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钻孔
钻机对位应以四角桩控制,钻头对准十字线交点,符合要求后开始钻进。
(1)在施工时,要慢速运转,掌握地层对钻机的影响情况,以确定在该地层条件下的最优钻进参数。为工程桩的施工提供依据。
(2)在钻进过程中,不可进尺太快,由于桩径较小,为方便钻头出泥,每次进尺应在50cm左右。
(3)在钻进过程中,要经常检查钻斗尺寸。
(4)钻进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岩性变化,做好施工记录,确保桩端进入持力层满足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地质情况与原钻探资料不符应立即通知相关等部门及时处理。 5、清孔
1) 孔深可用专用测绳测定,孔底沉渣为钻深与孔深之差,当孔底沉渣厚度>50mm时,需对孔底清理;
2) 采用换浆法清孔,至换出的泥浆比重小于1.25时为合格。清孔完毕后应立即灌注水下混凝土。 6、水下混凝土灌注
1) 清孔合格后应立即浇注水下混凝土;
2) 使用的商品混凝土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坍落度宜为18~22cm,扩散度为35~40cm,商品混凝土进入现场后,试验员必须每车混凝土进行塌落度和扩散度测试,达不到规范要求的混凝土坚决不用;
3) 水下混凝土浇注采用直径300mm的导管,导管接头宜采用法兰或双螺纹方扣快速接头。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装、试压,试水压力为0.6~1.0Mpa。破损的密封圈应及时更换;
4) 使用的隔水塞应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保证顺利排出。施工中向导管内放入球胆做为隔水塞。导管入孔后应徐徐转动导管,检查导管与钢筋笼之间是否卡在一起;
5) 为使隔水塞能顺利排出,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mm。开始浇注混凝土时,要求快放,使导管有足够的埋深。孔口安装排浆泵,返出的泥浆回收到回浆池中;
6) 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使导管第一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2m以上; 7) 导管埋入混凝土面深度宜为2~6m,严禁导管提出混凝土面,应有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及管内外混凝土的高差,填写混凝土的浇注记录;
8) 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每根桩的浇注时间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对浇注过程中的一切故障均应记录备案;
漏斗隔水胆砼挡板测绳护筒300~500安设导管安装隔水胆灌注混凝土灌注封底砼提起挡板连续灌注混凝土拔出护筒>1.5m
水下混凝土灌注流程示意图
9)控制最后一次浇注量,混凝土上层存在一层与混凝土接触的浮浆层需要凿除,为此混凝土高度需超灌80cm,以便在混凝土硬化后查明强度情况,将设计标高以上的部分用风镐凿去;
10)混凝土升到钢筋笼下端时,为防止钢筋笼被混凝土顶托上升,应采取以下措施:
a在孔口吊筋固定钢筋笼上端;
b灌注混凝土的时间尽量加快,以防混凝土进入钢筋笼时其流动性减小; c当孔内混凝土接近钢筋笼时,应保持埋管较深,并放慢灌注进度; d当孔内混凝土面进入钢筋笼1~2m后,应适当提升导管,减小导管埋置深度,增大钢筋笼在下层混凝土中的埋置深度;
e在灌注将近结束时,由于导管内混凝土柱高度减小,超压力降低,而导管外的泥浆及所含渣土的稠度和比重增大,如出现混凝土上升困难时,可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亦可掏出部分沉淀物,使灌注工作顺利进行。
7、钢筋笼制作及安装
1) 钢筋运至现场,须按型号、类别分别架空堆放。使用前必须调直除锈,且在本工程开工或每批钢筋正式焊接之前,根据现场条件进行焊接性能试验,并具备出厂合格证和试验合格,方可使用;
2) 钢筋笼制作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 3) 钢筋笼尺寸:主筋的对接连接采用搭接焊,主筋与箍筋、螺旋筋与主筋之间均采用点焊。加工允许偏差见质量标准;
