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位记者想要对刚才发生的那件事,进行一次采访,完成一份报道。
附:学习单
拥抱大树采访报道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
采访提纲(1):
1、请问大树,你在被丹尼尔拥抱时,感受到了什么? 2、请问大树,被铁链锁车时,你有什么感觉和想法? 采访提纲(2):
1、请问绿化管理局官员,免除一千美元的罚款,是否会让丹尼尔问题不那么严重了? 2、请问绿化管理局官员,为什么会丹尼尔发出这样的一个惩罚? 采访提纲(3):
1、请问丹尼尔,这次经历对你会有怎样的影响?今后你准备怎样做?
2、请问丹尼尔,接到一千美元的罚款通知,你是怎样的感受,愿意接受吗?
采访实录:
记 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 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 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表评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业: (1)抄写词语
拥抱 真挚感人 大吃一惊 醒悟 道歉 恩惠 真心诚意 和谐相处 承担 采访 (2)写一份倡议书
上海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遗憾的是在我们身边破坏绿化,不爱护环境的事屡有发生。2010年我们将迎来世博会,届时会有许多的世界友人来到上海。作为上海小公民,我们来写倡议,共同努力,将世博的蓝图化为现实。
16
*9 神奇的机器人
【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机器人的功能。 2、自学认识生字,积累词语。
3、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4、感受科学的神奇,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品质。 5、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交流知识信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机器人图片、模型
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你了解哪些关于机器人的知识? 2、学生交流、教师简单介绍机器人功能特点。
实用上,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机器人可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执行预先编排的程序行动。机器人执行的是取代或是协助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制造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机器人的课文《神奇的机器人》。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布置自读要求。
(1)把生字新词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2)说一说你从文中了解了哪些机器人的知识? (从机器人的特点、机器人的用途指导学生回答。)
(3)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机器人的?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随文质疑。 媒体出示: 读一读
先驱、迹象、大显身手、广阔、披星戴月、才华横溢、能歌善舞 4、分段指导。
说说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总分总)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1段
1、课文是如何给机器人下定义的?媒体出示:
机器人是具有一定智能的机器,它能模仿人的眼、耳、口、鼻、手等感觉器官,按照人的指令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
指名读。说说这一段里的哪一个词语最重要?通过朗读来表现。(允许学生有多种处理朗读的方式,允许多个关键词。) 板书:智能的机器 2、过渡,引读:
机器人用途广泛,本领强大,因而被人们誉为——“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铁胳臂”, 让我们一起来机器人到底有多大的神通。 (二)学习机器人的用途 1、默读3——7小节。
2、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机器人的功能?从什么方面看出机器人的“神奇”? (1)四人小组学习、并完成表格: 在什么地方
干什么 17
在茫茫宇宙 在浩瀚的海洋 在工矿 在农村 在社会 探测生命迹象 探宝藏、擒油龙、找黑匣子 电焊、万能油漆等 种植树木、灌溉田野等 成为棋坛怪杰、书画大师等 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指导朗读。
(2)课文的描写语言有很大特点,你能试着再写写机器人可能会应用在哪里?媒体出示: 在浩瀚的海洋,机器人探宝藏、擒油龙、找黑匣,驰骋万里,上下求索,成为人类开发海洋的生力军。
在(什么地方?),机器人(做什么?),成为人类的( )。 师引读2—7自然段。
(三)展开想象、畅想未来
过渡:机器人神通广大,在各个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想象一下,今后的机器人会是什么样的?你还希望机器人能够为人类做什么? 展开想象、仿写、续写课文。 (四)师总结:
机器人有神奇的功能,在未来的世界,机器人用它那无所不能的本领为人类 服务,我们也会经常见到机器人熟悉的身影。因而,我们由衷想对机器人说:“感谢你——神奇的机器人。” 四、拓展做作业 1、资料补充:
1959年 德沃尔与美国发明家约瑟夫·英格伯格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随后,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Unimation公司。由于英格伯格对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宣传,他也被称为“工业机器人之父”。 2、作业:
(1)抄写词语:
先驱 迹象 大显身手 广阔 披星戴月 才华横溢 能歌善舞 (2)照样子,说一说,写一写。
在浩瀚的海洋,机器人探宝藏、擒油龙、找黑匣,驰骋万里,上下求索,成为人类开发海洋的生力军。
在(什么地方?),机器人(做什么?),成为人类的( )。
18
10、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2、自学认识生字,积累词语。
3、学习课文,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知识,感受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4、增强学会使用电脑、提高信息意识。课余学习上网,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同学们,三年级时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网上呼救》记得吗?
