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文学的神祗
参考书目:
茅盾《中国神话研究ABC》 丁山《古代神话与民族》 袁珂《中国古代神话》 袁珂《中国神话通论》 袁珂《山海经校注》 吴晓东《〈山海经〉语境重建与神话解读》 何新:《诸神的起源》
【美》张光直《美术·神话·祭祀》 【英】泰勒《原始文化》
【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
【英】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 【瑞士】荣格《心理学与文学》
【加拿大】诺斯洛普·弗莱德《批评的剖析》
一、什么是神话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认为 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附加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
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不自觉地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集体的口头描述与解释。
神话与伪托神话
《庄子·田子方》载:
文王观于臧,见一丈人钓,而其钓莫钓;非持其钓有钓者也,常钓也。文王欲举而受之政,而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欲终而释之,而不忍百姓之无天也。于是旦而属之大夫曰:?昔者寡人梦见良人,黑色而髯,乘驳马而偏朱蹄,号曰:寓而政于臧丈人,庶几乎民有瘳(chōu)乎!?诸大夫蹵(cù)然曰:?先君王也。?文王曰:?然则卜之。?诸大夫曰:?先君之命,王其无他,又何卜焉!?遂迎臧丈人而授之政。
二、神话的特性
1、现实性:
蛮野人的幻想荒诞,但植根于现实生活。
2、艺术性:
解释采取形象化的,而不是抽象的方式。
3、时代性:
摩尔根《古代社会》
文明时代:
文字、城市、冶金技术 神话:
产生在野蛮时代,或自蒙昧时代的高级阶段已经繁荣。
神话和仙话:
步入文明社会之后,与宗教信仰联系在一起的神仙鬼怪的故事,叫宗教神话。道教的一般称为仙话。
【原始神话与宗教神话的区别是什么?】
4、集体性:
神话在某一氏族历史中不断累积而成,他的信仰往往以氏族部落为分界线。
5、不自觉性:
不自觉指的是蛮野人神话对世界的描述与解释在文明人看来属于幻想,但原始人却信以为真。法国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因此称蛮野人的思维为“原思维”。
三、中国古代神话的流传
1、文献遗存 《诗经》 《山海经》(东周-秦汉) 《穆天子传》 《庄子》,亡佚的杂篇中尤多 楚辞《离骚》《天问》《招魂》《九歌》 《淮南子》 汉代谶纬书籍 古代志怪小说
2、流传不多的原因 1)周孔敬鬼神而远之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智矣。”
子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
生,焉知死?”
2)史家的溯伪求真 《大戴礼记》载:
“宰我问于孔子曰:‘荣伊言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何以人也?抑非人也?何以至三百年乎?’对曰:‘生而人得其利百年,死而人畏其神百年,亡而人用其教百年’。”
摩尔根《古代社会》论及易洛魁人的命名制度时指出:
一般习惯,每一个氏族都有一套个人名字,这是该氏族的特殊财产,因此,同一部落内的其他氏族不得使用这些名字。一个氏族成员的名字赋予它本身以氏族成员的权利。??一个婴儿出生以后,他的母亲就在本氏族所专有的个人名字中挑选一个目前未被人使用的名字,并取得她的最近亲属的同意,把它授给婴儿。
摩尔根还指出:
在氏族或部落内部,有些名字仅仅为出任特殊职位和首领的人所专有。如谈到印第安人宗教节日的司礼,充当司礼的人在任职期间要放弃原名,使用专有的人名,而且在退职时必须归还这些专有人名。
清马骕《绎史》卷三《太皥纪》引《帝王世紀》曰:
女娲氏没,大庭氏王有天下。次有柏皇氏、中央氏、骊连氏、赫晋氏,??皆承庖牺之号。
《太平御览》卷79引《尸子》云:“子贡曰:‘古者黄帝四面,信乎?’孔子曰:‘黄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谋而亲,不约而成,大有成功,此谓之四面也’。”
《韩非子·外储说上》:“鲁哀公问孔子:‘吾闻夔一足,信乎?’孔子说:‘夔,一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3)仙话的兴起改替
《论衡·订鬼》引《山海经》云:
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人,一曰神荼(申书),一曰郁垒(玉旅),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
四、中国神话传说之内容
1、创造万物
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窈窈冥冥,芒芠漠闵,澒蒙鸿洞,莫知其门。有二神混生,经天营地,孔乎莫知其所终极,滔乎莫知其所止息,于是乃别为阴阳,离为八极,刚柔相成,万物乃形,烦气为虫,精气为人。是故精神,天之有也;而骨骸者,地之有也。(《淮南子·精神训》)
2、盘古开天地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唐欧阳询等修《艺文类聚》卷一引徐整《三五历纪》)
3、盘古成万物
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盘古氏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盘古氏喜为晴,怒为阴。(梁任昉《述异记》卷上)
4、女娲造人类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絙(更)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
女娲,伏牺之妹。祷神祇,置婚姻,合夫妇也。(汉代应劭《风俗通》)
结合下列材料,请思考:中西创世神话有何异同?
《创世纪》记载:
神说,天上要有光体,可以分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并要发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事就这样成了。於是神造了两个大光,大的管昼,小的管夜,又(造)众星。就把这些光摆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管理昼夜,分别明暗。神看著是好的,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四日。
托马斯·杰斐逊《独立宣言》宣传: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5、人神混居,炎黄大战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初)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战胜炎帝,有不服者:
一是蚩尤:
宋罗泌《路史·后纪四》“蚩尤传”:“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 《山海经·大荒北经》载:
蚩尤凿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一是刑天:
(宋)罗泌《路史·后纪三》认为刑天亦为炎帝臣属。 《山海经·海内西经》载: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国文学史BI课件预习版1绪论与神话资料(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