月,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带着它剪刀似的尾巴,斜着身子在天空里掠过,“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下。还有几只横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就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有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哇!
(2)自由朗读课文2——4节,思考为什么说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1
(3)请完成填空,再想想这些词语用得好不好,并说说理由。 媒体出示:
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着它剪刀似的尾巴,( )着身子在天空里( )过,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有几对燕子( )倦了,( )在电线上。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4)交流:
①完成填空,说说这些词用得好在哪里,重点体会“掠”字。 ②随机字词教学:重点指导“添”字的写法。媒体出示:“添”字的笔顺。 ③指名读这三小节。
想象一下,我们可以给这三小节起一个怎样的名字,即用列小标题的形式归纳三节的内容。 ④说说哪幅画面最吸引你,为什么? 其他同学边听,边用笔圈出文中列举的具体景物? ⑤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有感情的读一读,背一背。 ⑥借助课文里的句子来说明喜欢的理由
3、媒体出示句子: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出示媒体:图片。
理解“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句话的含义。 (蓝天作衬、电线作谱、小燕子是跳动的音符。) 四、复习巩固
1、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2、媒体出示作者的照片和简介。
作者简介:郑振铎(1989-1958),现代作家、文学史家、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之一。
本文节选于郑振铎的著名散文《海燕》。散文是郑振铎在1927年5月间赴欧洲学习和考察途中于海轮上所作。初次发表于同年6月上海出版的《文学周报》。
在整篇散文中,作者由深情地回忆故乡的春燕入手,谈到海上所见燕子的矫健和轻盈,进而怀疑起它们是否就是故乡的燕子。其后,自然地点出深深激荡着作家内心的巨大感情波澜,那就是游子远离故土所难以排遣的“轻烟似的乡愁”。 五、拓展作业 媒体出示: 1、抄写词语
俊俏 色彩鲜艳 光彩夺目 伶俐可爱 百花争艳 增添 波光粼粼 演奏
2、仿照课文第一节的写法,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2
2、小溪流的歌
【教学目标】
继续根据要求预习课文,区别“清亮”和“清脆”的意思。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能区别“漂、游、跑”的意义。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感受小溪流欢快、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1、同学们,当你漫步在田野,或置身于山林,观看那蜿蜒曲折的小流清溪,一定会被那清澈透底、碧波荡漾的秀色所陶醉,而那溪流丁冬的响声,更能激起人的无限遐想。 2、媒体出示课题:2、小溪流的歌。 (1)齐读课题。
(2)媒体出示作者照片。(板书:严文井)
师:同学们,2005年7月2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登载了这样一篇文章:《怀念严文井:小溪流的歌永不停息》,为什么以“小溪流的歌永不停息”来怀念这位刚刚去世的“童话爷爷”呢?那是因为他的代表作就是《小溪流的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支小溪流的歌吧! 二、感知课文
1、媒体出示“预习小菜单”。
(1)轻声读课文,用喜欢的方式学习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 (2)区别“清亮”和“清脆”的意思。 (3)想一想:
①小溪流的成长经历了哪几个过程吗?
