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来评定实习成绩和工作报酬,如产品合格率、出勤率等。做到有制度、规范化、可操作的管理;推进校企合作,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聘请企业行业技术骨干为专业兼职教师,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
(4)专业群建设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建设模式和内涵可覆盖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及准备开设的汽车整形技术专业,具体体现在:
①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以重点专业行业联系成果为平台,在重庆市汽车行业协调委员会的指导下,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共享能力标准;并重点建设“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维修”、“电控传动系统维修”、“车辆修竣后的检测调整”、“实施维护、润滑作业程序”等四门核心课程(见表2-2、表2-3)。
②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重点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各覆盖专业的汽车技术类课程可由重点专业教师承担;培养3名针对3个专业发展方向的骨干教师;通过企业顶岗实践、选派教师到汽车专业办学水平高的职业院校及行业培训机构培训、参与对外技术服务等方式,加强教师专业技能;通过中澳职教项目培训、澳大利亚汽车维修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与重点专业共享兼职师资库。
③实训基地建设
通过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建成汽车钣金、汽车涂装、汽车电子实训室(见表2-5),为覆盖专业提供完善的教学与培训条件。同时,重庆力帆集团、中汽西南公司、重庆互邦集团等校外实训基地也为覆盖专业的学生培养提供可靠保障。
(5)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①向行业提供技术服务
针对重庆市汽车售后服务行业的需求,开展面向社会的应用技术开发、技术培训,提供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在重庆汽车行业中首先选择重庆力帆集团等单位开展合作,然后逐步扩展。
在与重庆力帆集团开展的技术合作中,向力帆汽车全国售后服务网点提供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并对力帆汽车海外市场(越南、也门、阿尔及利亚、叙利亚等)提供技术培训服务,开发重庆力帆汽车售后服务技术短期培训课程,逐步和其他汽车售后服务单位开展技术合作。
36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②开展职业教育师资培训
利用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成果,对重庆市职业院校和其他培训机构的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和职业教育能力培训,提高重庆市职业教育师资水平,推广国际先进的课程开发理念。根据重庆职业院校的师资特征,开发汽车专业教师培训短期课程。
在重庆市职业院校中,首先选择对重庆机电工业学校、重庆市轻工业学校、重庆职业技术学院、重庆机械工业学校、重庆红岩汽车中专等学校进行师资培训,帮助他们打造专业技能高、职业教育能力强的骨干教师队伍,提高师资水平。
③对口支援三峡库区职业院校
积极配合重庆三峡库区经济建设,继续加强对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云阳县职教中心的对口支援工作,开展师资培训和交流,对课程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帮助,充分利用学校师资和实训基地设备资源,联合培养学生。
三年预计完成重庆市汽车售后行业技术培训250人次,提供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开展职业院校教学职业教育交流10次,培训师资100人次,对口支援三峡库区职业院校,联合培养学生200人;开发重庆力帆汽车售后技术服务短期培训课程教材和课件。分年度建设计划如下(见表2-6)。
表2-6 社会服务能力分年度建设计划表
项目名称 为行业提供技术服务 建设内容 为重庆市汽车售后服务行业提供技术服务,提供技术培训100人次 广泛开展技术服务,与8-10个重庆市汽车售后服务单位开展技术合作,提供技术培训150人次,提供技术咨询、信息服务 时间 责任人 2006- 江 洪 2007年 2007- 2008年 江 洪 进行职业教2006- 开展职业院校教学研讨会10次、师资培训100人次 江 洪 育师资培训 2008年 与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云阳职教中心开展交流2006- 王永健 对口支援三和师资培训,联合进行学生培养100人 2007年 峡库区职业继续和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云阳职教中心开展2007- 院校 王永健 交流和师资培训,联合进行学生培养100人 2008年 2.2.4专业建设项目资金预算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建设项目资金预算总投入为2214万元。其中:创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体系投入经费305万元;师资队伍建设投入319万元;实训基地建设投入1590万元(实训基地设备520万、实训基地设施940万、实训条件内涵建设130万)。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训基地主要设备购臵表见附件2-1;汽车检测
37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项目资金预算见附件2-2。
3.数控技术专业
3.1数控技术专业建设依据 3.1.1数控技术专业建设的意义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重庆市装备制造业进入建国以来最快的发展时期,已成为重庆市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十一五”期间,重庆重点发展四个优势装备制造业——输变电成套设备、数控机床、电子产品及通讯设备、船舶及配套产品,将成为技术水平先进,开发能力较强,生产规模最大的制造基地。到2007年,重庆机床行业将形成数控制齿机床500台/年,数控车床2000台/年,数控磨床300台/年,各种数控功能部件(含齿轮复杂刀具、高精度转台、转塔刀架、加工中心刀库等)20000(件、套)/年生产能力,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重点产品滚齿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剃齿机达到40%、活塞加工专机达到30%,实现销售产值25亿元,2010年达到35亿元。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的机床数控化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需要近4万台数控机床。如果要实现2010年数控化率达到10%以上的国家发展目标,将需要一大批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数控技术、数控机床操作、编程及维修方面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因此,为适应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需要,为重庆市及全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服务,更好地发挥数控技术人才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数控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通过项目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及社会服务等方面探索一条可供借鉴的发展建设之路,引领和辐射其他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3.1.2数控技术专业建设的基础条件
