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唯物史观、经济史观的对比分析与产权史观初探——诺思《经济史中(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2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国家理论;3、意识形态理论。三者合起来被诺思称作制度理论的基石。作为介绍诺思这本书的本文第二节,下面是应该补上诺思是如何对这三个重要理论进行论述的。

(四)本书结构部分的体系与结构分析的三块理论基石

要谈诺思是怎样论述这三个理论的,需先介绍一下其结构分析部分的体系。结构分析构成了本书的理论篇,它分为:1、论题;2、经济结构导论;3、新古典国家理论;4、历史中经济组织的分析框架;5、意识形态与搭便车问题;6、经济史中的结构变迁共六章。其第一章除提出经济结构的构成要素外,大部分篇幅是讲经济人的行为定理的,并提出了实现行为定理所需要克服的约束条件。这都属于我们所指出的理论起点问题。这一章的最后部分提出结构分析的理论基石,就是前述的三个理论。这就表明作为开篇一章的“论题”,除了该理论起点外,主要是为结构分析点出题目,而为下边几章作准备的。第二章称为经济结构导论,这就意味着下边的三、四、五共三章应该分别论述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而第六章则是小结。但是第三章却标为“新古典国家理论”,其顺序是不对的,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下边的第四章按说应该是产权理论了,但却是“历史中的经济组织”问题。它讲的更多的属于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企业理论。第五章讲意识形态理论,其顺序是对的。从以上所述的体系中可以看出,它缺乏一个集中谈最重要的产权理论的专章。企业理论虽然与产权理

论密切相关,但那毕竟不是史观问题所涉及的产权理论。这个意义上的产权理论其关键是指产权要为个人和集团的经济行为提供激励。它可归结为一个“有效率的产权”问题。对这一点及有关问题,诺思的论述虽较分散,但却是丰富而富有启发的。诺思安排的这个特点需要注意。

关于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其重要性和理论价值在于,二者分别提出了简要而深刻的经济学的国家理论和经济学的意识形态理论。尤其是后者,类似的分析还相当少见,更为难得。21

诺思提出的国家理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甲、关于国家在经济学意义上的本质。他提出“国家可视为在暴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22的组织。

乙、关于国家的产生。他认为,说国家产生于契约或掠夺都是不全面的,他用暴力潜能分配论将二者统一了起来。契约论是假定暴力潜能的平等分配,而掠夺论则是假定其不平等的分配。23这就是国家产生的两种情况,同时也决定了国家的两种类型。前者带来了“能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率的产权”24,后者则“为了使权利集团的收益最大化而无视它对社会整体福利的影响。”25

丙、关于国家的经济作用。他指出:“国家提供的基本服务是博弈的基本规则”?26。而其基本内容就是“旨在界定和实施一套产权”27。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28。

丁、他还提出了一个“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统治者国家”的国家模型。他认为任何国家都是统治者的国家,都要服从统治者的利益。统治者追求两个目的,“一是界定形成产权结构的竞争和合作的基本规则??这能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二是在第一个目的框架中降低交易费用,以使社会产出最大,从而使国家税收增加。”29

从所引以上诸点可以看出,国家理论中最重要的是国家的经济作用问题。这是直接并集中地指向产权问题的。

诺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强调以下的三个方面:

甲、意识形态是个体和群体决策过程中的一种节约机制,因为意识形态提供了一种世界观的导引,使许多决策成为一种在一定的世界观导引下的当然的过程,从而使决策过程简单明了。

乙、意识形态总是与人们对公正所持的道德和伦理评价结合在一起的。而这往往又有一种社会共同认定的标准,因此较易于号召起群

体的行动。

丙、成功的意识形态应当具有灵活性,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从而继续取得原有信奉者的拥护,并争取新的信奉者。

另外,诺思在谈意识形态的社会作用时,总是和克服搭便车问题联系在一起。搭便车是经济人面临不确定性的群体选择时的一种自然的成本——收益考量和决策。当一个人面临是否参加具有不确定性的集体行动的选择时,其判断利弊的信息成本往往极高,如果失败则会流血牺牲,而成功后的得利往往和不主动参加而坐享其成的搭便车者相差无几。搭便车是经济人的一种自然选择,这样就很难形成在社会或产权面临变革时所需要的群体行动。这时正是适应形势需要的意识形态表现其巨大作用的场合。搭便车是经济人行为逻辑的产物,它在变革时期有负面作用。而意识形态此时就会表现自身对历史发展巨大的推动作用。

理解意识形态的这种社会功能,对我们分析历史和产权的变迁之机理是很重要的。

三、两种史观对比分析的关键问题

(一)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及两者关系

经过上一节对该节有些打乱顺序的介绍,作为读书笔记,我们能做的也就是如此。为了进行下面的“对比分析”,应先介绍两家对史观理论的基本认识。两者中马克思是先趋者,诺思只是后来者,同时在一定意义上又是一个“突破者”。马克思主义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认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其对史观问题之完整认识的一个部分。这个完整的认识集中地表现在马克思的一段经典性的论述中。

马克思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30对于如何考察和判断一个变革的时代,马克思又指出:要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即“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31对这一段内容极为丰富的论述,人们常把它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唯物史观、经济史观的对比分析与产权史观初探——诺思《经济史中(3)在线全文阅读。

唯物史观、经济史观的对比分析与产权史观初探——诺思《经济史中(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9440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