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师总结归纳一定要在学生回1、教师引导出本环节。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当父母不在家。要自己当家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分享屋 (总结提升) 归纳出自己当家的注意事项 己小组的讨论结果。 3、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介绍教材上的注意事项。 心理引导:巩固已学的知识,从感性的了解转化为理性的认识,使学生把知识内化。 答的基础上进行。 2、老师总结提升:自己当家时,要合理安排、制定计划、学会抵挡诱惑,树立安全意识。 3、时间:至少1 0分钟。 1、教师总结:当父母不在家的时候,我们要学会1、组织学生按照教材上的提示填写。 强化自己当家应拓展园 (拓展延伸) 该怎么做,是对前期学习内容的领悟和运用。 2、请同学分享自己的填写的内容。 3、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 心理引导:把课程上学到的知识投入应用,帮助提高独自一人时的安全意识的应对问题的能力。 自己合理安排,当家作主,要提高“当家”的能力,必须从现在开始,从事小事做起。 2、时间:大概5分钟。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感兴趣; 2、学生积极参与度怎么样; 3、学生是否掌握自己当家的方法。
【练习题】
1、 你有没有经历过家人不在家,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呢?请写出你的经历。 2、你一个人在家时会做些什么事呢?你觉得自己具有“当家”的能力吗?
第十三课传递友好
【主题说明】
友好情感具有许多积极作用,友好可以消除误会、化解矛盾、结识朋友、巩固友谊等。小学时期,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一直保持增长趋势,大约从四年级开始,儿童对友谊的看法,出现了对于活动规则类似的价值观和态度。因此教会学生友好交往的行为礼仪对其以后的人
际交往以及整个人生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学会以落落大方、真诚自然的表现与他人交往、传递友好,感受传递正能量的魅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观察不同形式的友好表达方法,领悟传递友好情绪的积极作用;
2、情感目标:友好是心情的自然流露,也是情绪控制的结果,感受友好传递正能量的魅力; 3、行为目标:能够在日常交往时,主动传递友好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领悟传递友好情绪的积极作用。 难点:学会传递友好的正能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各国传递友好的表情、动作图片。 学生准备:课间十分钟游戏的一个情境。
【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环 节 目 标 观察不同形式的友观察岛 好表达方过 程 1、引导学生观察四幅场景图:①在小区的门楼看见认识的阿姨,微笑并问好 ②看见老师热情地打招呼③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扶起摔倒建 议 1.了解每幅图是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时(热身暖心) 法,初步感 受友好的情绪可以传递。 的同学④带着满足的笑容,走在回家的路上。 间。 2、交流:在每个场景里,你感受到什么情绪? 2.建议用3、教师总结:在日常交往中,我们可以微笑面对他人,传递积极友好的情绪。 活动一:“友好”对对碰 1、演一演不同国家表示友好的肢体动作 2、说一说你最喜欢那个动作?感受到什么? 3、仔细观看并记住各个国家表示友好的肢体动作,同桌两人一组,到老师这抽签,用抽到的然后向班级的其他同学表示友好。 活动二:友好词语串串烧 4、分组讨论表示友好的词汇,并将它写在纸上。 5、各小组轮流说出一个表示友好的词语,不能重复,如果小组说不出时,请这个小组为大家唱一首表示友好的歌曲。(如“北京欢迎您”)。 6、心理引导:友好的肢体动作可以缩短人与人时5分钟左右。 1.活动时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参与程观察不同活动营 (体验分享) 形式的微笑,领悟传递友好情绪的积极作用。 国家的问候礼节,首先向自己的搭档表示友好,度,注意学生的体验,避免说教。 2.学生在交流“友好”的词语时可以适之间的心理距离,传递幸福、快乐、友好的情绪。 当提示,并和生活实际情景有机结合。 1、教师提问:你觉得友好情绪的传递有什么作分享屋 (总结提升) 感受友好传递正能量的魅力。 用?引导学生思考。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反馈补充。 3、全班学习课本上的段落。 心理引导:友好情绪的传递让人感受到关怀、理解、信任。 1.学生回答时老师注意提升总结。建议用时 5分钟 1.学生在思考时,教1、设定情境:学校礼仪队正在招募一批亲善大学会传递友好的正能量。 使,你觉得自己在传递友好时哪方面有优势?哪方面还需要改善呢?仔细想一想,动手写一写。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分享。 师可以引导他们从友好的态度 动作、肢体语言方面进行提示。 建议用时时10分钟。 拓展园 (拓展延深) 【活动反馈】
1、学生是否有兴趣参加活动。
2、学生是否感受到微笑传递友好情绪的积极作用。 3、学生是否学会传递微笑的正能量。
【练习题】
1、 写出3个表示友好的词语。
2、 你常常用怎样的方式向他人表示友好?
