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按照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列示。累计折旧计提存在不同方法,企业通常基于税收方面的考虑而选用不同的折旧方法,由此导致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变化,财务报告使用者需要结合附注信息予以分析,在必要时可以还原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以便考核企业的经营实力,正确评估固定资产的整体运行情况,对其使用效率和综合竞争力水平予以全面而公允的评价。
14. 在建工程和工程物资
在建工程和工程物资是在资产负债表中予以分列的两个项目。企业搞基本建设工程,购买专用的材料、物资,在投入到具体工程建设之前,被称为工程物资;工程开工以后,企业已经投入了资金,该项目的成本就构成“在建工程”项目金额。宽泛而言,固定资产在达到可使用状态之前,都被“暂列”入在建工程处理。换言之,在资产负债表上,在建工程意味着企业正在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影响到企业当前和未来的经营发展状况。如果该项目金额巨大,对于企业长、短期的财务状况都会有较大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需要结合企业所在行业发展形势以及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规划对企业“大兴土木”的合理性和前景予以进一步的观察。
15. 无形资产和开发支出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商标权、著作权(版权)、专利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特许权等。与固定资产类似,无形资产是能够给企业带来较长期的经济利益的资产。随着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的步伐的加快,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对于部分企业而言会越来越大,并构成企业价值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在资产负债表上,无形资产项目按照无形资产的取得成本减去相关累计摊销后的金额列示。据此可以看出,无形资产在财务报表上反映的企业这方面的投入金额,并不能反映其无形资产真正的价值,而在现实经济生活当中,其成本和价值可能相去甚远。因此,其在财务分析中的作用可用聊胜于无来形容。
至于开发支出项目,可以用来表示正处于开发过程,而且估计能够开发成功并具有一定价值,因此能够资本化的无形资产的投入成本,预示着企业的科技进步前景。
16. 商誉
目前会计上核算的商誉仅仅是指企业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所支付的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根据新会计准则,商誉入账后不要求摊销,而是在期末进行减值测试,在资产负债表上按照扣除可能发生的减值损失后的净额列示。表面看来,人们都倾向于认为商誉是一个比较动听的“褒义词”,而本书认为商誉不过是一个美丽的“噱头”。因为在会计核算中,商誉并非源自对企业的“好感”的价值,也未必代表超出正常水平的获利能力和服务潜力,而是企业合并中对于被购买方支付的溢价,而这个溢价支付在经济学家眼里已经被部分证实属于主并企业“狂妄自大”的表现及其对于被并购方盲目的、不现实的预期造成的。举例而言,甲公司和乙公司不存在什么关联方关系,甲公司通过公开市场交易形成对乙公司的吸收合并,实际付出成本200亿元,所取得的乙公司全部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不是原账面价值)为180亿元,则多付出的20亿元在会计上就被反映为商誉。而且,要知道会计对于自创商誉是不予反映的,又鉴于对于商誉进行减值测试的难度,商誉在企业财务报表上的反映金额可能不过是一个平衡数,其信息含量应该是比较有限的。 17. 长期待摊费用
长期待摊费用反映企业已经支付或发生的,但应当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不小于一年的各项费用。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短期的“待摊费用”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部分是由于它已经既成事实地费用化了,而不再像其他资产那样预期能够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长期待摊费用同样可能在资产负债表中“尸位其间”而失去了资产的本性。因此,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于较大金额的长期待摊费用应予以重视,观察企业是否将一些费用递延到后期处理,以达到粉饰现时报表或者有意识地进行平滑收益和盈余管理的目的。 18. 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反映企业由于会计和税法之间的差异,导致会计根据税法的规定需要在当期缴纳更多的所得税(相对于会计利润和账面净资产的增加数而言),但以后期间相对会少缴的所得税金额,即会计上所谓的由于资产(负债)账面价值小于(大于)计税基础所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而造成的预期未来经
济利益。本着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会计上应在其该经济利益形成的当期予以确认计量,并在报表上予以列示。 19. 其他
资产项目列示到最后是“其他”。除了报表中正式明文列示的那些资产以外的资产统称为其他资产。在报表中,其他资产(包括其他流动资产和其他非流动资产)是比较容易出问题的地方。这些资产通常都比较特殊,以至于不能被企业正常使用。它的出现不妨当作一种“例外”来处理,甚至可以说是会计上模糊不清的、容易被人“遗漏的角落”。除非金额较大,一般不必予以认真追究。当然,如果出现“异常”事项(如冻结存款、特种储备物资等),却往往可以从中察觉企业发展中的一些端倪。 3.5.2 负债项目 1. 短期借款
短期借款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下(含一年)的各种借款。短期借款相对而言资金成本较低,但其作为流动负债,通常带有强制性的偿还负担,如果资金安排不当,容易造成企业短期的偿债压力。财务报告使用者可以结合若干财务比率指标进行具体分析。 2. 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
