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上
王志
此课件预习版仅为教学辅助材料,
并不涵盖课堂全部教学内容, 也不用作考试复习范围。
上课时间
周一下午1:30-4:05
绪论 汉文学的追求
1根据下列材料,请思考,汉文学在内容上
重善,还是重真
【西洋文学批评】
亚里士多德《诗学》: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
达芬奇主张:艺术要象镜子一样反映自然。
布瓦洛(1636-1717)《诗的艺术》:
舞台表演自始自终只能有一个情节,要在一个地点和一天内完成。”
歌德提出:文学是“第二自然”。
别林斯基主张:艺术是对社会现实“创造性地复制”。
佐拉倡导自然主义,企图使文学变成社会生活的实验记录,
波德莱尔:“诗人是最高的智者,幻想是所有能力中最科学的。”
马拉美,在诗中从来不哭泣,他说:“文学就在于,去除写下文学的某某先生。”
弗里德里希《现代诗歌的结构》:“伟大的整体”只能被我们作为碎片来感知
【中国传统文学批评】
《尚书·尧典》:诗言志。
魏文帝曹丕:文以气为主。
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
唐宋古文家主张:文以载道。
清代袁枚提倡诗歌表现“性灵”。
唐魏征《隋书·经籍志》言:诗者,所以导达心灵,歌咏情志者也。
近代黄遵宪提倡:诗之外有事,诗之内有人。
《红楼梦》中香菱赞美陆放翁的: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香菱说这是好诗,而黛玉则说你认为这是好诗,就永远也不会写诗了。
元末明初高明《琵琶记》开篇即云:
正是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论传奇,乐人易,动人难,知音君子,这般另作眼儿看。
陶潜《拟古》云: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与幽州。?
东晋中期流行玄言诗,梁代钟嵘《诗品》讥其代表孙绰、许询等人之作使诗
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
[试根据所学,赏析拜伦的名诗《失眠人的太阳》]
啊,失眠人的太阳!忧郁的星! 有如泪珠,你射来抖颤的光明 只不过显现你逐不开的幽暗, 你多么象欢乐追忆在心坎! “过去”,那往日的明辉也在闪烁, 但它微弱的光却没有一丝热; “忧伤”,尽在了望黑夜的一线光明, 它清晰,却遥远;灿烂,但多么寒冷!
这首诗选自查良铮译《拜伦诗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 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因对英国反动统治阶级的抨击而被迫长期离开祖国。他同情和支持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斗争,曾亲身参加意大利烧炭党人的革命活动,参加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奴役的武装斗争,最后并以身殉。
2根据下列材料,思考中西差异之因及其利弊
西方--毕达哥拉斯学派、柏拉图认为:
神按数学创造世界。
中国---道家《老子》认为: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尚书·蔡仲之命》说: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老子》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国语》说:天道无亲,唯德是授;天道赏善而罚淫。
《论语·公冶长》载,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庄子》曰:“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
柏拉图《理想国》说:
那些缺乏哲学思想的人可以比作是关在洞穴里的囚犯,他们只能朝一个方向看,因为他
们是被锁着的;他们的背后燃烧着一堆火,他们的面前是一座墙。在他们与墙之间什么东西都没有;他们所看见的只有他们自己和他们背后的东西的影子,这些都是由火光投射到墙上来的。他们不可避免地把这些影子看成是实在的,而对于造成这些影子的东西却毫无观念。最后有一个人逃出了洞穴来到光天化日之下,他第一次看到了实在的事物,才察觉到他过去一直是被影象所欺骗的。如果他是适于做个有思想的卫国者,他就会感觉到他的责任是再回到洞穴里去,回到他从前的囚犯同伴那里去,把真理教给他们,指示给他们出来的道路。但是,他想说服他们是有困难的,因为离开了阳光,他看到的影子还不如别人那么清楚,而在别人看起来,他仿佛比逃出去以前还要愚蠢。
《歌德谈话录》载,歌德说:
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情感方面几乎和我们一样,使我们很快就感到他们是我们的同类人,只是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比我们这里更明朗、更纯洁、更合乎道德。
2,根据下面的分析,请思考在形式美上,中国传统文学重视天还是重视人?
1)下列例子说明中国文学追求形式的----
【例一】毛诗的两个版本表明什么追求?
毛泽东《虞美人·枕上》,1994年《人民日报》版: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1989年,《湖南广播电视报》版: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恁。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例二】
席勒的诗《孔夫子的箴言》
(一)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国文学史BI课件预习版1绪论与神话资料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