数控技术专业建于1995年,是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专业,重庆市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数控技术专业建设借鉴澳大利亚职教理念及中澳(重庆)职教合作项目的成功经验,开展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培训,数控技术岗位能力标准前期调研。
数控技术专业长期坚持与企业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行业、企业的普遍认可,毕业生就业率高。数控技术专业现有来自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在校生约700余名,专业群在校生人数达1200余名。专业群毕业生人数已达3000余名。
3.2数控技术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建设,以数控技术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
38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发展。把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成为职业能力突出、师资力量雄厚、在同类院校起示范作用的品牌专业。把数控实训基地建成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和技术应用服务于一体的共享型实训基地。
数控技术专业建设紧紧依靠重庆汽车制造行业、摩托车制造行业,机床制造行业,兵器工业,主要突出镁铝合金等难加工材料、汽车发动机箱体、缸体等复杂结构零件及模具制造、刀具制造、军品制造等曲面类零件加工工艺及编程,机电设备、数控设备维修调试,先进刀具、刀片应用等方面技能的培养。努力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吃苦耐劳、技能过硬,创新意识强的高技能人才。按照“产学结合”建设思路,建设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和技术应用服务于一体的多方参与建设的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学院现有实训基地为基础,重点建设“数控技术实训车间”、“数控设备维修实训室”与“产品加工车间”;按照“校企共建、资源共享”的建设思路,与重庆知名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采用专兼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重点引进或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和6名骨干教师,使他们成为既具有较高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的名师,又能解决企业一线技术问题的专家。同时利用重庆行业企业人才资源优势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打破原有传统课程体系,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探索数控技术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岗位能力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建设4门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
3.3专业建设的内容
3.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1)现有基础
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每学期安排到实训基地集中实训一段时间,最后一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双证书获得比例达80%以上。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为下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2)建设目标
按照“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改革思路,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聘请企业专家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共同制定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行业共同开发行业企业认可的、具有行业特色的数控技术能力标准。探索和建立按企业用人需求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生产性实训比例逐步提高到80%以上,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比例逐步提高到80%以上,
39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双证书获得率逐步提高到90%以上。
(3)建设内容
1)培养方案按企业需求制订
吸纳更多行业专家和行业技术骨干进入数控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按企业需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塑造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以装备制造业岗位职业要求为主要依据,参照数控技术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借鉴澳大利亚相近专业的的能力标准,与行业共同开发行业企业认可的,具有行业特色的数控技术能力标准。打破传统学科体制的限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产学结合,提高生产性实训比例
完善具有真实职业环境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使校内实训基地生产化、市场化。与重庆建设工业集团、重庆机床集团公司、重庆长安汽车集团公司、西南车辆制造集团、重庆江津增压器厂、江津齿轮箱厂等企业合作,聘请企业精通数控设备操作与程序编制及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与实施的能工巧匠指导实践教学,学生实训做产品,感受真实的职业环境,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比例逐步提高到80%以上。
3)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
选择与学院有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大型企业,如重庆建设工业集团、重庆机床集团公司、重庆长安集团公司等,扩大“订单式”培养规模。探索和建立按企业用人需求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校企双方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加大企业现场教学的比例,安排学生参与企业实际生产。
4)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充分发挥合作企业优势,将学生分别安排在重庆长安汽车集团公司、江津齿轮箱厂、宗申科技集团等企业实习,保证顶岗实习半年以上,并逐步提高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比例。
5)深化双证书制度
按照行业企业需求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职业资格证书、行业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相衔接,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提高双证书获得率,使学生双证书获得比例达90%以上。
6)加强工学结合管理
①与企业签订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
②与企业共同建立生产性实训的管理制度、设计规范的作业文件,确定生产性实训的考核点(如:学生的出勤率、产品合格率、生产效率、生产操作
4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示范校申报建设方案(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