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如何认识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对制度变迁需求的影响?
4.技术进步是如何影响制度变迁需求的?
5.制度变迁供给的原则是什么?制度变迁供给主体有哪些?制度变迁供给主体有何关系?
6.制度变迁的供给主要包括哪些成本?
7.在个人、自愿团体和政府推动的制度变迁中,其成本和收益各是什么?
8.影响制度变迁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9.什么是制度供给不足?为什么会出现制度供给不足?
10.什么是制度市场?制度市场的结构是怎样的?
11.什么是制度供给过剩?为什么会出现制度供给过剩?
五、案例分析
1.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后,福建、江西、辽宁、浙江等省率先推进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改革,在保持林地集体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把林地的使用权、林木的所有权、经营权、处臵权和收益权交给农民,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林业发展的活力和农民增收的潜力得到极大的焕发。实践证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家庭承包责任制后,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成功创新,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
问题:(1)引起我国集体林权制度变迁的需求因素有哪些?(2)引起我国集体林权制度变迁的供给因素有哪些?
2.我国酝酿14年之久的燃油税费改革从 2009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取消原来在成品油价外征收的公路养路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等6项收费,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开征燃油税。显然,燃油税费改革可以促使人们增强节约意识,抑制成品油的消费总量,同时又体现了“多用油多交税,少用油少交税”的公平纳税原则,这显然要比定额的养路费更公平合理。
问题:(1)引起我国燃油税制度变迁的需求因素有哪些?(2)引起我国燃油税制度变迁的供给因素有哪些?
第九章 制度变迁的过程与方式理论
一、名词解释
提高生产效率的制度变迁;重新分配收入的制度变迁;初级行动团体;次级行动团体;制度变迁中的时滞;路径依赖;制度变迁的连锁效应;单项制度变迁;整体制度变迁;渐进式制度变迁;突进式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诺思悖论;适应性效率
二、单项选择题
1.根据布罗姆利的观点,一些制鞋者组织起来进行游说疏通以对便宜的外国鞋实行进口限制。限制便宜进口货的集体行动如果成功的话,这种制度变迁被称为( )
A.提高生产效率的制度变迁 B.重新配置经济机会的制度变迁
C.重新分配收入的制度变迁 D.重新分配经济优势的制度变迁
2.政府决定将高收入人群的个人所得税率提高,而将低收入人群的个人所得税率降低,这种制度变迁是( )
A.提高生产效率的制度变迁 B.重新配置经济机会的制度变迁
C.重新分配收入的制度变迁 D.重新分配经济优势的制度变迁
3.以下不属于戴维斯和诺思所讲的制度变迁中的时滞的构成部分的是(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1(1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