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反映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或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发生的短期债务。其中,应付票据是指针对该债务开具并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相对于应付账款而言,应付票据可变现能力更强,更容易为客户所接受。 3. 预收款项
预收款项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而预先向客户收取的款项。作为一笔流动负债,它意味着后续的商品或服务支出。企业大量而稳定的预收账款的存在往往意味着后续期内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这对于以后期间的利润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同时也可能展示出该企业商品或劳务供应的“紧俏性”和优越感,对市场而言不免是一项利好消息。 4. 应付职工薪酬
应付职工薪酬反映企业按照规定应当向职工支付的各项报酬。作为新企业会计准则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会计上树立了完整的人工成本概念,使得职工薪酬的内容变得十分丰富。它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工资和职工福利费,诸如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与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等都被纳入职工薪酬的范畴。 5. 应交税费
应交税费反映的是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并交纳的各种税费。除了少数税种,如印花税和耕地占用税等不需要通过该项目反映,企业应交而尚未交纳的其他大部分税款以及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等都需要通过该项目予以列示。应交税费和应付职工薪酬等其他流动负债一样,都是企业“眼下”需要偿付的义务。
6. 其他应付款
其他应付款反映企业除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之外的应付或暂收款项。与前文对于其他应收款的分析类似,其他应付款作为一种往来结算款项,财务报告使用者需要警惕企业变相的资金拆借和不合理的资金占用行为。 7. 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
短期借款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下(含一年)的各种借款。
长期借款作为我国传统的企业长期资金融通方式,相对于发行股票和债券而言,具有融资成本低、筹资速度快、借款弹性大等优点。企业可以在有利的经营环境下,充分发挥其财务杠杆效应,为股东和企业谋取更大价值。另一方面,长期借款也给企业带来风险,而且通常限制条件较多,筹资数量有限。如果企业欠有较大金额的长期借款,财务报告使用者应当结合公司的资本结构安排和发展规划及前景,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考虑,即它可能代表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信任与融洽关系,并揭示企业经营的胆识和魄力,另一方面也可能意味着企业“靠借钱过日子”,并可能由此引发企业较大的财务危机。 8. 应付债券
企业根据国家的规定,向社会发行债券以筹集资金,会计上称之为应付债券。这其实就相当于企业向社会各界借钱。在资产负债表上,应付债券反映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发行的债券本金及其应计利息,并作为一项非流动负债予以列示。对于债券的发放,国家规定有严格的限制条件。因此,能够发行债券的企业本身就是对企业良好绩效和形象的一种“宣传”效应。与银行借款类似,公司发行债券相对于发行股票而言更体现了一种融资理性,其融资成本较低,便于保障股东权益,可以利用财务杠杆谋取更大福利,而且也有助于企业借助债券发行调整和优化资本结构。
9. 长期应付款和专项应付款
长期应付款反映企业除了长期借款、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性的应付款项。现在的业务当中,分期付款的比较多,例如应付融资租赁款项、分期付款购买货物等。如果其偿还期超过一年,会计上就称之为长期应付款。 专项应付款通常是指企业取得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具有专项或特定用途的款项。对于此类负债,财务分析者似乎不必太较真,因为它通常并不要求用现金偿还,只要能完成政府交给的任务即可,有时候可以看成是国家对于该企业的政策倾斜和变相补贴,不像一般的长期负债那样构成企业强制的偿还负担。 10. 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反映企业由于会计和税法之间的差异,导致会计根据税法的规定在当期不必交纳较多的所得税(相对于会计利润和账面净资产的增加数而言),但“注定”在以后期间需要“补交”的所得税金额,即会计上所谓的由于资产(负债)账面价值大于(小于)计税基础所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而可能造成的预期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本着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会计上应在这种在未来予以“补交”的义务形成的当期予以确认计量,并在报表上予以列示。 3.5.3 所有者权益项目 1. 股本
上市公司发行的全部股份按面值计算,在会计上称之为股本。对于一般企业而言,这叫做实收资本,即反映投资者实际投入的资本金数额。我国实行注册资本金制度,开办企业必须依法筹集最低限度的资本金即注册资本。例如,《公司法》第78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不低于1 000万元。注册资本是国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上市年报解读(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