②为什么人们听到小溪流的歌声“就会忘记疲劳和忧愁”? 2、学生自学。
3、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学生读词语、词组。(媒体出示)
①漂浮 清脆 疲劳 疲倦 忧愁 狭长 拐弯 汇合 ②五颜六色的卵石 巨大的石块 清脆的回声 狭长的山谷 枯黄的小草 茫茫的海洋 (2)重点理解“清亮”和“清脆”的意思。
(3)说一说:小溪流的成长经历了哪几个过程吗? (板书:小溪流一小河 大江一海洋) 三、研读课文。
1、学习1——3小节。
(1)交流:为什么人们听到小溪流的歌声“就会忘记疲劳和忧愁”? (2)媒体出示练习: 想一想,带点的词语能否改成括号里的词语?再读一读,体会句中所用的词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小溪流笑着往前跑。(漂、游)
小树叶不怕痒,轻轻转了两个圈儿,就又往前漂。(跑、游) 小蝌蚪可有些怕痒,就赶快向岸边游。(跑、漂) (3)齐读1——3小节。 2、学习课文4——9小节。
3
(1)小溪流的歌是欢快活泼的,你认为小溪流的歌还是怎样的?学习课文4——9节。 媒体出示学习小菜单:
思考:小溪流的歌是欢快活泼的,你认为小溪流的歌还是怎样的? 读: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4——9节。
找:在文中找找能解决这个问题的相关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说:用一个词语概括小溪流的歌是怎样的。 (2)小组学习。 (3)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板书: 快乐 自信 欢乐 执著 沉着 乐观 充满热情)
(4)小溪流不知疲倦地奔流,汇入大海,遇到了许多新朋友。他们之间会有什么交流?请选择一个内容,找个好朋友,一起说一说。 四、复习巩固。 1、配乐齐读课文。
2、积累名言警句。师生齐读。 媒体出示: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途中徒劳无功。 五、拓展作业(媒体出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五颜六色 漂浮 阻止 疲劳 停留 汇合 活泼欢快 不知疲倦 3、个性选择,快乐作业。(媒体出示)
爱读书的你,不妨阅读严文井的原著《小溪流的歌》。
爱习作的你,不妨作一首小诗,表达对小溪流的喜爱之情。 爱画画的你,不妨画一画活泼欢快、不知疲倦的小溪流。 爱上网的你,不妨上网搜集有关小溪流的资料。 爱唱歌的你,不妨创编一首小溪流的歌给大家听。
4
3、笋芽儿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能根据要求独立预习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写笋芽儿的几句话,体会笋芽儿从害怕到坚定的感情变化。 3、使学生能从笋芽儿破土而出这一自然现象中悟出只有经历风雨,勇于锻炼,才能健壮成长,初步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1、媒体出示两幅画面:笋芽儿、竹子。 师:小小的笋芽儿不到2个月就能长成健壮的竹子,多么奇妙啊,成长后的竹子浑身都是宝,给人们带来无数的好处。想知道笋芽儿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吗? 2、媒体出示课题: 3、笋芽儿 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
1、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想:娇嫩的笋儿长成强壮的竹子得到哪些朋友的帮助? 板书:春雨 雷公公 小草 太阳公公 2、请按笋芽破土前后把课文分成两段:
第一段:1—9节 春雨呼唤沉睡的笋芽,在雷公公的鼓励下,笋芽终于决定破土而出。 第二段:10—12节 笋芽在美好的春光里脱掉妈妈裹在身上的衣服勇敢地长大。 3、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媒体出示: 比一比组词
娇( ) 哄( ) 煦( ) 骄( ) 烘( ) 熙( ) 三、研读课文
1、学习课文1—9节。
(1)分角色朗读1—9节。指名分节读课文,说说春雨和雷公公给了笋芽怎样的帮助?你从中悟出了些什么呢?
板书: 春 雨 :低声呼唤 (催醒) 苏醒 雷公公 :大声呼唤 (鼓动) 发芽 (2)指导朗读: 媒体出示句子:
①沙沙沙,沙沙沙。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上弹奏着乐曲,低声呼唤沉睡的笋芽儿:“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
“不能睡懒觉啦,孩子!快出来看看吧,地面上多美呀!” ②竹妈妈一听,吓得脸色发黄,一个劲儿地摇头:“你的身体这么娇嫩,能到地面上去吗?寒风会把你吹坏的!” (3)想象说话:
“轰隆隆!轰隆隆!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他也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着笋芽儿。”想一想,他是怎样呼唤着笋芽的?笋芽听了又是怎样想的? (4)体会句子
读下面的句子,两句话中都有“扭动着身子”,它们所表达的意思一样吗?请你读读句子,做做动作,体会一下。 媒体出示句子: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沪教版四下语文教案全集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