第十四课告别拖拖拉拉
【主题说明】
拖拉是阻碍我们成功的绊脚石,有时拖延并不仅仅是时间管理或者计划方面的问题。本节课首先通过热身暖心、体验环节,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时间的一去不返及拖延给自己带来的危害性。学生体验越深,完成心理辅导任务的愿望就越强烈;然后通过分享、总结环节,让学生充分畅所欲言,让他们找到自己的拖拉症状,如不想开始做作业、学习中途容易被打断、不知道先做哪一项、碰到困难就绕开等。以便更有的放矢地对自身进行正强化,从而改掉拖拉的坏习惯。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拖拉给学习带来的危害,明确自己在学习的哪些方面存在拖
拉现象。
2.情感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感悟时间的珍贵。
3.行为目标:在讨论交流中获得改变自己学习拖拉的最佳方法,并能付诸于实际行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自己在学习的哪些方面存在拖拉,并认识到拖拉给自己学习带来的危害。 难点:获得改变自己学习拖拉的最佳方法,并能付诸于实际行动。
【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小漏斗一个、红豆一包。为每个学生准备一条一米的彩色纸带,尽量选择比
较鲜艳的色彩。
2. 学生准备:小剪刀、有刻度的小尺板。
【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环 节 目 标 引出本课的观察岛 主要内容,激过 程 1.请学生边观察图片边思考:小朋友如此着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他的身上你是否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2.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讲述自己放学回家后的情景。 3.教师总结,导入本课课题。 1. 活动二教师指导语:你希望自己能活到多大年龄?老师希望大家都能长命百岁。大家手中都有一条彩带,长100厘米,代表我给了每人一百年的时间,我们把长长的一生都融在这条彩带中,通过下面的游戏,来看看长长的一生中真正属于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到底有多长。 2. 活动三教师指导语:孩子,这个漏斗就代表你——假如你每天都做好一件事,你就会有一粒种子的收获和快乐;如果你想把事情集在一起,一块做,那么你就本环节用时约5分钟。 建 议 (热身暖心) 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活动一:你学习拖延吗 1. 看教材中提示的几种行为,思考:自己的身上是否有这样的影子? 2.交流讨论: 经常出现这种行为会有什么后果? 活动二:剪彩带 1.认识学习1. 师生共玩“剪彩带”游戏,教师引导 活动营 拖拉的危害学生依次剪掉已经过的年数、退休后的(体验分享) 2.感悟学习30年、假期10年、1/3的睡眠时间、1时间的珍贵。 /4的生活琐事、1/5的分心时间,让学 生感受真正属于学习的时间太短了,一定要珍惜时间,不能再拖拉了。 2.通过游戏看看一生中真正属于学习的时间到底有多长。 活动三:小实验 1.观察红豆实验演示。(1)拿一粒红豆放在漏斗里;(2)拿一把红豆依次放在漏斗里;(3)拿一把红豆一起放在漏斗里。对比三次实验的结果。 2.交流小结: 刚才的演示对你有什么启发?你想说点什么? 心理引导:引导学生体验时间的珍贵以及拖拉对自己学习的危害性。 1.引导学生总结不同的拖延阶段,心理有哪些变化。 2.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 3.引导学生朗读“克服拖延小锦囊”。 会一粒种子也收获不到。 3.本环节用时约20分钟。 总结提炼出分享屋 (总结提升) 1.总结归纳一定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 2.本环节用时约10分钟。 拖延阶段的心理感受,让心理引导:认识到拖拉给学习、心情带来学生积极克的危害,明确自己在学习的哪些方面存在服拖延习惯。 拖拉现象,并能在讨论交流中获得改变自己学习拖拉的最佳方法。 1.组织学生完成教材上的“治疗处方”,引导学生产生找出自身问题、克服自身1.本环节用时控制在5分钟以内。 2.拖延现象的症状包括不想开始做作业、学习中途容易被打断、不知道先做哪一项等。克服拖延习惯的处方包括制定学习计划、分清轻重缓急、分解目标、专心作业、同伴监督、劳逸结合等。 拓展园 强化学生对问题的骄傲感、自豪感等积极情感。 2.鼓励学生回家之后和父母交流自己的感受。 心理引导: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付诸于实际行动。 (拓展延伸) 拖延危害性 的认同。 【活动反馈】
1.学生是否对本课感兴趣。
2.学生是否体验到了时间的珍贵以及拖拉对自己学习的危害性。 3.学生是否能找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拖拉现象。 4.是否能让自己更及时迅速不拖拉。
【练习题】
我终于知道了改变自己拖延习惯的方法,我决定,回家以后, 。
第十五课 赞美的魅力
【主题说明】
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四年级的小孩处于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这时,儿童思维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并表现出合作互惠的精神。而到了下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新鄂教版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全册教案(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