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 安徽省循环经济发展区域布局
20
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
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利用、重点突破、全面推广”的方针,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目标,逐步提高综合利用产品在同类产品中的比重,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较高技术装备水平、资源利用率较高、废物排放量较低的综合利用企业。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沿江地区、霍邱等地要加大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力度,提高硫铁矿、铜矿、钼矿及共伴生矿、多金属矿、低品位矿、难选矿综合利用水平。两淮地区、亳州、宿州等地要大力发展煤层气(瓦斯)、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等资源综合利用,形成煤泥、煤矸石发电,煤矸石、粉煤灰渣生产建材,煤矸石、粉煤灰复垦充填沉陷土地,矿井水净化,矿井瓦斯发电、民用等资源综合利用链条。
工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向大掺量、高附加值、新材料方向发展。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要引入专业化公司,配套京东方、彩虹等大型项目建设,发展平板显示行业废液再生与循环利用。加快推进废铁泥、钢铁厂酸洗废液、余热余压等废弃物综合利用,化工废气、废液回收利用。六国化工、红四方等企业要大力发展磷石膏综合利用,推广磷石膏制水泥缓凝剂、建筑石膏粉,脱硫石膏制墙体材料等综合利用途径。两淮、阜亳、宿州等地积极发展和推广应用高掺量的粉煤灰砖、煤矸石砖、粉煤灰加气砼
21
砌块等新型墙体材料,以及优质节能环保的绝热隔音材料、防水材料和密封材料。
农林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实施以沼气发酵为主的能源生态工程、农作物秸秆、林木薪柴等废弃物和家畜排泄物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工程、粪便生物氧化塘多级利用生态工程等。各地结合特色农副产品加工,推广竹、藤、核桃壳、废弃菌棒等综合利用,构建多元化的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
第三节 循环型农业
以发展生态农业为重点,探索农业节本增效新途径,逐步实现粗放农业向精准农业的转变。结合全省区域特点,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优势产业带建设,发挥集约种植优势,提高规模效益;推广“九节一减”模式,鼓励农业生产采取减量化生产、再利用运作和再循环产业链接,从区域、产业、生产单元三个层次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培植现代农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载体。
大力发展节水型生态农业。淮北平原推广阜南农业循环经济试点经验,积极发展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建设节水型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加快建设高效的农业输配水工程和节水基础设施,实施新汴河灌区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工程,提高粮食有效灌溉面积,力争2015年达到全省总耕地面积的65%以上。优先在粮食主产区、严重缺水地区、生态脆弱地区发展节水灌溉和开展旱季作物节水农业示范试点。
22
推行集约化生态农业。皖中丘陵和沿江地区,以粮经作物种植、规模化畜禽和水产养殖为基础,发展“粮—果—菌—药材—渔—肥”等多元化循环经济链条。推行养殖业、种植业、加工业一体化的集约化生态农业模式。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延伸产业链。
发展有机产品与生态旅游。皖西大别山山区围绕打造规模化特色品牌,积极推广“林—特产—茶—沼”、“果—菌—畜—沼”等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绿色经济作物、有机农产品、生物质能源利用。池州、宣城、黄山等地发展有机茶、有机油茶、山核桃等特色产品。皖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要与生态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
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坚持生态型农业发展方向,形成由农、林、牧、渔业及延伸农产品之间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及产业生态链等方式形成产业共生体系,着力形成集立体养殖、立体种植、深加工、生态农业于一体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到2015年重点打造10个循环型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第四节 循环型工业
重点围绕煤炭、电力、钢铁、有色、建筑材料、化工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资源、能源高效利用技术,优先推进减量化的清洁生产改造,促进行业之间的互动循环和融合发展,提高矿产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资源产出率。
23
煤炭行业。发展以煤炭高效开采、矿井瓦斯抽采利用、矿井水有效利用、矿区生态恢复为特色的煤炭企业循环经济模式。煤炭开采环节,大力发展综采综掘技术,加大开采机械化、集约化的矿井生产技术改造,开发新型高效安全的开采技术,提高煤炭开采的集约化程度,提高煤炭开采效率。煤炭利用环节,加大煤炭等化石能源洁净化利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煤炭洗选率,实现化石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重点发展煤炭液化技术、大型煤气化技术、水煤浆制备和应用一体化技术、燃煤联合循环发电和多联产技术、低浓瓦斯发电技术、矿井水深度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加强矿山的生态环境保护,同步治理矿区“三废”和地表沉陷。
电力行业。加大电力工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燃煤发电效率,提高大容量、高参数、节能环保型机组比重,积极发展洁净燃煤技术、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技术、热电联产等。在输、变、配电方面,发展更高一级电压输电技术、紧凑型输电变电技术、灵活交流输电技术、超导材料应用技术。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
钢铁行业。以马钢集团为龙头,优化钢材品种结构,提升高附加值钢材、节能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研发能力,采用连铸坯热送热装和直接轧制技术,促进轧钢工序节能。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庐江、霍邱铁矿资源,减少钢铁生产过程中铁元素的流失,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和工序间的衔接配合,减少能耗、物耗、渣量及金属损耗。加快推进钢铁生产能量系
2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安徽省“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 图文(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