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阴险的想法,稳定投资者的心态和信念,虽然短期收益可能不是那么明显,而从长远看,注重分析企业内在价值的投资者无疑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1.2.2 财务报告质量特征:用户的需求,会计的追求
会计信息是为了满足投资者的需要,如同商品对于消费者一样,质量是信誉、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用户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会计能够提供怎样的信息?这是财务报告的核心问题。综合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的一般需要,新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在其制定过程中贯穿着“企业可持续发展,投资者可持续投资”的理念,这本身就是向投资者和资本市场传达了积极的信息。新准则把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特征或质量要求比较完整地体现为八个方面,这里简单地概括为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1. 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这就要求企业:(1)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如实反映在财务报告中,不得根据虚构或者尚未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2)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与使用者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都应当充分披露。 2. 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首先,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有助于使用者对企业的历史绩效进行评判,证实或者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即具有反馈价值;其次,相关的会计信息还应当具有预测价值,有助于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3. 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理解和使用。显而易见,只有提供能够让投资者看得懂的财务报告,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但考虑到会计信息毕竟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信息产品,在强调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要求的同时,还应假定使用者具有一定的有关企业经营活动和会计方面的知识,并且愿意付出努力去研究这些信息。这也是我们解读财务报告的用意之一。 4. 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这主要包括两层含义。(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这样便于比较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财务报告信息,全面、客观地评价过去、预测未来,从而做出决策。(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即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这样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评价不同企业的绩效,并从中做出正确的抉择。 5. 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例如,附有售后回购协议的销售,往往带有变相融资的性质,虽然从法律形式上看实现了收入,但如果企业没有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没有满足收入确认的相关条件,即使签订了商品销售合同或者已将商品交付给购货方,也不应当确认销售收入。 6. 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如果财务报告中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投资者等使用者据此做出决策,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 7. 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会计在这种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要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谨慎性主要是投资者为了避免过于乐观和盲目的决策而在会计信息上做出的一种取舍,但在阅读财务报告时,应注意企业是否有秘密准备嫌疑。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入,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 8. 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众所周知,信息具有时效性,机会稍纵即逝,过期作废。即使是可靠的、相关的会计信息,如果不及时提供,也就失去了时效性,对于使用者的效用就大大降低,甚至不再具有实际意义。在实务中,可能因为太及时提供信息而导致不可靠性,而不及时就会导致丧失决策良机,其有用性就大大降低。因此,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实效性,会计需要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确定信息及时披露的时间。投资者在阅读财务报告的时候需要加以鉴别和认定,并根据自身需求制定或调整相应的决策。