(媒体出示《网上呼救》课题与课文)美国与芬兰这两个国家,远隔重洋,但却在短短的半个小时里成功进行了一次抢救生命的紧急救援行动,你知道依靠的是什么吗? 2、媒体出示课题:10、奇妙的国际互联网(齐读) 二、整体感知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国际互联网”资料。
2、轻声读课文,要求字字音准,句句通顺。思考:国际互联网是什么? 师: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谈论“入网”、“上网”的话题,“网”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3、交流、检查学习情况。
正确朗读生字、新词。媒体出示:
媒体出示:谈论 万水千山 亲朋好友 天涯 庞大 无所不有 天南海北 足不出户 快捷 丰富多彩
(2)据意写词。媒体出示:
很多的山和水,形容路途遥远险阻。 ( ) 没有什么没有。 ( ) 形容距离远。 ( ) 形容速度很快。 ( ) 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 ( ) (3)开火车朗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2小节。
1、轻声读课文第2小节,思考:“网“是怎么回事?划出句子。 2、交流。
3、媒体出示句子:
“国际互联网”就像罩住地球的“大网”。不过,这张“网”是通过无数条“线”把亿万台电脑连接起来的。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这些“线”上下飞速流动着文字、图象、声音,他们能够在短短几秒钟内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
线(电缆、光缆、无线电波)
教师随机板书:电脑——————————————电脑 飞速流动文字、图象、声音 4、教师简介“电缆、光缆”。媒体出示图片、说明:
电缆——说通俗一些电缆就是电线,电线的作用就是传送能量,只是电缆是有一系列比较粗
19
口径的电线集成后被包裹在一根更粗大的绝缘管子内,电缆主要通过埋设在地底、海底下或者安置在架设的金属架上,电缆的作用同于细口径的电线,但是较细电线有如下差别:(1)电流大得多;(2)安全,不易断;(3)有序不乱;(4)可经常维护;(5)使用寿命很长;(6)成本比细线高;(7)安装需要大量人手,动用机械设备。
光缆——光缆由支架结构固定许多根光纤,再用保护层包裹构成。光纤是一种传输界质 是依照光的全反射的原理制造的光纤的简单定义光纤是一种将讯息从一端传送到另一端的媒介,是一条玻璃或塑胶纤维,作为让讯息通过的传输媒介。
5、媒体出示图片:模拟地球、网、线、电脑。学生结合板书关键词语进行介绍“国际互联网”。
6、教师当场演示,利用网络搜查资料“电缆”。学生交流感受。 7、媒体出示句子:
虽然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1)找出句中一对反义词:天涯——咫尺,理解。
(2)课文第2节,通过两件事证实了“网”的奇妙。媒体出示句子,指名朗读。
比如说,我们从北京的一台电脑上发一封信到悉尼,只要几秒钟,对方就能收到,这比普通邮件不知快了多少倍。我们还可以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
(3)练习说话,媒体出示:
虽然远在天涯 ,但是 ,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8、感情朗读句子。
媒体出示: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9、感情朗读第2小节。 (二)学习第3小节。
过渡:有了国际互联网,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那网上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读读第3节,想想:这一节是围绕那句话写的?用直线划出来。 1、交流,朗读。
媒体出示句子:国际互联网上的内容非常丰富,各种知识,各类信息无所不有。 2、理解词语“无所不有”
3、结合“无所不有”练习说话。
媒体出示:国际互联网上的内容非常丰富,各种知识,各类信息无所不有。
人们可以 ;可以 ;还可以 。 4、感情朗读。
(三)学习第4节。 1、指名朗读。
媒体出示句子: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有了这张“网”,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丰富多彩。 2、师生合作完成: (生)有了这张“网”,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丰富多彩。(师)如果没有这张网,(指名生) 。(师)所以,可以这样说,(全班生):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3、教师小结。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沪教版四下语文教案全集(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