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唯物史观、经济史观的对比分析与产权史观初探——诺思《经济史中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2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学术中国 >> 人文平台 >> 10年1月A >> 阅读 点击量:3874 发布时间:2010-01-19 唯物史观、经济史观的对比分析与产权史观初探——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

变迁》读书笔记

一、“对比分析”与“初探”的由来

唯物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所谓历史观既是关于历史发展的理论,也是关于社会运行及发展的理论。故历史观又可称为社会观,而它又有自身的理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经济史观1是新经济史学(它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的代表诺思提出的一种历史观,它的理论基础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是其产权理论,和西方主流的微观经济学。

作为本文的开篇,需要说明作者何以会进行这一“对比分析”和“初探”。首先是三十年来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潮流打开了人们的眼界。大家更多也更深入地了解了外部世界,知道了不仅要学习西方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就是思想理论界也可以并应该吸取西方有价值的思想和理论,以作为完善和发展自身的借鉴。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发现,西方有些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固然有许多抵制和曲解,但有时也还能比较客观地对其某些方面给以相当高的正面评价,诺思对唯物史

观的许多评论就是其很好的例证。上述的大背景和大环境,也使作者有了一种平和沉稳的心态来讨论两种史观的对比分析问题。其次,所以进行“对比分析”也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关。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很强的实在性品格,这就使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尽管对立,但仍有许多交汇点。尤其是新制度经济学以制度为研究对象,这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是同一个研究对象。这就更必须也更便于进行两者的对比分析。另外,这也和作者青年时代的一段认识过程有关。青年时代尽管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是崇敬的,但对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及两者关系也曾有过一些个人的思考。这种不完全理解存在了许多年。读了诺思的著作特别是明确了人是经济人后,我形成了一个看法,即不是生产力,而是为人的经济活动提供激励的产权,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终源泉。这样,如果把诺思的经济史观再向前推进一步,则经济史观的本质就应该归结为产权史观,这就引发了自己极不成熟的“初探”。

要把我个人的一些思考说清楚,还要先从介绍诺思的一本书说起。

二、《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基本内容的简介

(一)“结构+变迁”,仅仅是“结构+变迁”吗?

关于该书的基本内容,这可从作者对该书研究对象及写作目的的

表述中找到答案。他说:“我把按时序解释经济结构及其实绩作为经济史的研究任务。??我所说的‘结构’是指那些我们相信是决定实绩基本因素的社会特征。2在此,我把一个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技术、人口及意识形态都包括在里面。所谓‘按时序’也就是说经济史应从时间上解释结构与实绩的演变”。3可见该书的基本内容就是结构研究+变迁研究。其中变迁研究还包括“实绩”的演变,但这是由结构及其变迁引起的结果。这个问题在书中涉及的并不多。

关于结构研究,首先涉及它有哪些构成要素,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何者起决定作用等。弄清楚了这些问题,方能搞清经济结构的运行机理。这是“因”,它构成了该书的理论篇,是横断面分析。至于变迁,则是结构各要素整体运作及运行所形成的轨迹,它是“果”,构成了本书的历史篇,属纵切面的分析。因果相比,结构分析是根本性的。本文是谈史观问题的,所论也基本限于结构问题。

对于结构的构成要素,除前引表述为上述诸项以外,诺思还有另外一种相似的表述方法。他指出解释经济史的发展,需要人口变迁理论、知识存量增长理论和制度理论,而他研究的重点放在制度理论上。这一理论的基石是:“1、描述一个体制中激励个人和集团的产权理论。2、界定实施产权的国家理论。3、影响人们对‘客观’存在变化的不同反应的意识形态理论”。4

现在,我们要把诺思的结构构成要素,与唯物史观的同类认识作一对比。如果只看要素的罗列,则除了诺思加了一个人口要素,并把生产力表述为技术或技术知识存量,再假设如果产权可以被看作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内容,则两者对结构构成要素的认识的确是相当接近的。如果再结合诺思对马克思主义有关论述的推崇来看,他对马克思确实是有继承与借鉴的。但是,更重要的是他的突破。这集中到一点就是,他不认为生产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那么,这最终的决定力量究竟是什么呢?这可以叫做第一推动力问题。

现在再回到本小节的标题。本书的内容仅仅是“结构+变迁”吗?看来也似乎如此。本书第一篇篇名是“理论”,是结构研究;第二篇篇名是“历史”,讲的是结构的变迁;第三篇“理论与历史”是综合与小结。这不就是结构+变迁吗?但是,诺思的史观理论是有其理论基础的,其中之一就是西方主流的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最基本的出发点涉及对人性本质的认识。它认为自利性的经济人是人性的本质,由此决定了人的经济行为和社会行为一系列的特征。诺思把这称之为人的“行为定理”5,这适用于所有的人,因此也“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及其他任何经济体制”。6由于经济史本质上就是经济人的经济行为和社会行为的历史,所以人的“行为定理”对经济史的研究就有了理论前提的意义,因此它就构成了本书的“理论起点”。7这样,本书的基本内容就应该归结为:“理论起点+结构+变迁”。其中,理论起点和结构分析都是讲理论的,变迁才是历史。诺

思本人是更看重理论的,他在本书序言中讲过,“在解释经济史实之前,需要一个概念基础”。这“概念基础”或理论基础,除了关于结构的理论以外,是应该包括结构研究的理论起点8的。

(二)行为定理简析

所谓行为定理是自利的经济人的愿望、动力和行为特征的反映,其基本的规定性就是,在普遍存在稀缺性的条件下,经济人会全力以赴地追求其福利或效用的最大化。因此行为定理又可以称为最大化定理。“最大化”用诺思的话说又可以叫做“宁多毋少”。行为定理或最大化定理在理论上的展开,涉及了大半部微观经济学,但是其关键问题又是相当简明的。因为要实现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其基本条件是提高生产能力以获得更多的产品和劳务。增加产品和劳务是增加流量的问题,为此必须增加资本存量。对此诺思指出,这就要增加对人力资本、实物资本的投资,以增加其数量和提高其质量。此外还需要发现和占有更多的自然资源,并且提高技术(即人支配自然的能力)。技术的提高既是社会成员在发明与创造上投资的结果,另外它也依靠创造能力,这取决于知识存量。总之,“决定产出的资本存量是实物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和知识的一个函数。” 9

从以上所述来看,行为定理的确是相当简明的,而且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相关论述是一致的。马克思的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唯物史观、经济史观的对比分析与产权史观初探——诺思《经济史中在线全文阅读。

唯物史观、经济史观的对比分析与产权史观初探——诺思《经济史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9440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