以上信息质量要求,无一不是站在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的角度来考虑和设计的。其中,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要求,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基本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的次级质量要求,是对首要质量要求的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在对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项进行处理时,它们可能构成对基本质量特征的一种修订或者校正,这些都是我们在解读财务报告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事项。
1.2.3 另类财务报告:为什么受伤害的还是我
“着眼于用户”的会计信息价值定位和财务报告目标导向令人振奋不已,但我们必须注意到财务报告可能存在的消极的一面。特别是虚假的财务报告,已经让投资者一再受伤害。虽然财务报告被看成是反映公司商业活动的透镜,但它经常
折射出模糊不清的图像。我们往往非常重视公司财务报告披露的每股收益等数字,却很少有人能够分析出这些数字是否正确、有多少水分、盈利来源是什么以及能否持续等。解读财务报告,就要分析和纠正会计度量和报告中的缺陷,对于“好”与“不好”的会计概念和手法应该有较为充分的思想准备。巴菲特曾经给阅读企业财务报告的投资者提出了三条建议:第一,特别注意会计账务有问题的公司,厨房里绝对不可能仅仅只有你看见的那一只蟑螂;第二,复杂难懂的财务报告附注披露通常暗示管理层不值得信赖,如果你根本就看不懂附注披露或管理层分析,这通常表明管理层压根儿就不想让你搞懂;第三,要特别小心那些夸大收益及成长预期的公司,企业很少能够在一帆风顺、毫无意外的环境下经营,收益也很难一直稳定成长。这些建议亦庄亦谐,耐人寻味。这就要求读者能够识别和防范财务报告中的陷阱,尽量避免受到公司及其管理层的蒙蔽,使投资风险尽可能降到最低。 1.3 如何阅读本书 1.3.1 本书目的
通常而言,解读财务报告并进行深入的财务分析需要良好的专业素养,而本书却更希望成为广大投资者熟能生巧的“知识手册”。但要做到“深入浅出”,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需要的是智慧,笔者只能尽力而为之了。事实上,财务报告的读者群可谓是五花八门,包括投资者、潜在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中介机构和企业内部员工等,以至于会计准则的制定者都把提高财务报告的可理解性和明晰性当作财务报告最重要的信息质量要求之一。现在,国际、国内的会计准则都把财务报告目标定位在“用户的信息需求”上,而具备解读财务报告的能力越来越成为人们当家理财的一种基本需求。而遗憾的是,真正善于利用财务报告并且能够据以做出相应的判断和抉择的人可谓乏善可陈。现行的许多教科书常常流于“填鸭式”的知识灌输,缺乏对于读者分析和思考能力的培养,并且已经在事实上造成了会计的机械化形象,也在很大程度上误导甚至“钝化”了一代又一代的会计学子。有人戏称,会计界培养的大多是“工匠”,而缺少的是“大师”。希望本书能让读者(不管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从中受到一点启迪,一方面扭转传统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充分发掘财务报告的潜力,真正借助于这个得力工具去更好地创造更多的价值和福祉。
1.3.2 内容框架
本书共分为11章。本章也即第1章是导论,主要明确本书的立意,指出在发展中的市场环境下财务报告的重要意义,解读和分析财务报告将是基本分析和价值投资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随后的10章内容可以概括为三大方面。 第一个方面属于基础篇,具体涵盖第2~7章的内容。它们要让大家读懂财务报告,其中包括较为浓厚的“会计情结”,但绝不是要教会大家如何去记账,尽管懂得会计记账的原理能够对报表信息的出处和内涵有更全面和更深入的把握。 第二个方面属于工具篇,具体包括第8章、第9章和第10章。这三章内容主要是在财务报告数据的基础上,告诉读者如何更熟练、更巧妙地去驾驭这些数据,让这些数据“会讲故事”。掌握了这些分析工具、分析方法,并做到熟能生巧,随后的工作一定会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第三个方面的内容就是应用篇,即案例分析篇。本书以截至成稿之日上市公司公开发布的最新年度财务报告为题材,选取三家较为典型的上市公司,以其年报资料为分析对象,兼顾其他一些公开信息,对案例公司的综合绩效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尽可能得出较为客观公正的结论。其主要用意不仅在于分析的内容本身,更重要的是向读者提供一些规范而不失灵活性的完整的财务报告分析文本。
1.3.3 其他相关事宜
为了避免本书在无意中对财务报告“夸夸其谈”而误导了读者,特此声明,财务报告的确是投资理财的一种很有用的工具,并且有很多潜力可挖,但它绝对不是万能的“救世主”。投资决策是一个对多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加以综合和分析的过程,而非会计和财务信息一枝独秀所能罗致。另一方面,一本面向社会的好书起码应具备三个特征:生机勃勃的理念、方便的理解和恰当的应用以及较强的可读性。本书写作过程尽可能本着对读者负责的原则,设身处地为用户着想,希望能在读者的成本(花费的金钱与时间)和收益之间达到一种平衡。观念决定角度,进而决定高度、视野和境界!如果读者们通过利用本书的知识能够形成良性的思维,实现对相关概念、观念和方法的深刻感悟,并有意识地指导自身的行动,将是本书莫大的荣幸。 第2章 财务报告概述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上市年报解读(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