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实施名师工程,加大高素质“双师型”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与引进力度;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
加强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提高专业教师综合素质、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及实践能力。通过加强专业教师在能力标准开发、课程设计、行业联系、教材开发、现场教学方法、评估鉴定工具制订、职场健康与安全、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强化教师专业技能培养,改善教师“双师”素质。通过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职业岗位技能培训、顶岗实践、短期技术培训、进修等途径,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力争在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上实现突破。
建立健全兼职教师管理机制,构建兼职教师资源库,优化“双师”结构。聘请150名左右企业行业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使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提高,逐步实现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目标,为专业建设提供师资保障。
到2008年,为5个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引进和培养10名专业带头人、43名骨干教师,形成一支数量足、素质优,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实现师资队伍的健康稳定发展,提高学院整体教学水平。
5.课程体系及教材建设
按照“能力标准、课程体系和职业证书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职业岗位能力标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及行业岗位职业技能培训,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教学内容的量上,按照能力标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机的融合;在教学内容的逻辑排序上,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在教学内容的学时分配上,完全按照企业完成能力要素时间而确定。
针对5个重点建设专业和专业群,建设35门体现职业岗位能力标准、符合行业要求和发展趋势、有利于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并与相关企业和院校实现共享;公开出版7种特色教材及教学课件;自编特色教材27种。
6.领导能力与管理建设
实施管理团队能力建设工程,建立轮训制度,使领导干部不断吸收
6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或更新先进的办学理念,不断增强其战略思维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
完善学院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引入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理念,建立适用、管用、高效的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使全院各项工作始终坚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中心,其管理与运行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
7.数字化校园建设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学习、生活为一体的数字化校园,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科研,提升服务水平,实现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到2008年,实现多媒体教室全覆盖,更新和补充语音教室和计算机教学设施,升级和完善图文信息中心的信息资料查询检索系统,扩大图书馆功能。充分利用网络公共平台,开放教学资源环境,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
8.对口支援三峡库区职业院校
积极推进学院与三峡库区职业院校之间的对口支援和交流,加强对库区院校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培训教学、科研合作和学校改革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云阳职业教育中心等库区院校,推动库区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加大对库区移民子女的招生比例和资助,提升学院服务三峡库区百万移民的能力,发挥在城乡统筹建设中职业教育的积极作用。
9.全方位提供社会服务
充分发挥学院各类培训基地、实训基地和师资的优势,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广泛深入开展为企业职工、职业院校、三峡库区移民、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开展各类岗位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着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在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出作用,为新兴直辖市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资源保障。到2008年,每年培训各类人员达到6000人次以上。
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实施企业技术服务计划,为企业提供产品加工、技术开发和科技咨询服务,更好地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革步伐服务,为提升产业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直辖市新的竞争优势做出新的贡献,提升学院为
7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区域企业技术服务的能力。到2008年,每年对外技术服务收入达到400万元以上。
10.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合作,开展与澳大利亚TAFE学院的师资培训项目、合作办学项目以及澳大利亚政府奋进奖学金项目。继续做好中美志愿者项目,引进英语师资资源。加强与泰国等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开展留学生职业技能培训项目。鼓励教师及管理者参加国际会议,扩大学院的国际知名度,推广和宣传中国高职教育成果,探索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新思路、新模式。
通过三年建设,学院将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整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建成一支高水平“双师型”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显著提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成为发展的示范;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力标准、课程体系和职业证书三位一体”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全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示范;建成4个国内领先水准、开放式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紧密合作,成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示范;对口支援三峡库区职业院校,大规模为企业职工、三峡库区移民、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为先进制造业培养紧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的示范;引入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构建发展性的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成为管理的示范。
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内容 (一)重点建设专业
学院紧紧依托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制造类专业为主体,进行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建设。现有专业七大类30个,其中制造大类16个专业。
专业群:根据专业性质,学院现有专业可分为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酒店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等6个专业群。学院优先对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
8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维修技术、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酒店管理等5个专业群进行重点建设。
重点建设专业: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机械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的建设;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整形技术等专业的建设;以数控技术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机电一体化、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等专业的建设;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等专业的建设;以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财务会计、营销与策划、旅游管理等专业的建设。通过三年的建设,将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酒店管理专业建成实力强、理念先进、行业结合紧密、特色鲜明、就业质量高的品牌专业。
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1.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依据 1.1.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的意义
重庆市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工业重镇,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同时又是我国汽车和摩托车生产的重要基地。2003年重庆第一支柱产业——汽摩业的总产值达到739.8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4.28%,为模具产业提供了广阔市场。重庆市规划到2007年汽摩产量达到800万辆,汽摩以及零部件产值合计1750亿元,其中模具年产值将达40亿元以上。目前,重庆汽摩产业所需的大量模具主要由国外或沿海生产,仅重庆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一家,每年就要投入上亿元到沿海定做模具,重庆力帆集团每年模具制造费用也高达1.4亿元,其中95%的市场份额被国外及外地企业占有。
国内模具工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国家或地区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模具工业的发展,已成为制造业中科技含量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而模具高技能人才的匮乏,正成为模具工业发展的“软肋”。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过程中,模具产品和工艺装备的精密度和复杂性的进一步提高,使技术操作中的理论比重逐渐增加;产品和工艺装备的技术综合程度的增加,也使技术操作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生产工艺过程也日益成为各工序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
9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因此,对模具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模具行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教育必须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人才培养新机制,才能持续发展。
1.1.2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的基础条件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开办已近30年历史,现为全国机械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委员院校、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院校、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教育咨询培训委员会确定的首批中国模具人才培训基地、重庆市模具工业协会理事单位。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于2001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2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高职高专精品建设专业。
本专业与众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重庆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重庆红岩重型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建设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元创技研实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大中型骨干企业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
根据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除掌握模具专业的理论知识外,还积极强化技能训练,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逐年提高。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模具专业毕业生爱岗敬业,思想素质好,理论知识较扎实,动手能力较强,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1.2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项目建设,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成在国内同类专业领先的品牌专业,并成为全国模具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起到示范作用,继续发挥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院校的牵头作用,带动和引领全国职业教育模具专业改革与建设,为国家、区域经济及行业发展服务。
1.3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内容 1.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1)现有基础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成立了由学校、企业、行业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重庆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示范校申报建设方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