4) 钢筋骨架现场组装,位置准确及焊接牢固,成型骨架架空堆放,经质检和监理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并认真做好隐检记录, 成型的钢筋笼在运输中,宜采用手推车辅以人工运输,防止变形, 为保持主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笼外圈骨架上预先安设控制净距的砼垫块,垫块沿桩长间距不大于2m,沿周长安设不少于4处,垫块厚50mm;
5) 在钢筋笼外圈自上而下间隔4.0m设置一层保护层垫块,以使钢筋笼居孔中,垫块穿φ8钢筋焊于主筋外侧,每层4块,垫层厚度50mm;
6) 钢筋笼分两段吊放入孔时,主筋连接采用搭接焊,第一截长约16米,用钢管横跨在桩基口上,进行焊接,钢筋笼焊接完成后,应由专人扶住并居孔中心,缓慢下至设计深度,避免钢筋笼卡住或碰撞孔壁。
7) 钢筋笼骨架按设计要求的材料和尺寸加工,并加设强劲的内撑架,放入孔内后进行固定,支承系统对准中线防止骨架倾斜和移动。
8) 桩的钢筋骨架应在套管吊放就位后砼浇注前整体放入孔内。若砼不能紧接在钢筋骨架放入之后灌注,则钢筋骨架应从孔内移出。在钢筋骨架重放前,对钻孔的完整性,包括孔底松散物重新进行检查。将笼子固定后,再次取样测定泥浆比重,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8、桩侧桩底后注浆的技术措施 (1)、后注浆原理
1)根据图纸要求,结合钻孔桩结构和所在区域地质资料,选用桩底后压浆技术在桩底高压注浆,以提高钻孔桩底承载能力。
桩底高压注浆:在桩内预埋注浆管,当桩身达到一定强度后,通过高压注浆泵,浆液依靠注浆压力将原来无缝隙的桩底土层劈裂成脉状缝,再经劈裂、渗扩、
填充、压出、固结等作用,改善桩端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和达到扩底效应;同时高压浆液作用于桩端沉渣夹层,两相混合,结合后形成了强度较高的混凝土,消除了桩底沉渣对桩端承载力的影响,减小桩的沉降。
2)鉴于本工程的重要性,桩底压浆的各项技术参数必须在正式压浆前先通过压浆工艺性试验和桩的承载性能试验后确定,设计出适合本工程的地层中进行注浆的切实可行的注浆工艺和方法,且应考虑与钻孔桩施工的协调、配合。因此对注浆材料,注浆设备,工艺要求等根据以往同类型工程的施工经验,结合本工程实际,制定出详细、可靠、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加强动态管理,实行信息化施工。
(2)、施工方案与工艺流程设计
根据桩底注浆方案设计思路,确定本施工方案。
1)在钻孔桩施工中,在钢筋笼内侧安放2根直径25mm注浆管(也可用作声测管),长度深入到钢筋笼以下20cm左右,上端超出作业平台50cm。注浆管用焊接连接,在套管底部30厘米区域钻φ8mm注浆孔,呈梅花形布置,并用橡胶带包扎,外层用PVC色带包裹,结构类似于袖阀管。注浆管绑扎在钢筋笼主筋上,随钢筋笼下放。注浆管口略伸出钢筋底20cm。
2)在桩基础完成后,立即采用高压水冲洗压浆管及埋放在桩底的压浆孔,打通压浆通道。
3)待钻孔灌注桩混凝土浇筑2天后可开始压浆。压浆时2根压浆管采取循环压浆。压浆采用“直接连接注浆管封闭式”注浆工艺,最后以注浆压力、注浆量为控制标准。
工艺流程
每根桩2个注浆孔采取循环注浆,其单孔注浆施工工序流程如下图。
制作套管施工准备下放注浆管压水打通注浆管材料准备拌浆声测结束注浆及桩监测注浆管路安装注浆N分析注浆结果屏浆结束注浆拆洗设备管路注浆效果分析
(3)、后注浆有关工艺参数的确定
根据本工程设计及场地地质情况,拟对本次成桩工程采用以下压浆参数: (1) 注浆材料包括外加剂与注浆压力的确定:注浆材料为水泥浆液,水灰比0.5-0.60,注浆压力控制在3Mpa左右。根据注浆压力的变化和注浆量,实施间歇注浆或终止注浆,拟采用325水泥压浆。
(2) 注浆施工时间及顺序:先桩侧后桩端,间歇时间约为12小时,注浆起始时间可在成桩后2-5天内进行。
(3) 注浆控制条件:质量控制采用注浆和注浆压力双控制法。桩底注浆,终止压力不小于2.0Mpa。以水泥压入量控制为主,压力控制为辅。注浆时要做好详细记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老年公寓施组(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